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分享]迷之音實驗室~自製 BOSE Wave music system !!

大大 真是太厲害了,可惜我不能加分。

真是有別一般高貴的開箱文。


我看完了,覺得超級好笑,真是太厲害了
只有看到有人用紙張做遙控飛機,第一次看到有人音響

強強強~太強了~

潛水中
a8552065 wrote:
我看完了,覺得超級好...(恕刪)


大大真幽默~
之所以用厚紙板 因為這是省錢又有趣的DIY方法
各位 DIY 高手
心癢或手癢的話, 參考一下這個網頁
http://www.tubeamp.idv.tw/cabinet.php
http://www.tubeamp.idv.tw/cabinet_full_range_1.php
http://www.tubeamp.idv.tw/cabinet_full_range_2.php
嗯...大大對WAVE MUSIC SYSTEM的執念,令小弟佩服。

敢問大大人是在台灣嗎?如果有機會不知道可不可以試聽一下閣下的大作。

WAVE對BOSE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產品:

1.1984年發表此一專利技術,研發時間用了14年,投入資金為1500萬美金;1987年時由於此技術,創辦人Dr. Bose與Dr. William Short獲得智慧財產權擁有者協會(IPO)頒發的年度發明家獎

2.目前唯一整機在美國生產的BOSE產品;BOSE為了確保生產品質與降低成本,替WAVE MUSIC SYSTEM在美國本土興建一做自動化無人工廠。

3.大大複製的那一台WAVE MUSIC SYSTEM是在2004年推出,並且2005年獲得世界三大設計獎之中的德國reddot設計獎連結

BOSE目前全球約8000名員工,其中約10分之1的人員都是工程師,而大部分的工程師又都是MIT麻省理工學院的校友(Dr. Bose是MIT的教授),公司是私人企業(股票沒上市上櫃),大部分的贏收都又回到工程部分作為研發費用(老闆的堅持),基本上...這是一家工程師可以"玩"的很開心的公司;開版大如果還是學生,又是理工相關科系的話,以您的研究精神,與對BOSE產品的熱誠,可以考慮以後進BOSE發展(不是開玩笑)。
我不是在勸你敗,我只是告訴你限量的殘酷,免得到時候你沒買到,只能看別人嘻嘻笑...

song book wrote:
相信有聽過BOSE音...(恕刪)


真是....好屌阿......
我愛玩車...我也來紙糊一台吧....


goodpig wrote:

這種音箱設計叫做傳...(恕刪)


喔...原來繞來繞去的叫傳輸式低音箱阿!!!

那我弄顆重低音,加上箱子..在裡面隔類似的管道...會不會比較猛??


Frank Wu0953 wrote:
如果只是要做好玩,不...(恕刪)


這個好像比較簡單~~~改天玩玩看!!
eydas wrote:
嗯...大大對WAV...(恕刪)


剛剛看了聯結....我的天阿!!BOSE是真的蠻屌的~~一堆專利技術!!
那樓上大大所說的傳輸式低音箱...是不是就是BOSE所發明的呢???

BOSE還發明了些怪雞絲???

買車容易養車難...錯!!!車不難養...難養的是自己的心!!(現在騎著大狼...又看著大羊...)真...馬德烈...
GF1234大大貼的還蠻實用的,感謝分享
eydas wrote:
嗯...大大對WAV...(恕刪)


當然是在台灣阿~
謝謝你的好意....
這台所用的種種技術小弟當初研究過了,第一代的wave radio就開始使用,但導聲管只借助其中一邊的聲道
到了第二代內部的構造也才跟 Wave music system 設計的一樣
小弟覺得有獨立低音單體的 Acoustic Wave Music System II 更讚
聽起來整個氣勢比它弟弟硬是寬廣的多
這間公司的傳奇我也聽過蠻多的
去試聽時那店員在介紹中也不斷的提起,連wave 的DM開頭也有介紹
其實很多有名的大廠都也很有歷史跟相當多的專利,例如Altec Lansing 也已經過70周年了
還有這個 blog 的資料, 喜好 DIY 挑戰的就拼一下吧!
(http://tw.myblog.yahoo.com/daletsay/article?mid=34&prev=38&next=-1)
我木工一竅不通, 只能看看就好

順便問一個問題, 導管(氣孔)開口形狀有影響嗎?
例如 Usher V-601 vs. S-520
還有 長物志 vs. JB3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48&t=687069&last=7155942)

GF1234 wrote:
還有這個 blog ...(恕刪)


這個讚!!感謝分享~

有,有些發燒級的音響大廠也很注重導流孔的進氣效率
例如 來自英國~鼎鼎大名的 Bowers & Wilkins
旗下許多喇叭都使用了他獨特的氣流導孔...叫做 Flowport™ 這也是他們眾多的專利之一

設計構想來自於高爾夫球的表面小凹坑

高爾夫球表面之所以有這紋路主要是用來增加打擊後飛行的距離,相對的因為空氣阻力大大的減少
Bowers & Wilkins 想到這一點,便用在音箱的低音進氣口上,在低音單體作動時,氣流能順利的進
出音箱,並將寄生在反射孔上的風切聲降到最低,當音量調大時,也不會失真

It's a Good Idea !!

以上圖片皆轉摘自Bowers & Wilkins官網
技術介紹(中國地區)http://www.bowers-wilkins.cn/display.aspx?infid=788

還有謝謝各位的加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