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可韻COS D10 v2 DAC開箱測評

PY8888 wrote:
問題應在於mac min(非音響設備)的USB介面(非為音響設計)的雜訊(電噪、leakage current、jitter頻率(低頻)、Jitter carried through digital data等)對DAC(尤其高檔DAC底噪失真都低更敏感)的reclock & 類比線路產生干擾

你的計劃 "以音樂伺服器(音響設備)取代mac mini(3C產品)" 應是正確方向,以轉盤Z1為例,其4組USB中只有1組是 "專門用於連接USB DAC",顯見USB介面對此DAC的音質影響,此USB具有獨立的USB Audio電路 ...., 其目的不外乎是為了解決/降低一般USB介面(非為音響設計)的雜訊干擾問題

至於為何CD-19a CDP同軸輸出對DAC干擾較小?
因為CD-19a本身就是 "音響設備",設計時已有考量盡量降低其本身電噪、leakage current、jitter頻率(低頻)、Jitter carried through digital data等對後端DAC的reclock & 類比線路干擾,且經搭配測試驗證調整後才上市

建議CD-19a同軸換光纖聽音質差異,理論上光纖可阻隔CDP的line leakage current干擾,如果光纖的 電>光>電 轉換設計上無太大問題則理論上光纖比同軸好


感謝大大的提示,看來Z1要趕快買來試試看...

有另外有一種說法是光纖相較同軸電纜還是同軸的品質是比較好的,我來試試看是不是真的聽的出來。
讀了一些有關audio CD的資料, 澄清一些我前幾篇的觀念
1. audio CD (也是一般的音樂CD) 的儲存格式與一般的資料CD ROM是不一樣的. (audio CD 比 CD-ROM早流行, CD-ROM的檔案格式是依照電腦需求而定, 是比較後制定)
2. audio CD 儲存在CD 片上時, 有加上所謂 '糾正碼' (原來的音樂sample 24bytes + 8bytes 糾正碼). 糾正機制: Cross-interleaved Reed-Solomon Code (CIRC). 這個遠比USB 2.0 或100mbits Ethernet PHY複雜, 後面這兩者只有偵錯 (error detection), 沒有糾正能力 (error correction).
3. 這些糾正碼雖然浪費了儲存空間, 但當CD片上有輕微刮痕, 髒污時, 可利用這些糾正碼來還原原來的資料.
4. 表示CD Player 讀取CD音樂片, 不但可以偵錯, 也可糾正錯誤 (但會是有限度的, 根據刮痕大小而定). 而20年前的CD Player就有這個功能.

也做了幾個實驗,
1. Rip CD時, 不論是Rip 幾次, 甚至用不同的光碟機, 或Rip軟體, 讀到的音樂資料是一樣的. (分別用兩部一般用光碟機, 兩種軟體 EZCD Audio Converter, ImgBurn).
2. 但用’不同光碟機‘ Rip出的檔案內容, 直接去比較的話 (dos command: fc, file compare), 不一樣 (會讓人誤會, 不同光碟機rip的結果不同?) . 主要是音樂資料的片段, 儲存在檔案的位置起始點不同位置. 如果找到起始點, 去比較, 就會完全一樣. (但為何在檔案起頭位置不同, 我不清楚, 也許是音樂起頭點判斷的不同, 因為音樂起頭通常都有幾秒的空白, 一秒的空白就差了44,100x2 的sample位置)

所以, 至少確認訊源在CD Player 或Network Streaming時, '源頭'是一樣的, 這樣才有比較的基準. 另外, CD Player讀到sample後是否直接丟到DAC處理,或有額外加工加料; 或roon在串流時, 對由NAS讀到的檔案內容是否有額外處理? 這是不清楚的. 但如果CDPlayer 有處理且效果好的話, 照理講 roon也可以做到.

