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一下,看看能不能把01的發燒音響版炒熱一點。
過去到現在用過的器材實在不少,挑一些出來分享。
小時候我老爸就是個音響迷,那時候家裡的音響是DUAL直驅唱盤,配上MARANTZ的擴大機,推AR 11. MARANTZ擴大機退休後,DUAL唱盤跟AR 11都曾經被我拿來當作主系統的一部份。
高中的時候買入自己的第一組音響,整套雅瑟,CD Player、錄音卡座、功率最大的綜合擴大機、喇叭剛開始是用第二小的那隻,沒一個禮拜就換成第二大,有兩支八吋低音的那隻,型號都忘記了,這套系統雖然是我的第一套系統,但是用不到一年就被正在發燒的我給捨棄了,能賣的賣了,現在家裡的倉庫還有那對很大的喇叭,如果有人有興趣的話,幾千塊就可以拿走,幫我清個空間。
替換雅瑟的首先是朋友仿造Marantz 7與8B線路,用廢五金區找到的發燒材料,以銀線手工搭棚做成的一套管機前後級,從此之後無管不聽,這套系統在我的音響生命中也停留不久,很快的,我就遇到我音響生涯的第一個愛人。
我第一套比較像音響的音響在大二我認識龍盛音響的陳老闆後正式購入,龍盛音響的陳老闆跟我不止是主顧關係,也是我大學時代最好的朋友之一,我每天呆在它店裡的時間不要說比待在學校的時間多,比待在我家的時間都要多出好幾倍。那不止是龍盛音響的全盛時期,也是台灣音響的全盛時期,曾經有一個月,龍盛音響光造價38萬的MBL6010前級就賣掉17台,賣到MBL的老闆親自由德國來台灣拜訪陳老闆,順便看看台南市的人到底長什麼樣,消費力如此驚人。
因為龍盛音響顧客群驚人的消費力,全世界最貴的音響只要一出新產品一定立刻寄到龍盛來,別人玩音響是邊看雜誌邊幻想著那些高貴的音響,我則是聽遍那個時代的世界名機,我由大二一直到出國在龍盛音響的所見所聞光是音響的見識可以寫好幾本書,看到其中來來去去的人生百態、起起落落也可以寫本小說,那段時間可以說是我音響人生的黃金歲月。
那段時間,我的主系統是由PHILIPS CD480、Audio Innovation S500、與Rogers LS 3/5A組成。當然中間用了許多不同的線材、道具,連電源都一路隔離、穩壓,中間有一段時間加了一台Music Fedelity的DAC,後來開始玩起唱盤,用了BLUE POINT的唱頭,唱機則是直接拿我老爸的DUAL來用,透過龍盛音響豐沛的音響人脈,我也找到一位老師傅修復AR 11已經粉碎的低音單體周邊,從此之後又多了一對喇叭可以跟LS 3/5A換著聽。
這些器材除了CD480雷射頭壽命已盡壽終正寢外,S500還在,為了S500而準備的一些名管也還在,說來這些管子今天都已經價格不斐,LS 3/5A更是放在我的辦公室中每天聽,故事講到這裡,買音響還是一次買到一個程度才不會像我剛開始的時候不停的換機反而更貴,買到好的器材,不只自己用得舒服,用得久,有些還會升值,絕對比隨便買個便宜的器材划算。
才講完第一組器材已經一大篇了,先這樣吧,容後再敘。
部落格圖文並茂版在這裡。
酥餅的BLOG:http://blog.roodo.com/su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