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捨棄掉的頻帶訊號, 就算是做再精確的運算, 還是還原不回來的...
MP3 encoder 的設定就已經決定了極限品質...
mp3 解碼過程有一些 imDCT 運算, 是用到三角函數的...
32-bit floating-point 運算只是保證運算值精確度相當於 24-bit fixed-point DSP,
而且隨時能照顧到 MP3 scaling factor band 的動態範圍..
範圍蠻大的... 32-bit fix-point 運算照顧不到... 至少要 8-bit exponential 的 floating-point
現在的 AV recever, 連低階一台一萬的, 上面都是至少三顆 32-bit floating-point 運算的 TI DSP,
除了 AC3 , DTS, AAC, WMA 之類的解碼品質不錯之外,
最重要的是音場控制等等的運算, 都還是能維持原本聲音應該有的精確度,
儘量避免多次運算時造成的運算精確度不足的失真...
吃電池類的 mp3 播放器, 就不要想那麼多了... IC 省電最重要, DAC 了不起也是 16 ~ 18-bits,
而且隨身帶的耳機品質也沒好到那種程度, 32-bit fixed-point DSP 的解碼器, 就已經是很高級的了...
要更省電的, 24-bit fixed-point DSP 勉強還能聽...
niccatw wrote:
原來mp3的解碼這麼麻煩!
如果真的能這麼好好解碼的話
失真就可以減少到最低程度了呢
所以現在小弟只是把mp3給小孩聽流行音樂
還有小弟自己學日文在用而已
要好好聽音樂的話還是要聽CD及S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