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請教關於劇院及兩聲道共用喇叭的問題

Puff Daddy wrote:
呵... 有人建議用(恕刪)

就用玩AV的高度來看
或許用比喇叭高價的擴大機的搭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但就二聲道使用者的眼光來看,就可能比較不奇怪了
二聲道的系統可是不會有像AV系統般,會有超低音幫忙補足低頻段的.

不然就HEGEL H90來說
應該可以分成二部分算價格,AMP+DAC 還加上有數位串流
原產地挪威生產...
台灣定價 $79000(實售低更多)
很難找到更超值的機種了
用個幾年要升級喇叭,還是堪當重任.
李明益 wrote:
就用玩AV的高度來看
或許用比喇叭高價的擴大機的搭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但就二聲道使用者的眼光來看,就可能比較不奇怪了
二聲道的系統可是不會有像AV系統般,會有超低音幫忙補足低頻段的.

我不知道就 "音響店" 的高度來看是怎樣,

但以真正 "在聽音樂" 的高度來看, 喇叭佔聲音整體聽感 70% 以上. 擴大機花再怎麼多, 也不該花到搭配喇叭的兩倍以上. 本末倒置.

既然你知道二聲道的系統不會有超低音幫忙補足低頻段,
那你還推這個每聲道只有 60 W, 比樓主的現有環擴 Onkyo TX RZ730 還軟腳的綜擴?
你這樣不是自打嘴巴?
就是怕用低價位的擴大機會差沒多少...

樓主擴大機已經用到ONKYO TX-RZ730了
如果又介紹台,台灣定價4萬左右的綜擴,
你覺得使用者有沒有感?

再者....
H90這台機器雖然帳面上才60W
但是有些機器的200W只能吹吹風...但有些擴大機的60W卻能撼山河
不過這對只看數字只看圖的人是很難體會的.
blackdog173

喇叭M16, 綜擴由IDA-8升級至Arcam a25, 升級有感!

2024-08-29 8:18
Puff Daddy wrote:
以真正 "在聽音樂" 的高度來看, 喇叭佔聲音整體聽感 70% 以上. 擴大機再花怎麼多, 也不該花到搭配喇叭的兩倍以上. 本末倒置.

這是你本身不曾在此著墨過
就二聲道來說...
後級重要,前級對聲音的質跟色也非常要緊
那就更別說DAC要扮演更重要的腳色了
如果說這三部分加起來...
聽二聲道的朋友裡....別說超過喇叭2倍價
3倍價的都或許大有人在.

而HEGEL H90 剛好具備這3部分!!!
blackdog173

因已由串流機, 故無選擇HEGEL H90(選Arcam A25), 若重頭開始, M16+H90或許就可免升級了!

2024-08-29 8:19
李明益 wrote:
就是怕用低價位的擴大機會差沒多少...

樓主擴大機已經用到ONKYO TX-RZ730了
如果又介紹台,台灣定價4萬左右的綜擴,
你覺得使用者有沒有感?

有介紹的是你喔...

我可沒介紹.

你連樓主一般聽音樂的音量是多少都不知道要介紹什麼?

李明益 wrote:
再者....
H90這台機器雖然帳面上才60W
但是有些機器的200W只能吹吹風...但有些擴大機的60W卻能撼山河
不過這對只看數字只看圖的人是很難體會的.

我相信, H90 這台機器雖然帳面上才60W, 可以被你嘴巴說成能飛天遁地, 鬼哭神號, 能撼山河.

當然, 這對連數字和圖都看不懂的人是更難體會的.
Puff Daddy wrote:
有介紹的是你喔...(恕刪)

所以說眼見為憑,耳聽為證
M16喇叭,或是ONKYO 730都是我熟悉的器材
甚至我認為搞不好樓主的系統就是我架設的
因此我才會做如此建議.

當然...認不認同在個人
但別只執著於60W
這是聽音樂,不是在看戲....
blackdog173

沒錯, 我IDA-8升級Arcam A25, 功率一樣100W (8 ohms), "質"差異明顯

2024-08-29 8:21
以原產地的機器來說
這台機器售價算ok,比一些妾身未明(明明就是土砲),確狂打海外血統的瞎貨好太多
除了串流部分規格不能滿足無謂規格狂的需求外
其他該有的都有了。
也能獨立後級,音控也採用數位。
============================

推薦這台,並未有不妥之處,李老闆也說明

他認為貳聲道的音色也要全權交由h90處理,不用讓onkyo沾邊

個人也是amp貴於喇叭,各位先進就別太苛責李老闆了。
paul10623 wrote:
目前有一組5.1.2的喇叭,主聲道為Revel M16書架喇叭
環繞擴大機為Onkyo TX RZ730
現有設備雖然看電影可以,但是聽音樂的確還好
想在共用喇叭的狀況下,提升聽音樂的能力
(看電影時用多聲道,聽音樂用兩聲道)

