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boy wrote:喇叭的聽感本來就是主...(恕刪) 他的關於音響的部分我幾乎都看過了,國外評測你有看過嗎?包含喇叭分解原理還要擴大機,可以相互比較一下,你才會知道我講的是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鐘愛,認為好的品牌,喜歡的聲音,就算你是音響大師,所有音響全都聽過且記住聲音特色,仍有自己偏愛的,但偏愛不代表別人也愛,很多專業評測在相互比較不會特別強調哪個音響比較好而是特色,並播放讓觀看者自己比較,一直強調自己技術好經驗多豐富,就是一種主觀,
arrem5104 wrote:他的關於音響的部分我(恕刪) 我想你有些誤會了~當然你說的道理很對, 但我這篇的主要分享是對於新手而言,他們很多人要的就是有人告訴他們要如何保護喇叭、了解監聽喇叭的差別、怎樣做一個喇叭開嗓、簡單的內部構造是長怎樣、怎樣的音樂能夠測試喇叭...等等喇叭的小常識至於你提到的喇叭硬體技術與聲音表現差異,的確不能讓人有先入為主的觀念,這點我也很贊同
花了幾天把關於音響部份的多數看了;這算是實戰派的二聲道入門介紹,觀念多數還蠻實用正確的。家裡兩套音響,用最多時間心力搞的是專線,第一組花了近半年收集資料部份材料後給同是發燒友的水電他也帶部份材料組裝代工,記得花了一萬多;第二套樓下的專線也花了一萬多,用了3個多月將材料備齊,找附近熟識的水電,按個人期望組裝3個編織排插盒內線及專線盒,代工費5000元。二聲道的電及空間沒處理好,器材再高檔都難以發揮其威力。其中最貴的是空間擺位,這最好在裝潢前就要先考慮好,再棒的喇叭器材放到不對的空間,都是枉然。喇叭除了以解析度、快慢、寬鬆、音響性、音樂性、中、高、低頻音質走向,⋯⋯等等區分外。有些喇叭適合大空間,有些適合小空間,有些則大小皆宜。把適合大空間的喇叭擺在小空間或是適合小空間的喇叭擺在大空間,都會使其難以發揮實力。即便是老手,遇到空間與器材衝突時也常會難以取捨,只能將就著用。至於NAS,早先有想過要弄,但想到寬頻網路要至少100M/40M (目前家裡2層只申裝夠用),這部份倒好,比較傷腦筋的是要更換設定網路設備,以前是請同學弄的。NAS弄好,出門也能在手機ipad看硬碟裡的資料,只要網路品質ok,放音樂影片相片皆宜。又能當備份;比起用了多年的那幾顆行動硬碟是方便實用許多。但一想到那些設備軟體的設定,又要花個幾萬買這些設備,若是要上音響級的,更不是幾萬可以解決的,就沒進去搞NAS了。保險絲及喇叭換電容換線換喇叭內部棉墊,這在一些器材的確是有必要算是小投資且收效很大。記得以前買8200CD(當DAC),第一件事就是去換保險絲。先前老CDP也有想換上菲利浦電容,後來還是想真的不行了再換。而JBL4344進門時也有想作一組分音器把內線換掉,加超高音,但想說換了會把聲音的老風味給一併改掉就放棄了,反正常聽的音樂比較適合原來喇叭的調性。如果是新手,買二手喇叭或新喇叭時,若沒偏愛其原來的調性音質,是可以將該組喇叭的線材、電容、棉墊之類換好一些的組合,但這也是要搭配好,並不是貴的就好:建議可以問問老手或厲害的修理音響老師傅或像陳甯這種有經驗功底的音響業者。
其實音響就是看你口袋夠不夠深了,再來就是自己聽音樂的取向,口袋深的話,劇院一組,聽音樂一組,搞不好要好幾組,聽流行,聽女聆,聽古典.........,但口袋不夠深就是一組打遍天下無敵手,就是這麼簡單。預算訂了,再來談想聽的類型和用途。沒有絕對的好和壞。相關經驗當然是很有參考價值,但主要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