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24bit/192kHz 格式的音樂是沒有意義的!

Judygigo wrote:
http://people...(恕刪)


我覺得在器材夠好的情形下,

是有差別的~

以同一張專輯來說,假設錄音品質很好的情形下,

如果原生就是依據SACD規範(DSD 2.8224MHz)錄製的,那麼他的DSD跟CD的音質鐵定聽得出差異,

因為DSD的頻寬遠比CD的 16bit 44.1kHz大多了,轉錄成CD後多出來無法紀錄的部份當然就是被砍掉了。

當然DSD也不是沒有缺點,只是在數位音訊處理技術持續進步的現在,已經逐漸改善了。

可以參考友站這兩篇的說明:
http://www.techbang.com/posts/22079-unlocking-the-mystery-of-dsd-the-dsd-digital-audio-coding-vs-pcm
http://www.techbang.com/posts/21959-you-should-know-digital-audio-file-audio-format-the-storage-disc-case-parade?page=1

上述是以原生品質來做比較。

回到正題,

如果是16bit 44.1kHz的原始檔透過播放軟體或者DAC升頻到24bit 192kHz的時候,

因為會被上述的軟體或者DAC"加料",所以聲音多少會與原本的不同,但是這個加料後的轉變是好是壞,

就要看各家的功力了....所以才會有些人會覺得升頻比較好聽,有人則覺得難聽。

不過至少我用Mac上的Audirvana Plus 2.2.5升頻的之後,會感覺聲音的"電子味"變多了,

因為這個轉變我不喜歡,所以個人不傾向升頻,因為聲音鐵定會變。

而且正常來說,就算要升頻,也不是16bit 44.1kHz --> 24bit 192kHz,

而是16bit 44.1kHz --> 24bit 176.4kHz,

理由是因為44kHz --> 176.4kHz 正好是4倍。

如果是轉成192kHz的話,因為不是整數倍的關係,所以在轉換的過程中需要做額外的處理,可能會導致些許失真。

另外上面有網友說MP3轉FLAC ,再把FLAC轉WAV拿來比較,

個人覺得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這個FLAC跟WAV的來源都是MP3,MP3的原理就是砍掉一些不易察覺的頻段,

已經是屬於破壞性的格式了,所以還原成FLAC跟WAV這種無損格式,結果一樣才是正常,如果不一樣,

代表FLAC也變成有損格式了,這就不對了。


結論,

還是要看原始的格式為何,24bit 192kHz的格式並非沒有意義,

檔案的格式也有差異,

基本上WAV(CD、DXD)、FLAC、Dff(DSD)、dsf(DSD)、ALAC、APE這類無損格式都會比MP3這種有損的好,

如果原始只是CD品質(16bit 44.1kHz)錄音,

原生頻率會比升頻上去的好。

如果原始是DXD以上等級(24bit 352.8kHz)的錄音,

(可以參考這篇http://www.hi-av.net/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342 2L有描述他們數位母帶製作的過程)

理論上DXD (352.8Khz)> DSD128 > 24bit 192kHz PCM >= DSD64 > 24bit 96Khz > 16bit 44.1kHz(CD等級)

以上是一個大概的差異,實際上還是要看器材的處理能力來決定最後轉換出來的成果,

如果有寥誤之處,還請各位大大指教。

24bit/192kHz 格式本身是有意義的啊

前提就是
從頭到尾都要大於這個才有用
如果中間有一個環節
是變成16bit或是44KHZ
然後最後再轉回來就沒有用了
而且所謂從頭到尾
是包含收音麥克風的頻寬
喇叭可以重現的頻寬

有些人用喇叭或式耳機或許可以到100KHz
可是擴大機跟撥放器只有20~20KHz
然後扯說192K或SACD沒有意義...


