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終極CD轉檔徵優質CDP 比較聚會(台北永和)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
聽了真是嚇一跳, 89萬轉檔設備轉出來的聲音, 活生感好很多. 不知3.5萬跟89萬的轉檔, 是用什麼轉檔軟體轉檔的? 如果都是EAC, 同樣是100% quality怎麼會有這種差別? ...(恕刪)

如果兩次 rip 出來的資料 會不一樣, 那就會有差別...

兩次 rip 出來的兩個資料 都 一模一樣, 那就是心理作用.

不同軟體rip CD音軌到電腦裡為什麼會有差別?

http://www.myav.com.tw/bbs/printthread.php?threadid=386413

http://www.myav.com.tw/bbs/printthread.php?threadid=390617

有不同軟體, 有不同機器的人, 有空把兩邊 rip 出來的資料檔, 用 HEX 類軟體 比較看看.
宅男乙 wrote:
如果兩次 rip 出...(恕刪)


會覺得有差的人,就算比對出來資料一模一樣他還是會覺得有差,因為音響之魂是無法比對的
響樂網之文章:“不同軟體rip CD音軌到電腦裡為什麼會有差別?”

高明高明
這麼粗暴的道理,Sony and Philips的工程師們好幾顆腦袋都是飯桶
只知道吃飯不做事,公司還給薪水

對比文章:DearHoney 數位音樂工作室 之

網友 LukeLo 的「漫談數位音樂」
請搜尋:2024年 音響規格
宅男乙 wrote:

如果兩次 rip ...(恕刪)
我比較了一下, 3.5萬跟89萬的檔案, 頭跟尾有一些些不同, 中間都是一樣。
我是樓主,向小弟要解壓縮密碼的請稍等幾天
因我最近又更動設備,大約加了5萬的設備以求最好效果
到時後一起上傳再把密碼傳給各位網兄
網聚的流程如下

1. 先看4K UHD Demo片和4K 電影(阿拉丁)
看看我遣心研究多年的終極畫質,將轉檔用的相關百萬設備用在影像上是何效果(電視SONY OLED 電視A8F)

2. 聽訊源SONY EX1100 UHD旗艦播放器放CD的效果,之後已同台機器播放我用百萬設備rip CD的效果。(放數張CD,其中一張CD必須是音響展的測試片已取得較公正的結果)

3. 播放器換上T+A SACD 1245R,用Siltech eagle G5同軸線數位輸出至TEAC UD 503 DAC廳相同的CD比較百萬設備rip CD的數位流檔案和數倍身價T+A SACD 1245R播放CD的效果比較。

4. 播放器換上Audionet ART G3,用Siltech eagle G5同軸線數位輸出至TEAC UD 503 DAC廳相同的CD比較百萬設備rip CD的數位流檔案和數倍身價Audionet ART G3播放CD的效果比較。

5. Audionet ART G3不接UD 503,直接平衡線輸出,比較效果。
感謝第一位網友robert_cjlin帶30萬等級CDP(Audionet ART G3)來視聽比較

引用My AV robert_cjlin發的感想文如下

首先感謝foy328兄熱情招待,為免遺忘先將初步"視"聽心得分享如下,日後有想到別的再補充。

首先觀看4K UHD Demo片和4K電影(阿拉丁),我不是影音專家,但foy328兄的影片效果真的很吸睛,就像他說的有裸眼3D的效果出來,應該是細節量的豐富與景深的對比所產生的效果;不過比起顏色鮮豔的特效DEMO片,我還是喜歡高清攝影機所拍攝出的自然風景,因為色彩對比太強烈與燈光效果的關係,特效DEMO片看起來都假假的(Too good to be true?)。

接下來先試聽SONY EX1100 UHD旗艦播放器放CD,一開聲就細節量很多,動態也好(聽蔡琴的出塞曲跟趙鵬的月光森林,都有鼓聲),跟4K影片的高解析有異曲同工之妙。可惜這兩張CD我都沒有,無法跟家中的系統比較。接下來換rip CD檔案,嗯...有些東西被濾掉了,很難說是甚麼,但是整體高解析跟高動態的特點還在,聲音是往好的方向改善,再聽聽看青燕子(不知道歌名)...嗯,應該是解析又進步了,細節的對比更清楚,就像原本已經高清的圖畫又調高了亮度、聚焦更好,不曉得是否foy328兄的近百萬配備轉檔修正了SONY EX1100當轉盤所造成的Jitter、又或數位濾波有去蕪存菁的效果?技術細節我不知道,但聽感就像精煉的湯頭又去了雜質一般,更爽"耳"、更"漂亮"、更"吸睛"(原諒我這裡用視覺化的方式描繪,因為一開始的高清影片印象太深刻,總覺得這高品質數位音樂檔跟高清影片的道理大同小異),眼睛盯著撥放器的背景螢幕,耳朵快要被喇叭吸過去,像觸電一樣迷失在到處是亮點的、卻一點一點清清楚楚的月光森林裡。

