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ASR 站長 Amir: 快速看懂DAC的各種測量數據和圖表

我想樓主想表達的是真實樂器的音色是很難用儀器去重現來做為量測依據,這就是為何用波形訊號合成產生的midi樂器音色聽起來都不像真實樂器,現今主流強調真實音色的數位音源器都是用真實樂器預錄音色來達成
smalltalk

影片中對鋼琴音色的分析是讓我想貼上來的重點,每一種真實樂器的聲音或是人聲都具有豐富的聲紋細節與變化,一般人可能不在意或聽不出所以然

2024-08-24 11:34
smalltalk

愛樂者應該要培養的是這種分辨音色的能力,太過於鑽研規格有點本末倒置畢竟你我聽音樂是為了享受音樂

2024-08-24 15:38
宅男工程師 wrote:
底下如有謬誤, 歡迎...(恕刪)

這樣說好了,我這邊就只先當兩個諧
波來比喻,一個DAC或是加上amp driver電路在一個時間區間能夠drive兩個連續變化大的反應(條件嚴苛的IMD),就是所謂的高頻寬高解析度,你覺得會有可能drive 不了一快一慢嗎,這邊要有一點電路直覺才能理解。
誰阿 wrote:
這樣說好了,我這邊就...


他的思維是以單一信號來看, 而你則以混合信號來解釋, 但這在線性訊號就不存在這些問題, 線性電路要求的是動態及暫態解析能力, 是否有失真, 而不是諧波不諧波的問題, 所以儀器用的放大電路都較要求精準度, 這對訊號變化才能正確呈現

音響會有不同聲音, 是因為存在變數, 每個過程都存在差異, 要量化來分析. 解釋, 或許會有幫助釐清問題, 但卻無法完全解釋這現象的發生, 例如: 物理. 電磁等, 這是包含在其過程中的因素, 並非只有電學的部分
jawel wrote:
他的思維是以單一信號...(恕刪)

當然不是只有純電學,只是學理基礎總不能反物理原理,或是基本的數學原理。
您講的線性系統原理當然沒問題,但實戰出產品要考慮多tone情況下,是否有交互失真的side effect,或是其他實戰量產的一些其他問題,畢竟量產晶片不是idea 的線性系統他是circuit 不是model。
誰阿 wrote:
當然不是只有純電學,...


我讚賞你的正確知識分享, 也不要似是而非來解釋, 術有專攻, 你們前面的討論對很多網友都是正面教材, 我是設計硬體的, 所以知道一些顧慮的點, 但這論壇有些人並非善意, 你不用在意那些言論
cses050108

誰阿 我覺得您已經多次以很白話的方式點出重點了,對這討論串有許多正面貢獻。Amir的片長不到40分,而先備知識是好幾堂(一堂50分)大學課,觀眾如果看了影片標題、說明、片長,該要自己意識到。

2024-08-23 12:54
pipi678

意識到看不懂的話,是自己的問題嗎? [笑]

2024-08-23 16:14
誰阿 wrote:
你覺得會有可能drive 不了一快一慢嗎,這邊要有一點電路直覺才能理解。

我的硬體設計經驗, 僅止於大三數位電路設計作業, 用 TTL+麵包板, 做一個浮點運算除法器.

不過還是聚焦在本文的疑問上: 電子量測用的掃頻單音+IMD, 能代表真正的樂音結構嗎 ?
至少 HTTC 論文的日本作者們不認同, 所以才提出更能代表音色特徵的 Spectral Energy Generative Model.

類似的案例還有 Digital Jitter Test Pattern.

老實教拿 ASR amirm 用電子單音測 digital jitter 的視頻, 想洗臉我.

Audio Science Review Forum: Understanding Jitter in Digital Audio

被我用 Audio Precision 反洗回去. 至少老實教還有自知之明, 還沒狂妄到說:
Audio Precisione 算什麼東西 ! Amirm 天尊永遠是對的 !

宅男工程師 wrote:
Audio Precision 為了測 digital audio jitter, 設計 J-Test signal, 不用簡陋的 single tone 當測試訊號, 用上 J-Test signal, 可以明顯看出不同 dac 的 jitter 處理能力.

Audio Precision: Measuring Jitter with J-Test

細節請看底下連結, 我就不贅述.

要說電源線,USB線,其他線都是騙錢的. 264 樓

還有老實教另一個, 線材無用論天尊 Ethan Weiner, 的當場翻車名場面

The NULL Tester

13:40 Null tester 怕混進電源供應器雜訊與其他干擾
I kept the power supply separate to avoid supply noise or
other interference getting into the tester.

24:28: 訊號線受電腦干擾, 要移到另一端的長凳上.
put all the way on the time the bench at this other site

啊不是說小黑線跟貴得嚇死人的線材相比, 沒有任何差別. 怎麼靠近 PC 主機就嗡嗡叫 ?
宅男工程師

isoria roon, Qobuz, Tidal Hi-Res 串流網路協議, 不是架在 UDP 上, 是架在 改良式 tcp 協議上, 討論串中有提到.

