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BMR Philharmonitor 喇叭開箱 & 無響室實測

old_hsiao wrote:
這麼高檔的測量無響室(恕刪)

這我一定要幫實驗室這邊澄清一下,這次耳機測試源的活動回饋,僅提供最簡易的量測,主要還是著重在實驗室的參觀與解說。

實驗室還有很多好玩的東西,像是測試耳機用的假人頭、觀察單體模態的雷射測距儀等等。能夠實地參觀真是個難能可貴的經驗!推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協助研究,並且順道參觀一下。
Puff Daddy wrote:
應該是這個吧...Audioholics...(恕刪)

他說的是聆聽者(接收點)各頻段的相位是否一致吧
Puff Daddy wrote:
那我就不知道了......(恕刪)
喇叭的聲音相位圖,也就是時域失真圖,通常很難看,原廠根本就不想給你看。
可是聲相位差在設計分音器時,一定要用到,所以在單體測試比較常見,例如:
https://www.google.com/url?sa=t&source=web&rct=j&url=http://studio-hifi.com/images/ATC75-150S_JeffBagby.pdf&ved=2ahUKEwi-44HL-IHoAhXlxIsBHRZCDbIQFjAAegQIBBAB&usg=AOvVaw13uDbEGXbntJi4GcQEPJkl

在第六頁上面這張就是了,
下面是加上分音器後的測試結果。


第五頁這張就是一般常見的阻抗跟電相位圖。
不要搞混了,差很多的。


很多人在設計分音器時,都沒有把單體本身的聲音相位差加進去,兩個單體的相位對的起來的話,那就真正是超級厲害了。
發燒友的通病之一:要常說相位/時域來表示自己很懂,然後遇到自己沒有能力解釋的事也推給相位/時域。

聽覺對相移的敏銳度研究,從上世紀至今已經有許多的論文可查詢。

普遍性的結論粗淺來說是這樣,在喇叭實際的播放環境下,對相移的敏銳度是遠低於預期的,在無迴響的條件下或以耳機聆聽,對相移的敏銳度就比較高,但這不是現實的播放狀況。

這就是為什麼有專家會直接說:「相位響應不是預測揚聲器品質的有力指標。」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在揚聲器的效率那棟樓說:「比數據本身更重要的是背後測量的條件,比實驗結果更重要的是實驗的設計安排與目的,不去了解背景因素,數據和實驗結果只能拿來張冠李戴、腦補胡說用罷了。」

另有相關的討論在此:抑制高音的分音電容

補充:分音器設計因失誤或因揚聲器性能目標的取捨,然後影響頻率響應的變化,所造成的品質差異主要還是來自於頻率響應的改變。
我想到的口語解釋大概是這樣:

小喇叭吹出一個C4的長音,樂手氣很長就一直很穩定的吹

不管你是剛剛走過來才聽到,還是他一開始吹你就在聽
不管你距離他2公尺還是2.1公尺

你都知道這是小喇叭的C4
Levelzero wrote:
發燒友的通病之一:要(恕刪)

你要不要拿出一點點科學數據,
來證明他說的是錯的。
或是舉個實例說,兩個單體在分音點相位差90度跟0度,聽起來是一樣的。
sandy116180 wrote:
你要不要拿出一點點科學數據,
來證明他說的是錯的。
或是舉個實例說,兩個單體在分音點相位差90度跟0度,聽起來是一樣的。


問題是,那位說的不是
""兩個單體在分音點相位差90度跟0度""
這個東西

是量測點收到各頻率的相位吧
一般喇叭的無響室或是頻響測試, 測的就是頻響, 失真, 水平/垂直離軸響應, polar map, electrical impedance and phase 等等.

怎麼會有人質疑為何無響室沒有測 分頻電路 甚至是 喇叭單體本身的 T/S 數據?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