To: yoyo0830lu
1. 如果你也有買COS streamer 模組的話, 其實你只要加一台交換機, 就可以使用 (只有改設定問題). 您原來的MAC Mini純粹的Roon core, 而播放的功能就是在COS上了. 由價位來看, DOS streaming的能力, 應該不比Z1差 (純粹由價格推斷). 其實, 這也引起我的一些想法, 是否 Streamer 要跟DAC分開, 而且用 fiber/coaxial Cable 才是比較cost effective的方案 (大部分的streamer只有USB輸出; 但Hire-Res/DSD也許就限制, fiber/coaxial cable 的速率無法太高)?
2. 也許您可分享 COS streaming 與 MAC Mini streaming 的差異?
vicsrliu wrote:
讀了一些有關audi...(恕刪)


非常感謝您仔細的研究CDP及CD rip還原音訊技術相關的資訊,我也學習到許多相關的知識。

正如您所說的,小弟正在努力將家中區域網路環境重新整理中。目前在光世代小烏龜的後面有兩套不同WiFi AP系統(ASUS Wifi 5及 TPlink Wifi6 & mesh各一)ASUS router後面還接了家中所有兩層的LAN Switch.當時為什麼要搞得這麼複雜已不可考,但現在整線已經變成是惡夢了⋯⋯原先希望音樂相關的環境儘量走實體線而非WiFi,但也因為如此,家裡所有實體RJ45的線團們,剛剛才用測線器一條條測完標示清楚,階層架構也對了,但用可韻推薦的mconnectAPP怎麼樣就是找不到COS D10的streamer 模組(又是一堆毛…)。正想砸機器時,想到一招,將ASUS AP router reboot一下,結果就找到了D10的streaming module耶。萬歲…

今天沒力了,明天再續喔⋯⋯

(PS:剛剛才發現Tidal的帳戶被停用了,有沒有哪位大大知道台灣用哪一國的VPN還可以正常申請Tidal服務啊?)
vicsrliu wrote:
1. 如果你也有買COS streamer 模組的話, 其實你只要加一台交換機, 就可以使用 (只有改設定問題). 您原來的MAC Mini純粹的Roon core, 而播放的功能就是在COS上了. 由價位來看, DOS streaming的能力, 應該不比Z1差 (純粹由價格推斷). 其實, 這也引起我的一些想法, 是否 Streamer 要跟DAC分開, 而且用 fiber/coaxial Cable 才是比較cost effective的方案 (大部分的streamer只有USB輸出; 但Hire-Res/DSD也許就限制, fiber/coaxial cable 的速率無法太高)?
2. 也許您可分享 COS streaming 與 MAC Mini streaming 的差異?


總算把Tidal account 搞定,用VPN連德國後就可以Subcribe 服務了。

先回答V大的第二題。

既然把Tidal的帳號搞定了,馬上就來試試用D10 的Streaming Module以及在Macmini上跑Roon來播放Tidal的音樂的比較。有點可惜的是用來比較的音樂都還只是CD Level 44.1kHz/16bit的等級,MQA的版本還沒找到,如果要做MQA音質的比較,可能還要等一下。

這次在Tidal上找的音樂仍然是我常用來試音響的樂曲,Carl Orff的Carmina Burana(布蘭詩歌)。選用的版本是DG發行1985年由詹姆士.李汶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的錄音。選用的樂章是Part 3中由女高音獨唱的"In Trutina"樂曲開始一直到播放完畢。

說實在的,這個並不是我所熟悉的Robert Shaw的Telarc發燒錄音版,但由於James的詮釋和Robert的有點類似,今天急用就先用這個版本開始了。






在前級上所調整的音量Volume都相同。

聽完兩次在不同Streaming架構下的相同的曲目後呢,我必須說結果有點讓我非常意外。我原先的預期是也許Roon Run在macmini的這個組合會勝出,但我和我太太兩人共同的結論都是COS D10 Streaming module直接撥Tidal的這個組合勝出。





