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糾正錯誤觀念: 監聽喇叭也是一般喇叭, 只是音色偏向真實音

對一般大眾而言,喇叭,會叫就好,誰管你什麼監聽喇叭還是劇場喇叭

就跟電腦螢幕或電視這種輸出裝置一樣

處理照片.影片, 普通都會建議用夠好的螢幕, 要定期色彩校正, 使用色彩管理系統來維持一致性 ... 對於看的人使用校正過的好螢幕, 才有機會看到作者的原意 ... 不過, 很多電視或螢幕, 也都有自己的色彩加強方式, 或許看起來似乎更漂亮, 但卻可能失了作者當初想表現的某些細節了 ...

聲音這東西也是一樣 ... 到底想聽到的是甚麼?!
耳機也是

之前還遇過一個很好笑的

非常堅持所謂的監聽耳機是要耳罩能旋轉的

理由是這樣才能一邊聽耳機的聲音,一邊聽現場的聲音

跟他糾正還會被反過來教育一番

之後乾脆懶得裡他,隨便附和一下就不管了
監聽設備是工作用,不是家庭用。
同樣的,舞台現場用的PA廣播喇叭
也不是家庭用。

有人想將不同領域的喇叭轉用,
並無不可,但是 沒有必要美化,
喇叭只是喇叭,用的是人。

用的好才重要。

bond_007 wrote:
在01已經看過好幾...(恕刪)


鑑聽不等於監聽 ~~~ 喇叭那麼貴不用偷偷的聽啦!!

其實你的觀念也有點偏差 , 監聽喇叭跟真實不真實音 沒有正關聯

1. 監聽喇叭是工作用的 , 拿來檢驗除錯
意思類似超音波檢查肚中胎兒有沒有器官異常 ,不會去看這胎兒長得好不好看 是什麼膚色 etc...

2. 聲音組成有兩大部分 , 基音跟汎音
大部分監聽喇叭出來的聲音 , 都是基音 (可以說幾乎沒有汎音) 這是出於工作上的考量設計
而一個樂器的共鳴音色是由汎音來組成決定 , 所以監聽喇叭並不是音染少的真實音 , 反而是不完整的聲音

3.音染跟汎音 , 是許多人會混為一談的 , 要如何分別判斷 ? 只能多去聽現場 , 記得每個樂器的基本音色與在不同空間的表現
才能判斷系統出來的聲音是自然還是加料

個人意見 , 監聽喇叭除了在錄音室或看劇院系統可用 , 對於聆聽音樂者是完全不推薦
尤其是聽古典音樂(或不插電樂器) , 你無法得到細膩的音色變化跟正常的聲音
另一篇文章有回文在推監聼喇叭,過去對於監聼喇叭的討論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
過去也有人認爲監聼喇叭的聲音比較接近原音,對於監聼喇叭打個?


目前我蠻認同16樓的見解
很感謝各位大大分享的觀點!

B&W具有監(鑑)聽喇叭的特質, 好處是因為少了額外美化的音染, 特別容易聽出每個喇叭等級的層次。
可從3系列、CM系列、800系列間各級喇叭, 聽出喇叭音響的層次, 而可以知道5萬、10萬、20萬、50萬、100萬以上喇叭之間的差別。

後來再聽世界許多著名的喇叭廠商的喇叭, 聽出各自的額外美化音染的方式, 可以了解各廠喇叭大致的類型與層次。

聽功練成後, 就可以用較低的價錢, 買到想要的喇叭的聲音, 而不必因為買錯喇叭, 或是聽力升級, 而不斷花錢換喇叭。

例如: 有5萬買喇叭預算, 可能買到:
1.只值2萬以內卻亂開價的喇叭;
2.大約值5萬的喇叭;
3.具有40%能力發揮出20萬等級聲音的喇叭。

若是聽功練成, 就可選擇3.具有40%能力發揮出20萬等級聲音的喇叭。
基音與泛音應該同時被錄在唱片中
泛音除了是樂器,歌手自己苯生產生外
還要加上環境殘響或錄音室效果器generated

至於喇叭自己產生的共振
因該歸於噪音
喇叭只是真實地將INPUT來的資料還原而已

另外製作這些愛聽的唱片時,混音師就是透過監聽喇叭加以調整
如不存在泛音,怎調整?
故監聽不存在泛音,這點請不要再鋪文誤導

還有很多知名喇叭,原先都是監聽
幾乎各大品牌都有監聽系列
想知道的自己可上網找看看

另外PA是專指大型擴音喇波
專用於外場,不強調細膩度
但音壓要夠大,傳輸距離夠遠或組成MATRIX SPEAKERS
避免距離與音壓平方反比

還有我自己的系統存放的音樂一半以上都是古典,爵士樂
監聽沒那樣神秘
反而很多高貴喇叭,器材,線材等等被廠商用很難以理解的詞彙
加以包裝.

我也不在放文上來了
真正愛樂者,會想辦法提升自己系統
(包含器材與音樂的研究)
但器材還僅是手段,工具而已
重點還是人,自己的提升



我聽過的dynaudio acoustic或genelec,聲音大細節清楚以外,還相當好聽,尤其聽古典的更是利器,動態和音場完全不含糊,樂器質感真實有力,不知道是哪門子的爛喇叭不好聽,yamaha嗎?
https://www.dynaudio.com/landing-pages/supporting-history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