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分享>小實驗: 直接用mp3聽音樂和轉成CD再聽音樂的音質比較

Urm... MP3 編碼格式是記錄聲音頻帶訊號的強度, 也屬於失真型壓縮...
被捨棄掉的頻帶訊號, 就算是做再精確的運算, 還是還原不回來的...
MP3 encoder 的設定就已經決定了極限品質...

mp3 解碼過程有一些 imDCT 運算, 是用到三角函數的...
32-bit floating-point 運算只是保證運算值精確度相當於 24-bit fixed-point DSP,
而且隨時能照顧到 MP3 scaling factor band 的動態範圍..
範圍蠻大的... 32-bit fix-point 運算照顧不到... 至少要 8-bit exponential 的 floating-point

現在的 AV recever, 連低階一台一萬的, 上面都是至少三顆 32-bit floating-point 運算的 TI DSP,
除了 AC3 , DTS, AAC, WMA 之類的解碼品質不錯之外,
最重要的是音場控制等等的運算, 都還是能維持原本聲音應該有的精確度,
儘量避免多次運算時造成的運算精確度不足的失真...

吃電池類的 mp3 播放器, 就不要想那麼多了... IC 省電最重要, DAC 了不起也是 16 ~ 18-bits,
而且隨身帶的耳機品質也沒好到那種程度, 32-bit fixed-point DSP 的解碼器, 就已經是很高級的了...
要更省電的, 24-bit fixed-point DSP 勉強還能聽...


niccatw wrote:
原來mp3的解碼這麼麻煩!
如果真的能這麼好好解碼的話
失真就可以減少到最低程度了呢

所以現在小弟只是把mp3給小孩聽流行音樂
還有小弟自己學日文在用而已
要好好聽音樂的話還是要聽CD及SACD
呼~~~各位前輩真是專業~連數據都出來了
不過小弟淺見以小弟手頭的產品的結果訊源PS3擴大機DG-910~AVALON單體喇叭
以及SONY NW-E016 MP3配鐵三角ATH-CK6耳塞式耳機
雖然只是入門級~不過對小弟來說~堪用~
結論是MP3<經過SONY專用軟體轉檔的MP3<MP3轉燒CD<對燒CD備份片<正版CD
以前我也以為已經壓縮過的MP3就算再放大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實際聽過之後~真的有差
不過<對燒CD備份片<正版CD這部分除了特定曲目之外~小弟的木耳真的是聽不太出來
而使用MP3部分~小弟一開始也覺得SONY要用專用的軟體轉檔很麻煩~不過說真的
差別真的很大~使用專用軟體將CD轉入和直接丟MP3進去~真的差很多
以上分析不管數據~不管高低音~~~光雜訊連小弟這種木耳都聽得出來喔
...........以上僅供參考..........
小弟建議,如果真要測試,必須找一台支援MP3的DVD Player然後將MP3也燒成同牌子的光碟片比較才會準.
屏除了類比放大及DAC和電源部份的差異,可以較接近樓主想要知道的MP3與轉檔後的差異.
數據跟數據比,硬體跟硬體比,只能擇其一,變數只能有一種,如果您指的mp3的壓縮音質,簡單就是壓縮位元越高當然就越好,但是講更細的連你的cd讀取跟電腦的設備又有太大的關係,比不完......

如果您說的是mp3播放硬體解碼上就是一個問題,驅動的話阻抗歐姆瓦數,當然隨身聽是完全輸cd播放機

但是如果選一台能讀mp3的cd播放機,同樣的mp3音樂軟體,轉檔成cd 44100/16bit,跟原始的mp3直接燒錄在cd上,這樣來播放應該能更客觀的結果,不過我沒這樣做,因為個人在正常的邏輯推測,是同樣的音質,因為都是缺少極高頻根極低頻,都被刪了

mp3在當初設計是為了網路多媒體傳輸,方便設計與使用者互動,只是後來出乎意外的演變為消費性娛樂讓平民百姓更容易取得,不閏是軟體與硬體,這當然網際網路是最主要的關鍵,而低價的電子消費就是第2主要關鍵,但是這也是從事藝術創作者的濫觴...
kejuol
小弟第一次在01發文
有這麼多的朋友回應
獲益良多
在此一併謝謝大家的指教!


pie1394 wrote:
Urm... MP3...(恕刪)

謝謝您的分享!

現在的解碼方式有這麼多啊
以前剛有CD的時候
曾經以為高傳真會變得很容易達成
但是回頭看看
似乎不然
有人還是喜歡黑膠唱片的味道
對DVD-audio和SACD還是不屑一顧


5422 wrote:
呼~~~各位前輩真是...(恕刪)

我想堪用也是很重要的
像現在用的手機nokia6300
它的兩百萬像素相機和音樂功能
對小弟來說也是勉強堪用
但經濟不景氣暫時只能這麼用囉


airjackhu wrote:
小弟建議,如果真要測...(恕刪)

可惜小弟手邊沒有這樣的機子可以這麼玩
看起來蠻不錯玩的


kejuol wrote:
數據跟數據比,硬體跟...(恕刪)

雖然mp3規格不佳
但能普及也算好事
也許再過幾年連古典音樂都只能在網路下載mp3檔也說不定
看到這裡,有一個疑問想請問一下各位先進,理論上不同的MP3 encoder軟體計算與取樣過濾方法不同,既使是同樣 bitrate 不同軟體應該還是會有差異是吧... 又,哪一套 encoder 是公認音質最好的呢?

據說是LAME的音質最好,但是好幾年下來,是否有更好的ENCODER呢?
針對每組 granule 的 576 個 sample 編碼資料, mp3 編碼上可以用的模式 ,
Lame 應該幾乎都會去嘗試過, 看哪種壓縮設定可以產生最接近原本的 PCM 音源... (反正不需要 real-time)
再加上運算過程的資料全部都是 64-bit floating-point ... mantissa 有 53 bits ...
MSE (Mean Sqare Error) 幾乎是 MP3 Reference Encoder 等級的..

MP3 格式的特別地方, 就是每個 audio frame 還可以跟之前的 frame 借一些 bit rate 來用...
對於某些比較沒有特別多頻帶訊號的區域, audio frame 可以儘量空出一些 bit rate 借後面的用..
MPEG-1 (32K/44.1K/48K) 的一個 frame (2 granules) 最大可借 511 bytes,
MPEG-2 (LSF 16K/22.05K/24K) 的一個 frame (1 granule) 是 255 bytes
MPEG-2.5 (8K/11.025K/12K) 跟 MPEG-2 相同...

MP3 encoder / decoder 這種東西, 幾年前早就被我做到膩了...
各種運算精確度的硬體, 16 / 24 / 32-bit fixed-point , 32-bit floating point 都有做過..
以前也有設計出一些摸魚演算法, 在犧牲音質的狀況, 達到硬體的運算極限能力...

有任何疑問, 請自行研究 ISO 11172-3 (MPEG-1 Audio Layer III 部分) 跟 ISO 13818-3 (MPEG-2 Audio ... LSF extension)

weilun wrote:
看到這裡,有一個疑問想請問一下各位先進,理論上不同的MP3 encoder軟體計算與取樣過濾方法不同,既使是同樣 bitrate 不同軟體應該還是會有差異是吧... 又,哪一套 encoder 是公認音質最好的呢?

據說是LAME的音質最好,但是好幾年下來,是否有更好的ENCODER呢?
在下不才 純粹覺得也許是因為版大聆聽的訊源不同所致

用同一台播放器聽過用mp3燒錄的cd跟原版光碟 轉錄的光碟硬是少了許多細節 整個聽起來就是一個[空]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