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Edifier 音響兩問

不過回到原問題... 台灣是否真的除了 Edifier 外, 找不到第二家 高 C/P 值 有些水準的 hi-fi喇叭了呢?

另外,會讓我想問第二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看到別人詢問 Edifier 時 還刻意避開發燒音響版, 可是他問的那款喇叭 明明被很多歐洲的音響玩家拿來直接跟其他著名的 hi-fi 音響,甚至 reference monitor 交叉比較了.... 比較結果是普遍認為不相上下或各有千秋,整體是偏正面,考慮價錢多數覺得 Edifier 更值... 當然,我只參考實際聽過的人,不會取信只聽過別人錄製結果的網友。
漫步者捨得燒錢啊(以PC喇叭廠商來說)



有沒有覺得高音很眼熟?

漫步者目前手上不管是A系列的鋁帶高音,還是S系列的平板高音,都是在收購A.A.D之後獲得這些專利跟技術後,重新簡化過得大量生產用版本

在那之前漫步者得高音單體評價其實很一般,講好聽是耐聽,說直白一點就少細節沒特色

是這些年D類設計進步加上導入購入品牌得單體技術,以及結合外觀處裡跟箱體成本優勢之下得複合成果

其他PC喇叭商大概也沒想在這價位打肉搏吧(就沒成本優勢),寧可PC叭便宜貨賣賣,還是一堆RGB霓虹燈閃來閃去掛個電競更薛,真要走質感跟高品質的往再更上價格帶得去設定




話說聽過好幾台帶氣氛燈得電腦叭,很明顯聲底雜訊會隨著氣氛燈得PWM調節變化而變動,搞個劣化音質得霓虹燈不曉得意義何在
eclair_lave wrote:
漫步者捨得燒錢啊(以...(恕刪)


受教了...

那你對於 S3000pro , R2750DB, Airpulse A300 評價如何?
A300跟S3000PRO都低頻偏多,中頻容易淹沒在低頻裡,感覺平衡失良

2750DB個人沒有,只有用過初代得R2700,是一台聲音大港的喇叭,不夠細膩跟聲音偏平面
還有不適合放桌上(偏大台),以普通PC用來說硬要放在桌上會有壓迫感,比較適合房裡離遠一點坐在沙發上聽

不過以當時得價位(49XX~55XX)來說其實也沒啥好多挑剔就是了
skywalkerluk123 wrote:
不過回到原問題......(恕刪)

不得不說在Hifi領域,你想要高CP值音箱那大多都是陸廠的天下了,所有Hifi品牌的中低階產品大多也是陸製,大名鼎鼎的B&W他們的7系6系也陸製(只是價格也不怎麼親民就是了),什麼Dynaudio/Tannoy/ELAC/JBL/Klipsch/KEF陸製的也是大把,一定要歐美原廠製的話當然有只是價格多半驚人。

同樣是陸製,當然大廠的品控和良率還是靠譜點。

大陸還有一家IAG先歌國際,據說幕後其實也是台灣老闆,收購了Wharfedale/Quad/Audiolab/Castle/Mission等一眾英國老牌,全部陸製,上YouTube也是能看到不少開箱文,價格也是比較親民(特別如果你能在大陸雙十一或618購買的話,價格應該比在台購買殺不少)。

擴大機那些就更不用說了,基本大部分陸製。

在這個領域,大陸有他完整的供應鏈跟廣大的市場,放眼國際確實沒什麼國家能夠競爭。
以前台灣也是音響製造大國,現在都看不見了!
歐系的、土炮個人覺的比較順耳
skywalkerluk123 wrote:
1. 這品牌是否已是(恕刪)


以前某些「型號」還可以,現在就....

只能說公司會行銷,肯花錢、花時間增加網路曝光度

如果要c/p好的,CREATIVE的部份型號也不錯,
還有js木箱系列,應該不會輸Edifier,只是外型跟行銷做得不好.....
skywalkerluk123 wrote:
啊 J-S 是台灣本土的嘛? 之前有留意過,給它忘了... 我記得它出過跟 Klipsch PM2.1 長得一模一樣的款式..... 害我對它印象停留在山寨品牌.....

明明就代工完的貼牌卻被說是山寨...
淇譽畢竟也是台灣的上市櫃公司(雖然財報不怎麼好...)
這好像是台灣特有文化,個人覺得比「山寨」更糟糕欸,過去音響類狀況最多的是線材,利用代工存料、餘料、廢料,溢產貼牌,甚至有乾脆到國外設人頭公司,搖身一變成了某歐洲自有品牌,這種現象在「音響」之外也相當盛行,舉大家熟知的,如「口罩國家隊」用代工餘﹙廢﹚料,多做幾千個到市場販售謀利,後者有林佳龍「海水挖礦」的德國一人公司。

唉~不覺得「貼牌」比「山寨」更可惡嗎!?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