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e920 wrote:對稱的電路感覺上是全平衡設計(不敢確定?) 全平衡線路設計一定有平衡輸出端子但有平衡輸出端子的不一定有全平衡線路設計(有的只是輸出經一個OPA反向當負訊號,即所謂的假平衡)Yamaha A-S1200沒有平衡輸出端子,應該沒有全平衡線路設計A-S1200兩聲道主要零件佈局左右鏡像對稱(mirror),主要是好看,和證明其左右聲道主要線路分開,可降低左右聲道串音機率真正的雙單聲道設計是連電源變壓器都左右聲道各一顆不共用,盡量做到左右聲道獨立不互相影響
黑心良品 wrote:大家都覺得雅瑟鑽石高音刮耳,我就是愛 講到銳利,B&W 8XX高頻不銳利嗎??但我從不認為那是缺點,我反而覺得B&W 8XX的弱點是低頻配不上(跟大多數人相反對吧)我以前最愛的DAC品牌是Benchmark.....那鋒利的解析讓我非常折服後來受到家人(年紀)影響,現在退讓一點,換了別的口味,但仍然認為Benchmark在他的路線上面就是一絕 (好比耳機界的HD800,或許有人不覺得他現在可以被稱為旗艦,但他所屬味道鮮明,他的路線空前絕後,沒有別的耳機可說在HD800的路線上面加強放大)舉個例子,我也多次"受到評論的影響",考慮買MSB的DAC,但多次聽起來,給我的感覺就是: 我懂了,我知道有人喜歡這味道。但內心OS: 比他低價很多的DAC可以做得更好 (在我個人品味上)所以音響這是給個人聽的,(不出錢的)別人講什麼都是多餘的
Monte920 wrote:AS1200的機內用料看起來很扎實, 對稱的電路感覺上是全平衡設計(不敢確定?) 恭喜入手新機YAMAHA也是很欣賞的品牌。日本音響大國,曾幾何時很多品牌都已被他國收購, YAMAHA還是堅持下來 有網友提到平衡設計,所以看了一下AS1200的網路測評,幾個特點:1. 抑震處理2. 單端輸入,平衡輸出3. MOSFET功率元件4. 浮動接地5. circlotron 電路 (以前發文提到過)---待續---1. 做工: 似乎較Model30講究一點,Model30也不錯很工整,電路分離也都考慮,AS1200還特別在機構上講究,比較多高階器材的細節處。2. 平衡放大: 看網路介紹,應該是RCA輸入訊號都先轉成平衡,放大模組也是設計成平衡方式,Accuphase也有類似(下圖),只是AS1200沒有XLR這點有趣。3. MOSFET,通常會看到擴大機強調使用MOSFET,但不會看到有機器強調使用BJT。現在MOSFET廣被A類高階機採用,價格高於BJT很多很多,音響用MOSFET更是貴跟不好買。4. 浮接地:這沒有特殊,平衡一正一負推拉喇叭,接地浮接。AS1200平衡放大地線浮接(沒接),跟信號地分開,原廠可能是說這樣讓分離度高不會互串。---科普---接地有很多種:一點(星形,共地)、多點、浮接、其它。音響類比常見一點共地,好處是每一個電位的參考基準是一樣,(見下圖)一般還會分信號地、電源地(安全接地),有些後級因電壓較高會再多一個接地與信號地分開。多點接地常見在電腦主機板或數位板,電路就近接地,每個接地再閉環構成接地環路。接地之間如存在阻抗(距離越遠時)而有電位差產生電流的話,會有所謂「地環路」干擾。---科普---(下圖,不同顏色分別為信號地與電源地,兩點接地。圖取自已逝世日本音響聞人)5. circlotron電路:最好奇看到介紹這點,這是OTL真空管線路之一。真空管沒有互補元件,無法像晶體做成SEPP OCL結構從中點輸出消除直流。circlotron電路就是真空管不用OPT的方式,AS1200看介紹是NMOS元件,如果做這種電路就很有趣了。(以上僅在網路上研究,憑印象粗打一下)先不論聲音,6萬元這樣設計及做工,主觀偏見覺得很可以,感謝分享
黑心良品 wrote:我選擇mini-X(銳利)+Yamaha as1200(秀麗)+Smsl dp5(解析)其實是刻意為之,就是想聽聽「利上加利」的音質到底是怎樣的刮耳、怎樣的不耐聽? 先加5分,歡迎黑大加入YAMAHA二聲道,自己喜歡聽最重要。A-S1200重量22公斤,長期下來那木板可承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