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個音樂開一堆設備,還有無底洞的真空管
沒有考慮落地是空間已經很滿了,也不想花太多錢~
之前有試聽SCM7/11/19/40,越大的越好是沒有錯
輕鬆的聽歌“感覺”11&19的差距好像沒有很大,外型就比較喜歡11&20Pro系列的
ELAC 403漂亮,感覺樣樣都不錯,就少了衝動立馬購買
Klipsch........................最有衝動購買,好喜歡的外型
在沒聽過&沒看到實體的情況下,下不了手,跟現在的JBL一樣...看照片外型都不錯
實際上做的滿粗糙的,用錢堆等級的概念,不過朋友最後買了JBL 4312SE+4312M II
因為都是在店裡聽,ATC就是全套+Accuphase CD
ELAC忘記搭什麼設備忘了,只知道滿屋的Linn / Mcintosh~~
很怕自己的設備搭起來完全不是一個樣子
sam_san wrote:
看來三組擴大機都不錯(恕刪)
pansc wrote:
http://www.myav.com.tw/bbs/showthread.php?s=5187eae43a5ab0ba9d1bb758937b2f37&threadid=20488918
這是這幾天在MYAV上看到的.....
B&W可能沒預算直上800D3比較不會有喇叭懸邊裂開的問題.....
我是MYAV此文樓主.
同時也有ATC SCM11 V3.鐵網罩的新版.
1.800D3至今未下手,就是猶豫此事.
2.另外回覆本樓樓主:ATC SCM11 V3相當的好,不會只能聽某類型音樂.
這套副系統,我用Esoteric K-07+mbl 7008來伺候---好像前端比後端貴太多了.
聽小提琴奏鳴曲,管弦樂都相當溫潤細膩,一點都不會乾硬過亮.
而有很大部份我是聽搖滾和爵士,ATC的專長,濃密飽滿的中頻,很適合.而且可以催很大聲一點都沒有招架不住的樣子.
這對喇叭只有兩個缺點:
(1)太小聲聽就沒有驚喜.
(2)低音量感中等,不是那種突出量多的型.
我用這對喇叭是因為書房只有3坪,低音太多消化不良.這種低音量感剛好,在小空間夠用但不過量.
arrem5104 wrote:
陳甯的,太玄學,都只說喇叭怎好聽沒有一種方向性,畢竟他的耳朵不是你的耳朵,產品類別大概就那幾家單一型號,不是b&w ,就是b&o,再不然就是atc,擴大機就acuphase都是他自己用的或自家產品,畢竟聲稱自己專業又怎會承認踩雷,太過主觀且範圍太小,
個人比較偏好香港的介紹,例如國仁的,各家喇叭擴大機連台灣usher都有介紹,分析,喇叭特性,走向,試聽雖說發聲是自己的喇叭,但比較下仍可以分辨出喇叭或擴大機的特點是什麼,他們不會說哪家的好聽或難聽,只說差別走向特性,自己可以依照自己偏愛去找,總是有些人喜歡高延遲又糊但很有力的喇叭,難道這就代表爛?喜好不同罷了,跟陳甯介紹的比較香港的個人覺得香港的比較客觀,且種類價格範圍大多了
我覺得只要在二戰有做潛水艇的國家,基本上聲學基礎與經驗傳承都不錯,做出的喇叭都不會太差,差別只在特色而已
例如美系的力,歐系的清晰,日系的甜,各有特色
樓主取向較為均衡,我也比較推德國,日系的其實也不錯,但保值性跟美系一樣沒有歐系的來的保值
好文
義大利 Vespa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