上面是我用手機上的mconnect APP直接login Tidal播放,在D10的LCD上看得也許不是很清楚,但那是STRM的英文字,音樂的編碼就是PCM 44.1kHz/16bit。用D10串流模組直撥Tidal時的音質較鮮活,動態也較大,在印象音響視聽室當時所聽到的Sound Stage尤其是樂器高低的定位也跑出來了,美中不足的是錄音在女高音獨唱轉折最精彩的時候竟然出現了破音。我不知道是我家設備的關係,還是這個版本有什麼問題,但因為我用Roon播放時,也聽到同樣的狀況,所以我會先假設是音檔本身的問題而不是我家設備的狀況。






另外這幾張就是用Roon連Tidal時播放相同曲目時的截圖。

我所訝異的是怎麼用Roon播放時整個音樂的畫面怎麼少了一些立體的活生感,相較用D10 streaming module播放時,變得扁扁的,這是我和我太太一起感受到的。Anyway,這只是到目前這個階段的感受,有可能就是我的macmini不是專業數位轉盤所造成的,等我在多聽一些曲目後再來向大家報告了。
yoyo0830lu wrote:
結果有點讓我非常意外。我原先的預期是也許Roon Run在macmini的這個組合會勝出,但我和我太太兩人共同的結論都是COS D10 Streaming module直接撥Tidal的這個組合勝出。

這結果和我昨天回覆的最後一段預期一樣啊(COS streamer卡既然買了一定要試,我猜因其干擾比mac mini USB小所以音質會較好,但可能還是不如CDP 期待分享~),差異原因如昨天回覆說明,結果符合理論

請問COS streamer(D10) vs CD-19a CD轉盤呢? 最簡單且最準的比法是,將你熟悉的CD用iTines rep成WAV/AIFF或無損壓縮ALAC(Apple Lossless Audio Codec),然後點擊iTunes上方三角形符號選COS D10就可將rip好的歌由iTunes直接airplay串流到D10,Airplay最高16bit/44.1K所以CD音質沒問題
PY8888 wrote:
這結果和我昨天回覆的...(恕刪) 然後點擊iTunes上方三角形符號選COS D10就可將rip好的歌由iTunes直接airplay串流到D10, 



手機上的音樂APP找不到COS D10 耶,持續拔毛中…
yoyo0830lu wrote:
手機上的音樂APP找不到COS D10 耶

不妙,看COS D10規格好像不支援airplay? 再確定D10和iPhone wifi在同一網域(或接同一台AP/router),若iPhone airplay還是找不到D10則確定D10不支援airplay

改用UPnP/dlna(最高24bit/192kHz): iPhone mconnect app > Play to > UPnP Device > COS D10
PY8888 wrote:
不妙,看COS D1...(恕刪) 改用UPnP/dlna(最高24bit/192kHz): iPhone mconnect app > Play to > UPnP Device > COS D10 


哎呀P大,又給您破了梗。我剛剛的確是用D10 直接讀取 NAS中用CD rip出來的無損音檔串流播放 vs CDP 同軸線接D10 DAC播放來比較。今天的曲目如下:


Telarc發燒錄音版Robert Shaw 指揮亞特蘭大交響樂團演奏的「布蘭詩歌」中同樣In Trutina女高音獨唱一直到完畢。



Judith Collins 1975年同名專輯的中「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




另外是Gryphon發燒錄音中Chopin Nocturne C-Sharp minor Op. posthumous. 的小提琴絃樂奏鳴曲



相同的前級音量設定


今天還多了一位小評審,就是我的女兒啦,照片就不提供了…

經過這三首不同性質曲目在經過兩種不同訊源加上D10 v2 DAC 的比較後,我們的結論結果是不大一致的。

我quote 我女兒的話講:「用CDP播放時比較像在聽音樂廳現場表演的聲音,而用數位串流聽的時候像是在錄音室裏聽現場錄音的感覺」,進一步問她比較喜歡哪一種呢,她說她喜歡的是D10 作streamer & DAC的這個組合。也許新一世代的小朋友就是數位串流的世代,反而比較串流對他們來說較自然。

