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 707 S2,-3dB 頻響大約可以到50Hz可以把重低音的分頻點就這在50~60Hz透過幾首熟悉的音樂,慢慢調整重低音的增益我自己使用的簡單的方法,就是拿出非常熟悉的史塔克拉巴哈無伴奏,藉由調整重低音擺放的位置與調整增益讓無伴奏曲子整個大提琴的音場位置固定不會飄移,而且從高把位到低把位,都能維持相同的形體與能量重低音擺放的位置通常需要多嘗試調整,如果可以選用無線版本的重低音就更方便了 (例如 KLIPSCH R-10SWi)
cnn wrote:沒有環擴可以用REW量測搭配minidsp做低頻管理,除了分頻點跟音壓平衡,對兩聲道來說最重要的是相位銜接。否則重低音光用耳朵聽力來調整,除非經專業訓練跟很有經驗,不然很難調整到很好。 讚..............+1...
蔡克信醫師的講座有提到雙聲道銜接重低音依稀記得,蔡醫師說,重低音銜接可以使用低音大提琴來檢閱提琴的聲音要能線性筆直的延伸,不可以哪一個頻段忽胖忽瘦,音像也不能夠飄移重低音擺設的位置與分頻點是調整的重點,透過位置的擺放讓低音延伸清晰透過蔡醫師擺設的低音,實際聽起來真的非常的延伸,非常暢快
以前搞過重低音與兩聲道銜接PMC AB2 + 低頻管理器 + 西寧自製18"低音單體+箱當然...平價buck重低音(2款)也有結果呢.....搞東搞西從沒搞好聽過,劇院倒是很爽換了3音路落地叭N802那些東西就全收倉了,看劇院才打開總結.....2.1要好聽,除非原廠整套(樂友的MK MX150系統就不錯,可是人家專業還用電腦軟體調校)沒有三兩三,千萬別帶小柴刀上梁山錢省下換3音路落地叭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