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d_007 wrote:個人把音樂設備分為幾個層次, 包括:1.有聲音2.有音樂性3.具有高清(Hi-Res)的音樂性4.有音響性5.具備天籟之音的音響性 我好像能了解bond_007所說的但又不太確定,可否請bond_007大進一步解釋?
ldw406 wrote:我好像能了解bond_007所說的但又不太確定,可否請bond_007大進一步解釋? 很感謝ldw406大大提問!末學是音響的後進, 請ldw406大大與各位音響資深的大大們多多指教!末學把音樂設備分為幾個層次, 包括:1.有聲音2.有音樂性3.具有高清(Hi-Res)的音樂性4.有音響性5.具備天籟之音的音響性末學原來也跟未入門的人們一樣,聽音樂就用一般手機送的耳機,或1000以下的耳機、2500以下的(藍芽)喇叭。直到買了一台金屬機身的商用筆電,配置B&Q音效,當時音效與金屬機身的共振,再聽喜歡的音樂,產生感動,才對好聲音開竅。然後到處聽喇叭、擴大機、耳機,從順發3C、法雅客、耳機店、音響店到私人音響賣家到處聽,自己也敗了一些設備,聽力後來一步一步的進階。1.有聲音2.有音樂性末學聽力開發出來後,拿以前手機送的耳機聽與比較,聽起來覺得只比單單的聲音好一點,只有一點音樂的美感。3.具有高清(Hi-Res)的音樂性坊間比較專門的店家,賣的耳機和喇叭,多數聽得出音樂美感。更好一些的會有高清(Hi-Res)的音樂美感,就是聲音極純淨、音場清晰、樂器結像清楚。4.有音響性比聲音極純淨、音場清晰、樂器結像清楚更進階的,就是會有溫潤、豐富、穿透、高貴、低音下潛、音場開闊…等好聲音,此已經到達音響的境界。5.具備天籟之音的音響性比音響境界更高階的天籟之音,就是從音響美聲之上,發出不可思議非人間的天籟美聲。舉例來說:一般原木音箱難免木箱之音,非常好的音箱可以發出非木箱、超越木箱特性的美聲。再例如:非常好的音箱可以超越開闊音場的音響境界,發出之上的「通透水靈、水融境界如深海水世界的音場」。因為這種天籟之音,超越塵世,所以有助於洗滌塵世的煩惱,提升聆聽者的身心靈。
我這套系統其實也只有應付人聲還算OK(臥房我都聽流行樂居多)古典跟爆棚就稍微差強人意了唯一覺得滿足的是小小的書架發出的低頻在4-5坪的空間還算蠻有份量的中高頻則是很耐聽,很適合放在臥房(聽到睡著這樣)B90W是做很多功課才下手的(起碼三個月吧,畢竟是我第一次接觸音響產品,所以會比較謹慎)這台在當時的這個價位真的很有競爭力首先他有內建DAC可以解到24/192(雖然這同時也算一個缺點,玩到後面很少人會用擴大機內建的D/A,反而增加成本)再來是他可以跳過前級放大,直入後級對於有環擴的玩家來說很方便,可以與劇院系統共用前置喇叭且他可以PREOUT再接一台主動式超低音,擴充性很好再來他的瓦數非常的足,當時買來推USHER MINI TWO落地完全輕輕鬆鬆在大坪數的空間推落地喇叭,動態&氣勢都十分不錯(不過這部分還是輸雅瑟R1.5就是了)而在小音量時可以開啟BIAS變為15W內A類放大加上LOUDNESS開下去補償高低頻,聲音密度拉高又帶一些甜味在臥房小空間的書架系統上可以說是非常適合當時這價位幾乎沒有這麼全面的綜擴算是一台兼具質感與CP值的入門選擇而當初我並不是選擇S520跟B90W做搭配我是買MINI