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Dynaudio 喇叭,天生註定不能 Bi-Amp 用二台擴大機去推??

這個工程其實很小,從高音低音單體各拉一條線從低音反射孔出來,無破壞性改裝,未來也很容易還原
tosca0222 wrote:
分音器設計的好不需要bi...(恕刪)


bi-wire/bi-amp跟分音器應該沒關係吧。即使是後面有4端子的喇叭,上面2個接高音,下面2個接中低音,他一樣是有分音器,一樣高音歸高音、中低音歸中低音啊,又不是4端子就變成上下都全音域了。分音器設計得再好或再爛,一樣都可以bi-wire/bi-amp,這應該是不同的兩件事吧。
1000K wrote:
第一種: 我都設計好了,你們插上去推好即可: Avalon, Dynaudio,........


記憶中,某次台灣夏日hiend音響展,還是哪次dynaudio 新品發表會,廠方的人被問到這個只能single wire的問題,廠方就是這麼說的,我們的產品設計就是完美的,並不需要bi wire
tt_koupe wrote:
記憶中,某次台灣夏日hiend...(恕刪)

同意,因為不一定比較好!
+1

只是多個玩法樂趣

跟會不會變好沒有一定


﹙1﹚、﹙2﹚、﹙3﹚、﹙4﹚會一樣嗎?
玩過dynaudio的c2.8;覺得他家喇叭會使用singal wire設計除了節省成本,降低售後風險與噱頭外實在沒有其他正當理由
如果真如他們說分音器設計完美,他家的主動式不但是bi amp而且還是電子分音;還有他家副牌dynaudio acoustics都是bi wire設計,主動式也是bi amp+電子分音設計
vtang wrote:
玩過dynaudio的c2.8;覺得他家喇叭會使用singal wire設計除了節省成本,降低售後風險與噱頭外實在沒有其他正當理由
如果真如他們說分音器設計完美,他家的主動式不但是bi amp而且還是電子分音;還有他家副牌dynaudio acoustics都是bi wire設計,主動式也是bi amp+電子分音設計


就某部分來說,你講得剛好相反

1. 不用Single Wire的被動喇叭才是噱頭,不這樣做反而像是噱頭和增加售後服務風險(被玩壞了也無法舉證)
2. 分音器設計是被動喇叭的最重要工作、但這跟主動喇叭剛好相反....所以兩者無法類比喔
3. 要模仿主動喇叭,應該每一個單體都要一組Wire才算....但不知這種商品多少人想買(例如B&W鸚鵡螺....我就不想買;想等人送我)
tosca0222 wrote:
分音器設計的好不需要bi...(恕刪)


之前看別人開箱是丹麥製
實際買回家看到改中國製真的傻眼
如果當下知道改中國製絕對不會買
木統豬 wrote:
小弟最近在 YOUT...(恕刪)

我覺得mono效果很好,前提是要有二台一樣的後級,推起啦叭,虎虎生風。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