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benchmark DAC3前級接主動式喇叭

yves-eli wrote:
感謝回覆。最近一直再...(恕刪)

yves-eli wrote:
感謝回覆。最近一直...(恕刪)


可以請問樓主DAC9配上A7X的聽感如何嗎?我是反過來想幫DAC9買個喇叭來配
Adam A7X是很棒的主動式喇叭,最早聽過他的前一代A7就對Adam這個牌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無奈那時候還在唸書,沒錢買。還記得美國唸書的時候,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單顆的A7x還從549美金漲到了749美金。Anyway, 之前會想添置前級,無非是希望提升A7x的音量和音質(在家聽的感覺似乎都沒有比在當初試聽時的那種感動),再者是因為家中有幾個設備,都需要透過同一對喇叭來播放,所以需要一個可以做切換的機器。Dac9H配上A7x,真的是無心插柳。我不是專業的音響迷,只是有些古典音樂的蒐藏,A7x喇叭的高音是他的特色,聽一些大編製的管弦樂,沒有混亂成一團的低音(我沒有很喜歡哄成一團的低音),但是A7x的低音也絕對不是等閒之輩,當初會喜歡Adam的喇叭,也是因為聽了Diana Krall得先場音樂會錄音,那乾淨直接的高音,乾脆不渾的低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也是我買它的原因。之前也有聽過Dynaudio和Genelec的喇叭,Dynaudio沒有讓我印象深刻,Genelec有,不過差不多大小的喇叭相比,Adam的價格更划算,聲音上也沒有相差太多。Dac9H和A7x的搭配,我覺得音量上真的更突出了,音色上變得比之前飽滿許多,連我岳父也說加上DAC9H後喇叭的聲音比較出來了。我不太會形容什麼高中低音的感覺如何如何,直接的感受就是:現在的A7x,會讓我聽音樂的時候有期待,聽的時候會持續想聽下去。希望有幫到您
yves-eli wrote:
Adam A7X是很(恕刪)

以前我注意到adam這牌子是音響店擺了他的被動式喇叭,當時試聽的是classic compact mk3,搭配accuphace或benchmark(記不是那麼清楚)的擴大機,完全被他的絲質單體收買了

我以為主動式既然內建擴大機,也可以調整音量,即不需要前後級擴大機,直接接dac就好,結果樓主的心得似乎開啟了新的門?

爬文的結果是,前級負責放大訊號、提高輸出電壓,到後級才提高電流到足以驅動喇叭
這樣好像主動式喇叭加個前級也無妨就是,以上不知是否正確還請先進指點

另外想請問樓主有比較過mk3跟主動式的a7x的差異嗎?
沒有機會聽過mk3, 不過應該也是很棒很好聽,畢竟有accuphase 還是benchmark這樣等級的amp,差不到那裡去。期待您開箱😄
zxlar wrote:
以前我注意到adam(恕刪)


其實目前的DAC輸出電平都夠大,大部分規格上與前級輸出差不多了,用來直接接後級或主動式喇叭都夠用了。但DAC的音量控制很多都是數位,不管用軟體運算或者晶片控制,由於架構的關係,不少在小音量會犧牲解析。

相對之下一部好的前級在音量控制器會花費較高的成本,來讓音量控制對聲音品質影響最小,它也提供更好搭配的輸入與輸出阻抗,讓搭配前端訊源與後端後級更容易。有些前級甚至沒有增益 (例如:Nelson Pass 設計的 B1 Buffer 前級),純粹就是Buffer架構,功能上就是做訊源切換,音量控制,前端訊源與後端後級良好的阻抗匹配而已。

如果用家訊源都是數位,在DAC上輸入夠用,屬性上聽音樂多於玩音響,預算集中在一部優良有音量控制與輸入切換的DAC來接主動喇叭,這樣應該是很恰當的方式。

反之如果訊源有類比,也喜歡玩硬體,喜歡不斷升級。那分開買一部DAC與前級也許比較洽當,否則幾年DAC就會有新的規格推出,落後個一代也許心裡就會癢了。但分開兩部購買又要維持單用DAC的音質,預算上就會多出不少了。前級對非大燒的玩家是個很尷尬的商品項目,因為會把擴大機拆分為前後級,大致上都定位比較高端價位比較高。如果只是買來接主動喇叭的實用主義者,也許就要找找二手機器了。
zxlar wrote:
前級負責放大訊號、提高輸出電壓,到後級才提高電流到足以驅動喇叭
這樣好像主動式喇叭加個前級也無妨就是


發燒音響(除ALL IN ONE類)器材功能區分界線愈來愈模糊,以前”訊源”-”擴大機(前後級)”-”喇叭”大概就如此,彼此很少跨界;現在不同了,因應年輕人的”潮”,各種外型和組合都有,加上有限的居住空間,因此,適量及適合尺寸會是購置器物時的考量;單以DAC為例就很複雜,除晶片選擇,也要看附加功能,常見的有+USB,+耳擴,+前級,+後級,+網路串流…等等,還可以多重選擇,因此,購買DAC時,功能與聲音應同為重要考慮因素,避免擴充性不足,又佔空間!當然,純就"發燒"角度,一定要一部疊一部堆滿屋子才夠氣派,對不對!?就看個人需求了

前級除了負責初步訊號放大,還有多個訊源切換,有的還會適度調整輸出阻抗、電壓及聲音修飾…,對於使用主動喇叭(非多媒體喇叭)而言,它的音量控制更是方便,否則要調左右音量一致,總得費點精神和時間,不是嗎?古時候前級還有一項重要功能,那就是"唱頭放大"(CD盛行後取消了,在所謂黑膠復興後,就變成單獨一部機器,好像也是衼時勢所迫),東西會存在近百年歷史,絕對有它存在的必然性,有些只是我們不瞭解而已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