音樂的來源和類型:線上的數位串流平台,大多聽流行樂

若要在同一組喇叭,滿足看電影和聽音樂的需求,不需要反覆拔插線材
簡單就能以手機或平板來串流音樂
要以最簡單的方式滿足以上需求的話:....(恕刪)


您並未說得很清楚,您心目中要的是什麼。

您只提了,用同一組 Front 喇叭,滿足看電影和聽音樂的需求。
會這樣說的,多半是買了 AV 環擴,看電影時,喇叭 "碰碰響",很過癮。
但聽個 CD,或其他數位串流平台音樂,就發現比用綜擴差很多。

總而言之,一台一般的環擴,其 Front 喇叭的輸出,就已經不及一些 1 ~ 2 萬的綜擴了。
會有此種狀況,說穿了就是錢都花在環擴那些花俏功能上了,因此環擴後級輸出當然輸給綜擴。

所以很多人就是 看電影 用環擴與其 X.1 喇叭整組,聽音樂就另一套綜擴+獨立喇叭整組。這樣最單純。

基本上您要另購置一個擴,才有可能克服環擴後級輸出不足的問題。
您要聽用同一對喇叭來聽,那就是讓環擴的 Front 輸出,與綜擴輸出都接到同一對喇叭。
簡單方法就是買一個 二進一出的切換器,把環擴與綜擴輸出接到切換器的輸入,喇叭接切換器輸出,就行了。

有人是買有 Pre-out 前級輸出的環擴 (例如 Marantz 環擴就都有)。把環擴 Front 的 Pre-out 前級輸出,接到後級擴大機上。又或是有 bypass 前級,有後級輸入切換的綜擴。喇叭就接在後級擴大機或綜擴上。

您的 Onkyo TX RZ730,有 Pre-out,就是可以這種玩法。剩下看你要玩的串流,TX RZ730 是否滿足 ? 可以的話,加買後級擴就可以了。
2聲道的玩家是有不少人擴大機貴過喇叭的,但這類玩家多半是空間較小只能玩小喇叭,
卻又想音響玩得發燒一點....我從來都不認為這是正確的.
訊源或擴大機的失真其實都不大,隨便找台1~2萬的擴大機,其總諧波失真往往小於0.1%,頻率響應也不會太差.
喇叭是音響系統裡失真率最高的器材(我還沒看過哪家喇叭廠敢標失真),只是高價喇叭多半製作上會較嚴謹.
因此我比較偏向音響花費在喇叭多一點,出好聲機率較大.

題外話:
之前曾在家就玩過2萬塊左右的擴大機推7~80萬的喇叭 4~50萬的擴大機推1萬塊左右的喇叭
前者還是不會難聽,有一定的水準.只有在較大的動態,才會浮出問題.
而後者一開聲就立即察覺到喇叭天限...
既然有商家在場應該了解我想表達什麼.
Mr.SHADOW wrote:
你需要有bypass...(恕刪)

謝謝推薦,之前針對我的需求有爬文過,也是有看到若要加綜擴,最好要有bypass功能
bypass的目的是讓綜擴單純用後級的意思?
我的理解是 環擴(當前級) pre out-> 綜擴(當後級) ->喇叭,這樣是對的嗎?
如果是這樣,那添購綜擴,跟直接添購後級,差別是什麼呢?

李明益 wrote:
確實是需要一台具有bypass...(恕刪)

謝謝推薦,目前還沒設定預算,單純想弄懂,要共用喇叭系統,如何整合劇院和兩聲道?
想知道用怎樣的設備,怎樣連接,可以最簡單,有優點沒缺點的完成需求

upsir wrote:
.............(恕刪)

不太懂,而且目前家裡環境不適合,謝謝~

deaudio wrote:
去原店家聽聽看M16...(恕刪)

嗯...就說我很菜了,我的需求就很明顯的,在不改變喇叭的前提下,如何提升聲音,並和原有劇院系統整合
就算回原店家,聽了喇叭配綜擴,聽起來覺得很好,那還是沒解決我這篇文的目的

wein0729 wrote:
paul10623 ...(恕刪)

謝謝你,看得出你知道我的需求是什麼,表達得很清楚,只是我對器材和一些術語還不是那麼清楚
想請教您,關於你說的「找一個後級比較乾脆,前級就找有串流輸出的前級即可Auralic Altair G1是我可能未來走入串流的選擇」
所以這樣等於增加獨立的前級、後級? 跟既有的環擴要怎麼連接呢?
這樣如果直接買有bypass功能的綜擴,是否比較簡單呢?

好喘好累 wrote:
我用這玩意:...(恕刪)

謝謝,可惜我不懂這是什麼@@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