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noy跟B&W,JBL並稱日本三大最知名喇叭不需要啥置入行銷當初在日本就已經是最知名行銷最廣的喇叭了tannoy只有那個同軸單體搭配多角形音箱才是正港口味,日本人稱之為薰銀聲本來就是一種icon跟憧憬,作為當代的一個象徵符號罷了不過現在都人事全非,物換星移,主事者已非當時,更非當國看著ELAC跟tannoy推出的各種詭異的喇叭,跟大家差不多的配置跟單體就覺得只留其名罷了
ldw406 wrote:說來也巧,我昨天發這...(恕刪) 因為我也剛好看到這組複刻版的喇叭,還在想,這會有市場嗎?https://news.u-audio.com.tw/newsdetail.asp?newsid=5983
森林 wrote:因為我也剛好看到這組...(恕刪) 任何時代都會有懷舊的市場,只是比較小眾。在autograph mini-ow前,幾年前就有推出過autograph mini,然後停產,或許反應不錯,所以現在又推出ow的版本吧。不過我對這個完全沒興趣就是了
https://hk.saowen.com/a/6f08107c4c807a78a41e3a2fa2b8b23e75943a8cf332e988171b7f124eca8fe6村上春樹要行銷Tannoy?類比的系統 應該談不上行銷吧。文青談生活經驗的感覺。村上有JBL跟Tannoy喇叭,但是應該沒有Autograph
(Plan#1)只是要聽聽看味道的話,可以去專門賣號角喇叭的店 (ex. Lals) 或是專門賣管機的工作室問問看或者去日本的時候,東京好像還有很多專門撥放爵士樂的咖啡店/Pub/茶店不過別人的地盤,放的音樂終究不是自己常聽的,而且感覺像是試吃一樣,跟在自己家還是差很多,而且店家的耳多有時候跟自己長得不一樣,聲音會有不可預測性(Plan#2)你可以多跑一下 pub 現場,那時候的喇叭其實還有點接見中小空間的爵士樂現場。只不過根據我在台灣聽過很有限的幾場 Jazz/Blue 演奏,不知道是大家沒有這種風格, 還是時代變了, 或只是因為我不喝酒,總覺得熱不起來(Plan#3)其實要再搞一套也沒有這麼難或貴,大家都是從小口徑小箱子開始的,先弄一套六吋單體+ 10L 木箱,絕對可以帶給你跟多音路喇叭不同的觀感,你可以說這是在玩弄器材,但是以我的觀點來說,不同的器材搭配有不同的才能,只有某些器材搭配之下,才能呈現給你某些音樂的真實面貌,你才會發現 : "阿~~ 原來之前誰誰誰說的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