2024-08-24 20:16
isoria

那串我看完了。網路就沒有同步模式,妳在那串的發言並不正確,那位大大也在316樓明確的指出妳認知錯誤的地方了

2024-08-24 20:51
宅男工程師 wrote:
我的硬體設計經驗, ...(恕刪)

那篇論文的思路沒有不對,只是論文闡述的現象足以被多tone IMD取代(這個指標實戰用在DAC上是更近代的東西)


然候我覺得你還是沒弄清楚IMD物理意義,IMD絕對足以表達你講的音樂不是單音的現象,因為這個指標就是出來能夠表達一個取樣時間段有混合載波的性能。
expuptw

妳人很好 超有耐心 我就懷疑他的工程數學還有物理的基礎很差了 他真的看得懂那邊paper 數學公式 在想一下問題 就知道這中間的差異 只是看東西觀點不同 但本質相同的東西

2024-08-24 0:15
expuptw

然後怎麼會問這個問題............暈倒

2024-08-24 0:17
老實教瞎扯那麼多,拿別人的研究文獻到處貼,拾人牙慧又斷章取義,請老實教徒形容一下喇叭音色,沒一個形容的出來,各個瞬間變理由伯

不信的去老實教fb一言堂取暖圈看看,沒有任何一篇有提到器材到底“聽起來”怎麼樣

永遠都只有測試數據“看起來”怎麼樣,然後嘲笑謾罵同業跟發燒友,把別的品牌踩在地上膨脹自己的土炮喇叭

還音響老實說勒,根本一言堂胡說八道

*恭迎老實教主出來洗地*
expuptw

大維0840 難怪多拉a夢的大雄每次都被人欺負 問題都不敢正面回應 我沒有去否認音色的問題喔 你弄清楚 我只是對於httc非常好奇 想要了解公式阿 討論音色 畢竟有人說他很懂阿 老東西嗎 是不是

2024-08-24 15:12
大維0840

expuptw 老實教這麼臭啊 還不敢承認勒 笑死😆

2024-08-24 19:15
誰阿 wrote:
然候我覺得你還是沒弄清楚IMD物理意義

請聚焦在: 足夠代表真正樂音的測試樣本.
能否列出有實例 or 文章說出, IMD 能建構出 樂音 這種頻率衰減複雜的模型嗎 ?
讓我好好研讀.

HTTC 論文列出另一個思考方向: 比起用數學公式建構, 用於測試電子/RF的測試樣本,
在 2008 年, 它選擇以 Generative Model, 來建立樂音的頻率特徵模型.

對不同的測試目標, 要用合適 or 開發出新方法, 而非 吾道一以貫之.
當 Audio Precision 看到 Digital Jitter 無法拿慣用的 single tone 測試音來解釋, 所以設計 jitter test pattern.

而HTTC 論文解法的方向, 剛好符合當下 AI 引擎發展的趨勢.

「生成式 AI」和「分辨式 AI」有哪裡不一樣?

李育杰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數學系教授 wrote:
Q1:「生成式 AI」因為 ChatGPT 來到爆發奇異點,「生成式 AI」和「分辨式 AI」有哪裡不一樣?

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和分辨式人工智慧(Discriminative AI)是人工智慧中兩個重要的概念。

首先理解一下分辨式人工智慧(Discriminative AI),顧名思義,這是需要有標注標籤資料以供「分辨」,我們常以(X, y)來表示有標注標籤的資料,X 代表資料本身,y 表示其標籤。從分辨區隔手中的標注資料,進而「訓練」篩選出一個好的分類器 (Classifier),用於對那些沒有「標注」僅有 X 的資料,預測其標籤 y。具體來說,分辨式模型依據有限的資料分佈與其對應的標籤找出一映射的函數 F(X),用此函數值當成X 所對應的標籤 y。分辨式 AI 模型的代表性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機(SVM)、決策樹(Decision Tree)、羅吉斯迴歸(Logistic Regression)等。從這樣的學習模式,不難想像,需要倚賴大量高品質具有標籤的標注資料,當然也提高了模型訓練成本,限縮大型複雜分辨式 AI 模型的發展。

而生成式 AI 模型與分辨式模型就根本的差異,在於生成式 AI 模型巧妙運用大量沒有標注標籤的資料 X,試圖自我產生資料與隱藏於資料中的訊息。而移除標注資料的限制後,讓大型的複雜模型的訓練,藉助於強大 GPU 的算力與大量的資料,得以實現。生成式 AI,雖無必要使用有標注標籤的資料,但若仍有標注標籤的資料合併使用,訓練過程中再引入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機制,可協助引導模型快速朝向「正確」合用的方向收斂。而這樣的模式,也讓通用性的人工智慧漸露曙光。這種人工智慧可以創造生成出自然語言、音樂、圖像和其他形式的資料。
cses050108 wrote:
出色的樂器演奏及人聲的音色是美妙的,音響則相反,一套Hi-Fi音響,得將本體固有音色降低,因為它固有的音色會出現在所有播放出來的樂器與人聲中,明顯到一定程度即會破壞立體聲幻影成像,音場就不會好。

那是你自家音響聽到的狀況, 但不要以為其他人的音響系統, 是跟你同等級的.

另外看看老實教發言的品質:



既然老實教徒覺得自己很優秀, 就介紹一些, 如何處理音色的學術論文. 做些建設性發言.
psj
psj

.

2024-08-24 9:18
cses050108

嘛每個人想追求的不一樣,看是想使用中性透明的高傳真器材,做好低失真的電聲轉換?還是把Album當原料進行多次加工,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囉,到底想用音響聽專輯還是用專輯聽音響就自己選囉。

2024-08-24 14:37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