我呢,嚴格來說兩種播放方式的聲音質感已經沒有非常明顯的差異,但我還是覺得CDP的寬鬆與清亮感是比串流對我的胃口。

致於老婆大人呢,她反而今天站到女兒哪一邊去了,她說今天她覺得是串流的比較好聽。


不過最終我說這個音響的細節妳們不懂啦,所以還是我說了算喔(雖然老婆和女兒有意見…但希望不會有後遺症),但其實這也充份展現欣賞音樂的本質。每個人切入欣賞的角度各有不同,沒有對錯。能讓更多同好都能欣賞各種不同音樂作品本身的美好,分享聆賞音樂演奏的感動,更提昇人與人互動的機會,這才是我們追求的境界不是嗎?感謝大家讓我佔用版面。

最後一句。COS D10 v2 DAC不論在各方面,都是在High End 音響系統水準之上,至少個人覺得這個投資非常划算,你也可以試試這台DAC,它真的可以稱得上我們「台灣之光」喔!
yoyo0830lu wrote:
老婆和女兒有意見…

老婆和女兒都願當評審,幸福啊! 我也曾找老婆和女兒幫我盲測而我負責切換,結果她們聽不出差異,還認為我根本沒切換只是在耍她們....,也許是她們木耳吧? 換兒子切換而我盲測,結果....... 我也聽不出差異,應是設備不夠高檔不夠敏感吧

結論是: CDP轉盤 > D10 streamer卡 > mac-mini USB,這結果符合理論推估

請問:
1. 目前streamer接的switch或router品牌型號?
2. D10 streamer卡的 無線WiFi(網路線拔除) vs 有線網路?
3. D10背板buffer開關ON vs OFF?
PY8888 wrote:
老婆和女兒都願當評審,... 結論是: CDP轉盤 > D10 streamer卡 > mac-mini USB,這結果符合理論推估

請問:
1. 目前streamer接的switch或router品牌型號?
2. D10 streamer卡的 無線WiFi(網路線拔除) vs 有線網路?
3. D10背板buffer開關ON vs OFF?


這幾天真的是充滿了驚喜。除了COS D10 DAC與CDP以及不同數位串流播放方式,對音樂表現的差異比較,有些出乎意料,有些也還算符合原先的預期。但昨天念國一女兒回答我對於CDP及數位串流誰好聲的看法時,我又被她嚇了一大跳。那些她對於音樂聲響感受的文字我是一字不漏的忠實記載下來,訝異的是他用的表達文字與我聽到的聲響體會及感受非常類似。我昨天算第一次讓他做這種播放相同音樂在不同器材上面的比較。也許是之前國小有參加管樂團擔任豎笛首席的關係吧,對音樂聲響差異有一定的敏感度。要不然他的表達方式我是萬萬沒有想到的,孺子可教啊!

ANS1:請參考下圖,主要的Router是ASUS Wireless AP-1705,另外還有兩層的Giga Switch





ANS2: 目前沒有用Wifi連D10,用Ethernet直連。

ANS3: Buffer設定在ON。

個人覺得可韻這個1秒Buffer的設計真的是對的。稍微有寫過網路程式的人應該都個概念。完完全全的Realtime系統與有Buffer系統程式的寫法,有Buffer的程式寫法會比較不受計算機硬體效能的影響,並且較容易能與他家的獨門FIR昇頻演算法來做整合,優化程式方法與彈性會較大。Realtime系統真的是最難調整的,因為會受到處理器暫存機制的許多限制。概念上能用這一秒的Buffer對於軟體不同模組間的整合,對最終類比訊號輸出效能幫助應該是很大的。Anyway又說到哪去了,我要再回去享受不同種類的音樂與音響系統排列組合樂趣囉!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