TWO跟B90W做搭配大約聽了半年後,覺得音量大些時中高音有點粗,小音量又沒細節沒動態,最後升級汰換(應該說耳朵變挑剔了)閒置無用想說組個臥房系統來試試看S520則是後來去朋友家聽過幾次才買的所以其實S520我倒沒有做太多功課算是無意插柳柳橙汁~意外發現跟B90W很合不然本來也是有考慮買英國叭AE-NEO1那時我追求的聲音並不是高傳真,也不是管機那種暖厚的美聲而是比較希望能夠應付所有類型的歌曲,都可以當作背景音樂聆聽(那時沒太多時間全神貫注聽音樂)本身聽歌很雜,不希望只有聽某類型好聽而作為臥房系統時就已經大概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走向不刺激,以耐聽為主,只想在睡覺前聽個蔡琴渡口、周杰倫回到過去等偏慢的歌曲所以捨棄了一點高音,線材也以中下盤為主,目的就是要讓書架聲音不要太薄不過這也是過去式了現在應該有更多更好的入門選擇像我有推薦過一些朋友,捏一點預算直接上前級(含DAC)+後級的組合例如OPPO SONICA + 雅瑟R1.5或是TEAC NT-503 + NUPRIME STA9搭配上都還不錯,不輸高階綜擴,之後升級也比較靈活看要再加一台後級玩MONO,還是加一台純前級跟後級玩BIAMP都可以不過這種組合就比較適合在有人帶的情況下可以先了解你要的走向跟音色去找前級然後對應你的喇叭去找推力足夠的後級而之所以建議都選熱門機的原因就是出來的聲音你不滿意你也可以隨時出掉在換一台例如當初我用HD DAC1配ACCUPHASE就完全不合而當時HD DAC1很夯,一下就脫手再去找其他機器搭配若是在玩更久一點,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就可以去找國產土炮DIY的器材那些器材雖然都不好脫手,沒有品牌&稍微冷門一點但價格硬生生的就是便宜你一半以上有時候對味直接畢業的話那就真的是CP值爆表小小心得分享~
bond_007 wrote:末學把音樂設備分為幾個層次, 包括:1.有聲音2.有音樂性3.具有高清(Hi-Res)的音樂性4.有音響性5.具備天籟之音的音響性 看了你解釋的內容,我確認我們對聲音的感受相同但是對音響性與音樂性這兩個詞的用法則大不相同你把「音樂美感」等同於「音響性」我則是把「音樂美感」等同於「音樂性」此外,我的觀念是「音樂性(音樂美感)是建立在音響性的基礎之上」音響性就像是大樓的地基與結構,音樂性則是整棟大樓音響性是因、音樂性是果,音響性會決定音樂性的"樣子"(不一定是"好壞")所以例如你說:「音樂性末學聽力開發出來後,拿以前手機送的耳機聽與比較,聽起來覺得只比單單的聲音好一點,只有一點音樂的美感」我會把這樣的現象說成是「音響性低,所以音樂性也低(只有一點音樂的美感)」其他的第3~5點,我則會說是音響性愈高,音樂性也隨之提高不過你千萬別誤會,我並不是說你的用詞不對畢竟這些名詞本來就沒有嚴謹且一致的定義你要這樣使用音響性與音樂性這兩個詞也可以我只是想說明一下我的用法以免我們雞同鴨講,彼此誤解了對方的意思
singoxd wrote:作為臥房系統時就已經大概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走向不刺激,以耐聽為主,只想在睡覺前聽個蔡琴渡口、周杰倫回到過去等偏慢的歌曲所以捨棄了一點高音,線材也以中下盤為主,目的就是要讓書架聲音不要太薄 作為臥房系統,我覺得這樣的走向很合理我若要組睡前聽的系統,應該也會以中下盤為主
曾在某論壇上,看到人寫道,記得沒錯是這樣如果花3萬元的音響,讓你在一年內欣賞了300張專輯,「它」是一個好的音響(音樂的工具)如果花300萬元的音響,各方面調教搭配都屬上乘,幾年的時間只聽了幾十張專輯,可算是高價昂貴的「好電器」。這樣未必是一個正確的衡量方式,每個人價值標準本就不一樣不過思考音響本質是「音樂」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