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聽覺與視覺 (主觀)

thxman.tw wrote:




不知人類感官...(恕刪)

人當然沒有儀器準,但那又怎樣呢?
今天如果有廠商產品量起來很準,但是賣不好也是白搭,很準和銷售量我覺得關係不大,以現在的音響界,能活下去才是真的。
就像餐廳吃飯,同一家有人覺的好吃,有人覺的這是他吃過最難吃的,我覺得這討論到後來就不了了之了。
Antus wrote:
人當然沒有儀器準,但那又怎樣呢?
今天如果有廠商產品量起來很準,但是賣不好也是白搭,很準和銷售量我覺得關係不大,以現在的音響界,能活下去才是真的。
就像餐廳吃飯,同一家有人覺的好吃,有人覺的這是他吃過最難吃的,我覺得這討論到後來就不了了之了。



SORRY,廠商的產品準不準,廠商的銷售量好不好,非本文串旨,無興予之。
理性與感性 科學與藝術 https://thxisf.pixnet.net/blog
Antus wrote:
今天如果有廠商產品量起來很準,但是賣不好也是白搭,很準和銷售量我覺得關係不大,以現在的音響界,能活下去才是真的。

出貨量不大的廠商或許不需要用儀器做品管,但大量生產的話,光靠人耳來品管,很難保證產品的一致性吧,產品品質不穩定的話,銷售量應該也拉不起來,所以我認為重視銷售量的產品,應該要更重視儀測。倒是某些如同手工精品、僅少量生產的高檔"工藝品"音響,或許靠人耳就可以了。
ldw406 wrote:

出貨量不大的廠商或...(恕刪)

品管歸品管,這邊說的是開發階段,像是喇叭分音器要用那一個元件多少值,除了量測外,其實就是靠聽的,用軟體模擬假如說高音需要5.6mF的電容,一般會先裝上聽看看,再來會加一點或減一點聽看看,量一下看差別在哪裏,也會試不同品牌的聽看看,加顆0.01的bypass 聽看看,來回微調的過程都是聽看看,量一量,如果有能直接量出好聲音的方法,相信很多廠商會想用,但現在靠聽的還是比較多。

當然定案後量產就靠品管量測了。
Antus wrote:
品管歸品管,這邊說的是開發階段,像是喇叭分音器要用那一個元件多少值,除了量測外,其實就是靠聽的,用軟體模擬假如說高音需要5.6mF的電容,一般會先裝上聽看看,再來會加一點或減一點聽看看,量一下看差別在哪裏,也會試不同品牌的聽看看,加顆0.01的bypass 聽看看,來回微調的過程都是聽看看,量一量,如果有能直接量出好聲音的方法,相信很多廠商會想用,但現在靠聽的還是比較多。

所以您這裡不也說要量一量了嘛。前面大家也都說是要耳聽與量測相輔相成,沒人說只靠量測就好,而且現在的廠商做音響,應該也沒人完全只靠耳聽或完全只靠儀測。

可能您在意的是「耳聽」與「量測」的比重吧,認為「耳聽」還是比較重要,不過我覺得這是假議題,實際上並沒有哪個比較重要,單純就是依目的與需求,該用耳朵聽時就用耳朵聽,該用工具測量時就用工具測量,最後搞出實際的成果來。



主客取用相輔、兩不偏執、兩不偏廢。
理性與感性 科學與藝術 https://thxisf.pixnet.net/blog
ldw406 wrote:

所以您這裡不也說要...(恕刪)

我一直說耳聽為主,量測為輔,從來沒說不量,但量測結果是輔助而已。
用我之前的例子,量出來5.6mF響應最平最漂亮,但是實際聽可能用4.7mF更好聽,但4.7量起來就有凹陷也不平,那如果你是開發者,要選那一個? 我會選4.7的,因為最後還是感官驗收。
Antus wrote:
我一直說耳聽為主,量測為輔,從來沒說不量,但量測結果是輔助而已。
用我之前的例子,量出來5.6mF響應最平最漂亮,但是實際聽可能用4.7mF更好聽,但4.7量起來就有凹陷也不平,那如果你是開發者,要選那一個? 我會選4.7的,因為最後還是感官驗收。



把視野再放大,你才能看得更清楚,其實是相輔相成,主輔在不同的時期、階段、項目...等都是互變的。

若就耳聽,你對耳聽的控變因子如何?

理性與感性 科學與藝術 https://thxisf.pixnet.net/blog
thxman.tw wrote:



把視野再放大,...(恕刪)

你認為人的變因多不好掌握,其實量測也一樣,隨便舉例,在那里量就是一門學問了,很多人說量要準當然要在無響室量,但是在無響室量出來很漂亮,放在客廳就一定好聽嗎? 我認為不一定,那如果換在居家環境量,那牽涉的變因更多。
Antus wrote:
你認為人的變因多不好掌握,其實量測也一樣,隨便舉例,在那里量就是一門學問了,很多人說量要準當然要在無響室量,但是在無響室量出來很漂亮,放在客廳就一定好聽嗎? 我認為不一定,那如果換在居家環境量,那牽涉的變因更多。



1.對主客間的問題要能思清理明呀!.....

2.客觀測量是門學問,主觀測量(聆聽)亦是一門學問。

3.對無響室之量測項不曉,對聲學(電聲學、空間聲學、建電耦合、心理聲學、生理聲學...等)不識,對目的、需求不明,則釐不清其間的問題。



PS.

對於音頻之播放,你的目的、需求為何?

(1)「客觀+主觀」之「趨於忠實重播」

(2) 個人「主觀」上的「爽」、「好聽」
理性與感性 科學與藝術 https://thxisf.pixnet.net/blog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