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我的入門音響組合Luxman/B&W分享

CS_TANG wrote:
二三十年前,在螞蟻市...(恕刪)

放了二三十年還可以用這麼厲害
內在美,作工精美啊。


這已經不入門了⋯⋯
對比現在「有些」高價器材真拿來騙耳朵

————
想以前還在玩晶體擴,也是很喜歡有大VU表的,有VU的A、L & M牌都入手過。
Apple Fans 98 wrote:
放了二三十年還可以用(恕刪)
哈~哈~麥帥說老兵不死只有凋零而已,日系的老擴大機,用料不會很好,線路也不精簡,只要不亂操,有些零件只會老化還不至於燒壞.像LUXMAN 老擴大機,尤其是A類的,評價都不錯也不便宜,較入門的輸出偏壓都很低,將他調高都會有不錯的效果較近似於A類(離真A類還有一大段路),算是脫胎換骨,就算操壞也比較不心疼.家裡的二手 NAKAMICHI PA7,USHER R1.2S 在合理的範圍裡偏壓都被我調高.除了發燙,輸出推力降低外,還真的好聽多多了.
CS_TANG wrote:
哈~哈~麥帥說老兵不(恕刪)


同好喔
曾經用過PA7、R1.5 以及 Threshold SA/4e...等跟nelson pass設計有關的擴大機。

個人經驗,反倒是日本老擴比較耐用,老化毛病必然有,但好處理。工作點也不會偏移很多。
歐美老機壞的比例太高,除非是可遇不可求之經典機不然一定年份後二手根本不敢接,原機如用什麼補料或發燒油質電容幾乎必壞,開蓋看到不用拔下來量直接換,且不容易換到一樣只能找相近似,工作點調不到原廠或左右聲道無法相近~ bala ~bala
Apple Fans 98 wrote:
新單元的低音是質素好了很多,彈力強了很多,可以去得更低,但是量就是少了很多


恭喜樓主入手B&W的喇叭, 樓主的B&W喇叭配上Luxman擴大機, 是很不錯的組合。

現在大學生就這麼有錢了, 太羨慕了! 想自己在讀研究所時, 買了2000元的主動喇叭, 就覺得很讚了。

一般來說, 喇叭盡量不要緊靠牆, 以免會有共震音讓低音下不去。反射孔在後的喇叭, 更需要遠離牆。喇叭離牆越遠, 低音量越多, 所以樓主盡量讓喇叭離牆, 可以增加低音量。

喇叭的墊材很重要, 可以讓喇叭完全發揮, 避免讓聲音被墊材吸走而悶悶的; 我以前也像樓主用發泡棉當墊材, 讓喇叭損失約15%的動能(書架喇叭影響較大), 使高音和低音都弱很多。後來我用金屬三角錐(請見後圖), 便宜又好聽, 讓高音更縹緲、低音更下潛。
luxor_w wrote:
同好喔曾經用過PA7(恕刪)
其實家裡的二手音響器材除了雅瑟外幾乎是日本貨且一定是美規電壓,CD PLAYER ,DENON DCD-1650SR,3520,1520,1530.台灣代工NAD502,唱頭皮帶也都自己換,其他的還真沒壞過,早期在日本工作過,日本人的嚴謹態度實在令人信得過.日系聲音較偏薄,背景乾淨,解析度尚可但DCD-1650SR DAC PCM1704 ,I/V就用OPA2134,緩衝和濾波是OP275等 FET OP,所以解析度和高低頻延伸真的很棒 ,其他DENON的DAC就較差, I/V,緩衝就是5532,5534,曾置換過FET OPA 但改善不多.音響器材中 CD PLAYER是比較要多心思保養的,其他器材就一些電容,音量VR需保養置換外比較好處理.愛惜使用三四十年應該沒問題,只是現在流行串流音樂,跟不上時代了也聽不太慣.老了,雖是木耳,但差別還是很容易聽出來.
Apple Fans 98 wrote:
這次總算踏入Hi end 的很入門吧,希望未來幾年也不會升級,這玩意很燒錢



半年吧
有可能還不止一套
bond_007 wrote:


恭喜樓主入手B&...(恕刪)


本身是這個樣子的,因為放得比較高,所以喇叭要向前傾,但釘腳向前傾斜很不穩,所以最後選了棉墊。如果要選釘腳平放 vs 棉墊向前傾,後者會較好,因爲喇叭本身已經放得很高,所以要把高音向下,才好聽得自然一點。我的房間也只有這個架可以放喇叭,其實本身就是想買 706s2 的,但無奈就是架不夠位
bond_007 wrote:


恭喜樓主入手B&...(恕刪)

我就是很喜歡這些音響產品,所以便要努力兼職賺錢,擴大機跟CD播放器也是二手的,所以省下了不少,707s2 也不是太貴吧,只是700系列的入們
MYCCT wrote:



半年吧...(恕刪)

如果有位有錢的話,我其實是很想要 L-509X / D08u / 805D3 Prestige Edition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