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阿姐鼓動態範圍之惑?

抱歉個人資淺, 有關阿姐鼓發文, 僅針對手邊有的1995年版原始的16Bit/44.1kHz格式, 及隔二年出的24Bit/96.二張CD錄音效果表達看法, 至於目前唱片市場上有標示德國壓製單層SACD+CD版, MQA CD版, 25周年紀念版, (HQCD)版, 日本UHQ版, 美國LP唱片, 香港商DXD規格作後期處理等等... 十數種版本, 均未涉獵, 請見諒
該唱片原始製作錄音甚佳, 除了適合家中客廳大設備玩調音, 能展現出強烈的音響層次, 清晰的電子樂器與人聲混音, 低頻的衝擊...若是設備或調音不好? 那就跟聽1812序曲一樣 - 最終混砸收場, 同時也適合個人桌上音箱喇叭近場聆聽, 聽細節, 聽朱哲琴飆高的嗓音, 進而導入遙想的世界 – 當然要適可而止...
小凡的凡凡 wrote:
抱歉個人資淺, 有關阿姐鼓發文, 僅針對手邊有的1995年版原始的16Bit/44.1kHz格式, 及隔二年出的24Bit/96.二張CD錄音效果表達看法, 至於目前唱片市場上有標示德國壓製單層SACD+CD版, MQA CD版, 25周年紀念版, (HQCD)版, 日本UHQ版, 美國LP唱片, 香港商DXD規格作後期處理等等... 十數種版本, 均未涉獵, 請見諒


供參

1. 台灣及國際上,當年絕大多數所取得之版本應該是1995年版 (同步發行56國),台灣即1995年飛碟出版。

<<百度>>
朱哲琴在錄製這張專輯時,每首歌曲從頭至尾原聲演唱,沒有經過任何剪輯混音,更由於她深沉情感的自由宣泄。何訓田大量採用西方電子合成器,用最原始的收錄方法,完成的作品卻充滿濃烈的東方民族風味。

有人曾勸朱哲琴將專輯中的歌曲用英文翻唱,以便更好地進入西方市場。但是朱哲琴認為沒有必要,因為這是她想做的音樂,東方語言是這音樂構成中不可分割的因素。

這張專輯的製作過程中,朱哲琴當時的唱片公司投了一部分錢,但唱片公司後來覺得這張專輯在經濟回收上應該沒有什麼成果,所以不願意再投錢。於是朱哲琴拿出所有積蓄,與唱片公司簽下合約要求海外版權歸她。後來國際華納唱片看中這張專輯,委託其子公司台灣“飛碟”唱片公司進行代理在全球發行的。朱哲琴的唱片公司這才意識到現實收益,説服朱哲琴把專輯的海外版權歸屬合同取消。


2. 1994年在中國有出過一版 (應是全球早的版本)。


3. 網兄說的隔二年出的 24Bit/96kHz ,鄙人手上無此版以茲分析比對。


4. 其他版本,友人有提供就收,沒提供也不去強收,鄙人還是以1994版或1995版為主要聆聽版本。
理性與感性 科學與藝術 https://thxisf.pixnet.net/blog
thxman.tw wrote:
補混音師告訴你抖音是(恕刪)

最後面居然是王力宏 !
SSPMC wrote:
最後面居然是王力宏 !


供參

1. 此影片在B站的時間點是2020-04-02。

2. 在現今的時間點看到王,純屬巧合。

3. 對於網上平台響度之事,不僅中國的混音師有討論過,台灣的混音工程人員、混音師也有討論過。
理性與感性 科學與藝術 https://thxisf.pixnet.net/blog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