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母帶、黑膠、DSD一些疑問

Celibidache88 wrote:
有次在家聽卡帶, 兒...(恕刪)


開B會怪怪的悶,是因為那張卡帶沒有針對高頻去處理,有照dolby ??規定去錄製,才能
開啟應對的dolby ??。

但在那民智未開時代,大伙總以為那就是一種EQ的型態,其實是可看成偏向解碼編碼。
qq102631 wrote:
安安 小弟有個疑問,...(恕刪)

早期錄音是使用多軌式盤帶錄製的~
每一軌對應一支麥克風(理論上),錄音師再將這些多軌錄製的音樂調製成雙聲道
這些是最原始的母帶~
這些母帶再製作成壓制唱片的母盤
黑膠唱片生產過程
聽黑膠唱片最高境界是直刻片,這種唱片拿原始母帶用直刻機直接製作成黑膠唱片
(影片中1:00左右的片段就是直刻成的黑膠唱片,然後利用這片黑膠在其表面噴塗金屬材質製作成凸版的黑膠壓制母盤)
若要聽這種唱片,最好也是用跟直刻機一樣的唱臂;直切唱臂~~ 哈,不是絕對啦

市售一般錄音帶比唱片差是它的頻響不夠寬,所以大家才覺得音質不好
後期錄音帶的器材技術和材料的進步,有的音質已經不輸給黑膠唱片了
但此時CD已經面世了,所以也就跟黑膠一樣慢慢沒落

但多軌式盤帶並沒有因為CD問世而消失,它一直在專業錄音領域中繼續使用
直到後期很多錄音慢慢轉成數位式錄音才漸漸退出市場
據說盤式帶的頻響實在太優了,很多錄音師還是喜歡使用它來錄音
這很像現在的電影都用數位拍攝錄製,但有些大師還是喜歡用膠卷拍攝影片一樣

上世紀用盤式帶錄製的母帶是很多唱片大廠的珍貴資源(Decca /Philips/ RCA/ EMI/ DG等)
這些盤式帶被小心翼翼的珍藏在唱片公司特定的場所環境中~~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拿出來再翻製成CD唱片或是LP唱片
不過這些磁帶畢竟是接觸式儲存媒體,再小心翼翼的保存還是有其年限的
估計應該都有轉錄成數位方式保存了~~
Celibidache88 wrote:
有次在家聽卡帶, 兒子好奇的走去瞧那台新奇的玩意兒---卡座機, 瞧了一會兒把Dolby降噪那個開關off掉, 他說這樣比較好聽. 我說這樣會有噪音, 他說可是這樣 (on 在 b的位置) 聲音不對啊! 又把它off 掉. 從此之後, 我也都沒在開Dolby降噪了. 個人是覺得噪音不是大問題, 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 況且我有些古早爵士現場錄音的卡帶, 本來就有很多現場包含人聲,咳嗽,歡呼聲等種種的非樂音, 但我覺得它們也不是所謂的噪音啊, 反而是在那個moment 應該有的聲音!

比較讓我困擾的是我那台sony卡帶隨身聽運轉時的機械音頗大聲



在卡帶還存活的年代,也常會關上Dolby B,因為多少會削減掉高音,但dbx就不一定,因為它有增強動態並利用來消除雜音。

機械聲是指像運轉馬達聲嗎? 通常卡帶機或VHS此類器材到了這個年代,都要做點潤滑,而且皮帶變形都要更換,但皮帶長很多且規格不一致,台北地下街有一家電料行進門口有不少這種皮帶。
Ludy魔鬼

用DBX錄製的卡帶音樂,放到無DBX機器上聽,聲音就變得乾細,當時隨身聽最多只有杜比B或C,不可能聽用DBX錄音的卡帶,算是DBX的缺點吧!!

2024-05-05 10:19
如果是同一個錄音, 尤其是舊的類比錄音, 音質來說盤帶>黑膠>數位>卡帶.

母帶轉成盤帶的過程最少, 最直接, 而且盤帶的帶寬與厚度都大, 所以訊號密度最豐富. 至於黑膠, 除非是直刻, 否則效果會比盤帶差一些. 問題是老錄音現在再重現黑膠發行都是透過老母帶, 不可能是直刻了. 至於老錄音翻成數位聽起來感覺比較不像黑膠自然. 而卡帶的磁訊號密度相當小(跟盤帶的寬度與厚度比起來差很多), 很難達到真正優異的效果.

至於新的數位錄音, 那數位檔有優勢, 至少解析度與動態範圍都是最廣的, 而DSD則更是讓數位曲線更滑順, 不會像PCM那樣聽起來有"硬"的感覺. 黑膠的話仍然是要由原來數位檔轉成類比再刻製上去, 所以理論上音質不會勝過數位DSD檔. 有人仍然喜歡黑膠是因為喜歡唱針摩擦唱片出來那種獨特的黑膠味, 這是主觀的喜好. 但客觀上仍然是數位檔的音質會最純淨.
類比聲音純厚,數位聲都比較薄,但我發現,如果你的DAC 超過30萬元以上,就很接近厚聲。

用十萬買黑膠,出來聲音的純厚的好聲。 數位聲要達到這個好聲的程度,DAC大約要花50萬至100萬。

但黑膠有個缺點就是有時會有波波聲,有雜質,沒洗乾淨或壓片不好。 數位完全沒這個問題。

數位就是越hi-res 越厚,當然你的DAC 要好,其實就這樣。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