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yan.S wrote:
曾經擁有一段風光歲...(恕刪)
有些愛好者追求零失真的重播器材調校及器材屬性的更換,進而崇尚主動性器材調校,頻譜檢視,很是科學。聆聽著重再生音樂的最大情報量。
有些重視音場,音色,改變頻段分布以滿足聽感的享受,在既有的器材上揉揉捏捏,聲音還是有變化的。
不論您的喜好如何? 還是要回歸聽音樂這件事,聽音樂又有得聊了....還得要學習
SONY PS-HX500 做了可以把LP轉數位檔黑膠唱盤,當然無法比擬母帶或原來音源,尤其是類比擷取為數位,整體轉換每一部分器材的品質與失真度都影響著最後的結果。
個人比較喜歡的探討的是既有的器材,逐一改變調校,其前後結果的音樂在同一情況下的差異比較。舉凡聲音清晰度,音場景深,音樂小聲部分內聲部能不能聽得更清晰....
線材改變前後
唱片墊改變前後
電源處理前後
.....
擷取數位流再在同一解碼重播系統上差異如何? (追求相對改變的樂趣,絕對的好聲音真的太難懂了....)
SteinMusic 德國佬出一張唱片墊($11,000),有興趣可連絡一試, 很想知道擷取數位檔該唱片墊對聲音改變屬性如何?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