喇叭後方也需要,影響到深度,原上方的牆面空蕩蕩,有點反射太多,最近有再加一些吸音材(全貼滿會太乾沒錯,但聲音會很像在聽耳機那樣,有些人倒是很喜歡),所以保留了一些含中間的掛畫也可以反射,讓喇叭推動空氣的量感有適度的反射,餘波蕩漾的感覺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側牆反射點一般是以吸...(恕刪) 的確,但因為左邊雙層厚窗簾是要遮住整片落地窗(成封閉的音響室),跟著右邊的牆壁也做對稱的設置,反而怕吸音過多故擺上擴散板跟CD架來弭補一些,天花板+地板的配置,就跟一般的認知相同了,最終都是要讓喇叭消失,關燈全暗時聆聽更明顯,感覺彷彿是置身在一付前方音場正確的大耳機裡面(沉浸的感覺),目的是相同的
jack36 wrote:請教擴散板放側牆或後...(恕刪) 實驗一下吧,圖二先把擴散板放在喇叭背牆的牆角與中間,然後喇叭大幅toe-in用正三角聆聽法,如果空間允許哪喇叭可以拉離背牆一米以上,隨著離背牆越來越遠整個聲音與音場也會隨之改變。
樓主你這問題,撇開你家的環境,根本沒意義第一,你很清楚為何需要擴散版,那你就要思考,沒有擴散版的地方會是什麼情況,這樣你就可以更好回答何謂最佳位置。而網友很難理解你的環境第二,你思考某些地方要擴散,有些地方要反射的理由是什麼? 因為節省經費,因為美觀。你很清楚錄音室或音樂廳,可是只有地板是平面,剩下全都是擴散區域......如何節省經費又美觀,這不是外人可以評論的建議樓主還是多多自己嘗試比較,網友給的答案不可能有用的網友要得,反而是樓主嘗試後的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