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3 小弟使用上, 並不會覺得低頻量感不夠(但當然還是不比大功率的後級), 不過也有可能我的喇叭比較好推(tannoy turnberry),
drc (dirac live)在我的認知上是除非有嚴重的駐波問題, 或高頻反射太嚴重時用來主動調整,
若空間還算ok , 喇叭也算高階, 開 drc 反會讓低頻的動感量感變少, 泛音或殘響也會削弱.
另外 dirac live 軟體預設的目標頻響曲線, 我試起來感覺會讓喇叭的特質消失, 高低頻若刻意去拉高db 值,
聽久了也不太自然, 目前是沒有套用的.
我也分享一個使用方式, m33 的 pre-out 因為可以調音量, 所以我搭配了 arc ls25 mk2 的
processor input (使用外部調整輸入), 去推鑑聽喇叭 adam s3x-h , 得到以往沒有經驗過的滿意效果, 確定 m33 的帶調整前級輸出是很高的品質, 提供大家參考.
m33 真的是很耐玩的一台機器
old_ager wrote:
感謝樓主的經驗分享~...(恕刪)
我自己用m33也是遇到峰值夠,但是持續輸出不足的狀況
帳面上對數字都是顯示峰值數據而已,真正要整首歌曲放完非常要求電容,我猜M33應該是稍嫌不足
我剛好也有一對mcintosh前後級可以接,無論加前級還是後級都可以有長足的進步,但這種一體機加東加西就失去一體機的本意了
我個人認為唯一解決方式就是,選一個不要那麼好的喇叭,像是focal你就不要選到sopra, scala以上等級,乖乖用kanta這種細節不要那麼明顯的喇叭,聆聽感受會好很多
802D3,如果要推這對,還是一台串流DAC前級(像是ROSE RS250),加一台後級,應該價錢也不會比M33貴,佔的空間也是
我之前也是很堅持要買一體機想說省事,結果到最後想升級都很麻煩,供你參考
jackweng wrote:
dirac live用過一次就關了,聲音太平淡,泛音消失很多,低頻衝擊也減少
同意. 別的空間校正程式像Audyssey用在環擴上經過矯正也是把低頻減弱許多, 我自己都還要人工把低音給調高回來.
二聲道綜擴還要空間矯正我覺得是畫蛇添足, 各位也可以看到市售的綜擴或前後級大概99%的機器都不會有付空間矯正程式的. 如果M33有手動頻響的設定, 我建議樓主靠自己的耳朵自己來調整, 因為電腦程式大多數是幫倒忙.
頻響調整的功能我要不然不去動它, 要不然就是用我自己的耳朵調整. 我不管什麼頻率曲線的,因為每個人的聽覺靈敏度不同, 我要的是自己喜歡的聲音, 所以都是靠自己手動調整. 如果是靠電腦程式, 也許理論上頻響曲線平整, 但並不代表那適合你自己個人的聽覺. 同時, 古典, 爵士, 搖滾, 流行不同類型的音樂要好聽也有不同的曲線. 我聽的都是純古典, 所以調整上比較單純一點.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