然後是T+A SACD 1245R上場,聲音一出來熟悉感就上來了「這是CD Player的聲音」,解析依然很好(也許沒那麼"吸睛"?),但厚度多出來了,動態縮到一個"合理"的範圍,頻率分布高低兩端不那麼強調,人聲的氣音跟肉感開始自然起來...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叫"寬鬆",但是聲音比較不讓人緊張...這是我熟悉的音色與音質感覺,像是從精品店看完燈光燦爛的珠寶回到家裡,打開所有日光燈,東西還是看得清楚,但舒服的感覺不一樣;人人想去珠寶店,但待在家的時間長,珠寶店的氣氛令人興奮,但家裡讓人放鬆。T+A的聲音頗為均衡,不會感覺到過分強調甚麼、也沒有特別覺得失去甚麼,比起SONY EX1100 UHD旗艦播放器明顯的稍暗與稍厚,但不同的質地開始出現了,跟SONY播放器的光澤感很不同。

接著我的Audionet Art G3上場...老王賣瓜一下,雖然還是相同的「傳統CD聲」走向,細節好像有比T+A SACD多那麼一點,高低頻量感好像沒多甚至略少,但控制力我覺得好些...請聽蔡琴和趙鵬兩首曲子鼓皮的震動、和出塞曲的吉他絃...蔡琴的聲音比較圓滑、趙鵬則是口水多了。這是染色嗎?我聽說Audionet聲音"軟",同場的網友說比不上Accuphase軟,但同場德系的T+A我覺得顯得較硬,但都只是相對性的。因為我習慣Art G3的聲音,我願意留在那人聲唇齒與轉折換氣的過程中多一點,耐聽或許代價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音符不是那麼粒粒分明,但自然的音響效果何嘗不是?

我覺得foy328兄轉檔的成就很高,我在家用Naim Unitiserve轉出來的檔案就沒有這種明顯地去無存菁、調焦打光的效果,可惜今天沒有機會將檔案用Audionet Art G3的DAC部分撥放,但我相信如果用較軟調、厚聲的DAC來撥放foy328兄轉出的高解析檔必定別有一番風情...只有待來日驗證了。

數位流實在吸引人,聽感很棒;然而好險我的Audionet Art G3還不至於需要去填海–至少現在還沒。如果追求寬鬆、自然的聲音,我相信使用傳統的CD唱盤(在同樣的金錢與精力花費下)還是比較有可能得到滿足;我也相信必定有另一部分同好追求解析、動態、與乾淨漂亮的音色,那麼數位流或許可以滿足這方面的需求。兩者是不同的音響哲學,我很高興有機會同時欣賞-這是身為音響迷的福氣。
舉辦第二次數位訊源聚會
時間: 2019/11/09 (星期六) 晚上: 22:00~24:00
希望來參加的網友能帶數位訊源來,比比看不同的數位訊源效果如何
也聽聽看播放百萬轉檔和1萬轉檔的效果如何

參加人數2-3位
地點: 約在台北捷運永安市場站對面的麥當勞

有要參加的網友請寫私人訊息到我的Mobile01信箱約時間

若有影音雙修的網友也可以來參加,看看4K HDR和裸眼3D的效果
我的音響也許不是頂尖的,但畫面絕對是最立體,最鮮艷,最飽和,最閃耀的(HDR)
(螢幕是SONY OLED A8F)
各位網兄:

下載已經設定好了

CD檔案比較5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j9XBawfKwv11hmLzPn1ohoSZAc9oAVM/view?usp=sharing

請還未向我要解壓縮密碼的網兄,可以寫敲敲話給我

如果聽得出差異,可以幫我在我的討論串留言分享一下心得嗎?

謝謝
晚上我做了個小實驗, 重新rip 一張sacd, 跟舊的rip 做比較.

sacd讀取設備: oppo 103D
轉檔軟體: iso2dsd_PC_v6 直接轉成dsf檔案

舊rip:
無電源專線, 螢幕跟103D及小電腦一起插在蓋世特濾波排插上
普通網路線插在wifi router
103D使用cardas clear power cord
103D放地板上

新rip:
電源專線 + PS Audio P10 -> OPPO 103D
103D及電腦螢幕使用另一電源迴路, 無專線
網路switch: SoTM 10G進階版 + 10M GPS clock
小電腦使用Oyaide is-707網路線 , 交換式電供插在P10
103D使用普通網路線
103D使用Acoustic Revive Power Sensual 18000 Tripel C + Furutech NCF 電源線
103D放在TAOC ASRII架子上

新舊轉檔比較結果:
我的音響系統聽foy328版主的轉檔, 可以很容易的聽出差別, 所以系統的分辨力有一定的程度了.

不知是否sacd的ripping比較特別, 還是新舊轉檔的設備差距沒有打到關鍵, 我選了其中一首曲子做比較, 聽了幾十次, 怎麼聽都一樣, 沒有差別.

看來要轉出更好聲的sacd, 還要繼續努力.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