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三對天朗 + 四台馬蘭士 — 從 HIFI雙聲道 到 HIFI多聲道

前面說過,以自己的經驗和閱歷,聽古典音樂的喇叭,天朗無疑應該是首選。理所當然,這次換器材也不會例外,TANNOY Turnberry GR:



原器材:PHILIPS CD 692(已壞) + LUXMAN A-311(已壞) + TANNOY 609 Ⅱ(挺好,可用作環繞喇叭)。這三大件,是90年代初所謂的萬元機,而當時的有錢人號稱萬元戶。1992年,我的年收入約為3000多人民幣,買這樣一套入門級器材,就得3年的全部所得啊。

去年3月入手新器材后,知情的樂友都說:一是20多年來也太湊合了,二是這次鳥槍換炮了。

既然手裡的傢伙事兒好使了,就不能虧待了咱的耳朵和眼睛,是不是?於是乎,SACD、DVD-A、Blu-ray Audio等高清格式音頻,BD、MKV、TS等高清視頻,統統拿來聽個夠、看個夠。
9月底,在同機用家 ai_0301的帖子(http://www.5i01.cn/topicdetail.php?f=348&t=3501303)啟發、指導下,使用AV8801前級一直閑置的 Audyssey房間聲學自動校正 功能,前後折騰了約半小時,由機器自動進行了一些「空間處理」,結果令人滿意,聽音效果確實比之前播放機直接擴大機要好不少。

通過實踐,我認為:在一個普通廳室的格局、裝潢、擺設以及HiFi雙聲道系統已定的情況下,經過 Audyssey房間聲學自動校正,是進一步明顯提升音質的一個簡便易行的必要途徑。

多年來,本人一直是堅定的雙聲道派。總是認為,咱們聽的是各種格式的古典音樂,看的是芭蕾、歌劇、音樂會等古典範疇的高清視頻,當然還是HIFI雙聲道最為正宗。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多聲道的藍光音樂、藍光視頻等越來越多,它們與傳統的HIFI雙聲道孰優孰劣?是與時俱進,還是抱老守舊?只用2個聲道,AV8801是不是沒有物盡其用?再說,不是還有2對老喇叭嗎?另外,咱們不是也想聽聽、看看多聲道的古典音樂(SACD、DVD-A、Blu-ray Audio等高格音頻,BD、MKV、TS等高清視頻)到底咋樣嘛。於是乎,逐漸動了上HIFI多聲道的念頭。
要上HIFI多聲道,已有的2台PM-11S3,只能4.n,如果再進1台,3台PM-11S3,就可以組成6.0或5.n的HIFI多聲道系統。但是,無論2台還是3台的多聲道,都必須採用立體聲模式,即都得捨棄完整雙放大器模式。這樣,雙聲道(多聲道的2個前置喇叭)就沒有完整雙放大器模式那麼HIFI了。思前想後,既要保留完整雙放大器模式的HIFI雙聲道(多聲道的2個前置喇叭)系統,又要兼顧多聲道系統,綜合考慮下來,還是上個5聲道的后級先玩兒玩兒吧。5聲道后級的品種很少,既然已有AV8801、2台PM-11S3,擴大機乾脆來個一水兒的馬家軍,就選 Marantz MM7055 啦。如此這般,組成一套相對HIFI一些的5.n或6.0或7.n。


設想有了,實現卻不易。原因是MM7055已停產,到處無貨。然,天無絕人之路,踏破鐵鞋終於覓得1台樣機,缺點是非處女,優點一是猶如在人滿為患的音樂會搶到了最後一、兩個座位,二是少花費了4K。

經過幾天的等待,終於收到了送貨到家的那台MM7055樣機。原以為其已破處,結果只是被揭開了面紗(僅開了箱,沒有用過)而已,成色99.n,運氣不錯,哈哈哈。多聲道播放系統的重要一環,至此有了著落。



去年最後一天,中置喇叭 Jamo C80 CEN 也送進家門,五聲道系統構建完成。

15年12月下旬,先後購進 Marantz MM7055 五聲道后級擴大機、Jamo C80 CEN 中置喇叭,再加上用了23年的老夥計 TANNOY 609 Ⅱ,在前述HIFI雙聲道系統的基礎上,與之並行不悖、又能彼此分開的5.n(預留7.n)HIFI多聲道系統初步搭建完畢:
LX88 HDMI Pure Audio(音頻、視頻分離)或 Direct On(Balanced XLR Analog Audio out)→ AV8801 Audyssey模式 5聲道Balanced XLR pre out → <
1. PM-11S3 × 2(COMPLETE BI-AMP)→ Turnberry GR(前置)
2. MM7055 → Jamo C80 CEN(中置)→ 609 Ⅱ(環繞)
1.+ 2.= HIFI五聲道系統;2.不工作(MM7055不開機),HIFI雙聲道系統(AV8801 Audyssey模式 Analog Audio out 或 Balanced XLR pre out)。

當然,HIFI雙聲道系統還可以最為傳統的連接:LX88 Balanced XLR Analog Audio out(Direct On)→ PM-11S3 × 2(COMPLETE BI-AMP)→ Turnberry GR。如此,只能割捨至關重要的Audyssey模式。對我來說,這種接法已經處於時不時懷懷舊的地位。
雖然對鼓搗器材始終不感興趣,但去年卻折騰了9個月,到年末最後一天算是基本結束。

歷時9個月,折騰來,折騰去,最大的感受:
1. HIFI雙聲道新系統大大好於原器材(TANNOY 609 Ⅱ + LUXMAN A-311 + PHILIPS CD 692);
2. Audyssey房間聲學自動校正,錦上添花,更上層樓;
3. HIFI五聲道系統,顛覆某些傳統觀念,聲音由二維變成了三維,成為名符其實的立體聲,空間感豁然開朗,細節毫髮畢現,舞台感真實生動,定位層次分明,還在進一步體驗中。。。
yah302 wrote:
2. Audyssey房間聲學自動校正,錦上添花,更上層樓;
3. HIFI多聲道系統,顛覆某些傳統的觀念,聲音由二維變成了三維






中大系統,中大能量 Audyssey 等空間校正不可免
再次強調 : 無關音量大小喔 ! 樂迷不一定喜歡爆棚
低頻一糊,常見升頻技倆無法涵蓋低音 ..... 都可察覺.

宅爸蠻推薦 Front height (斜射沙發區) 能將前方音場放大成 3D image,有教堂氣勢


p.s
好奇註冊了"極品人生"論壇, 發燒初哥 : ai0301
目前三棲 AVS forum/US; Hiendy/HK; 極品人生/China
畢節望族後裔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