兩倍取樣頻率跟解析度這個要講就會講到很DSP的東西了...
兩倍只是可以重建的最低要求歐
不代表可以完整重現類比訊號...
喬瑟菲 wrote:
我覺得在器材夠好的...(恕刪)


原文的重點在於 人耳跟器材的限制。
我上個 po文有把原文中測試音效重po 一遍,可以用你的設備去聽看看。

基本上,20k 以上 人耳加器材是很難聽得到的。
cd 48K sample rate,是已經完全涵蓋整個可以聽到的頻率範圍了。48k 可以解析到 24K 的音頻。
(如果覺得 48K 太保守,那 96K 可以sample 到 48K, 已經把最高音頻20K產生的2 次諧波也含進去了,應該是夠廣的。)
用到 192K,依照原文的說法,應該是超過實際需求太多了。

至於24 位元的部分,原文很長,沒仔細看,主要還是說 人耳沒辦法容納 96db 這麼寬廣的 dynamic range.
因此 96db 的 16位元最後輸出是足夠的。
但 錄制時需要對音樂檔作不同的處理,所以使用24bit 檔來作中間處理是必要的。

以上是原文的說法,我大概相信,但沒完全盡信,人耳是不是對 20K 以上的頻率沒反應,我不確定。


DSD 是另一個大迷團,DSD 是因商業利益而生,是不是有比較好,是很有討論空間的。



喬瑟菲 wrote:
我覺得在器材夠好的情...(恕刪)


話說現在的 PS audio direct stream 旗艦是一律把數位訊號
10倍升頻成DSD 再轉成類比輸出的
可能有獨門秘技

http://review.u-audio.com.tw/reviewdetail.asp?reviewid=896


me5888 wrote:
最近一直在聽DSD的歌,感覺真的和CD不一樣了,DSD真的好聽不少...(恕刪)


我最近也是聽SACD上癮了....哈哈

推薦 馬修連恩-狼 專輯真的很讚!!
把音響系統的任督二脈都打通了。
James
股海神經 wrote:
基本上,20k 以上 人耳加器材是很難聽得到的。




用人耳聽力切入, 觀點粉棒 !

先把規格,音響器材放一邊

思考問題的本質, 人耳
當初 CD 取樣率 44.1 KHz/ 16 bit, 1411 Kbps 共識是夠用了 ! Good enough.

1.人耳遲鈍的低頻綽綽有餘, 20 Hz 低頻取樣率,還可以低些

2.人耳不聞的超高頻,高規有用嗎 ? 10 KHz 以上,越高頻越增加 DSP,DAC 負擔

3.人耳敏感的中高頻,有一點討論空間 44.1 KHz 是否可以再加碼 ?
多少人有感 ?

畢節望族後裔
ai_0301 wrote:
用人耳聽力切入, ...(恕刪)


人耳是很玄,所以我對 20k以上的音頻也是存疑。
有時后偶而會經過有超音波工作的場所,耳朵會聽到一種無方向性的高音,既然連 超音波都有感,所以對 20K 以上的音頻人耳是不是有感,就一直存疑。無方向性的聲音,感覺得特別。

至於低頻,也許不是給人耳聽的,感覺人体其他部位對低頻也許比人耳有感。

故我理解原文的說法,也大致相信,但不敢盡信。
個人聽過的感想 高音質192k跟CD的44.1k跟聲音差滿多的 320k明顯少了些東西 不過dsd跟192k我分不出來

dsd=192k>---44.1k>----------320k

另外我192k的檔案錄音室原生的, 不是升頻的, 升頻只是自high用的, 浪費硬碟空間.





ai_0301 wrote:
大家說的都沒錯

宅爸之前試過 mp3 轉 flac, flac 轉 wav
除檔案變大外,音質完全沒差
So 自行升頻 => 快樂表

原廠錄製高解析的 96K/192K vs 高品質 CD 44.1K 互有勝負
CD 並不會一面倒落敗,有些 CD 真是棒 !
不少 96K/192K 則無感 囧

若價差太大, 絕對選 CD rock

六凡之靝 wrote:

從這裡看出你程度在哪
連MP3是有損黨都不知道嗎?

把雞雞切掉裝上假屌
當然一樣性無能阿

同樣的錄音設備
拿去壓CD和高解析數位檔
一定是數位檔比較好
除非錄音太爛把缺點都凸顯,不過這樣CD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閣下要不要仔細看一下人家寫的文字,

請仔細閱讀,這樣的敘述是毫無疑問的,

jpg__> bmp, png __> bmp 完全不會變化

有閱讀障礙的可能是您。

有損無損只是過程不是結果
=======================

還有閣下最近的發言有點乖張(usb dac填海),我看了一下

你的過往發文,您的自信是從何而來?

我很好奇。

昇頻的做法我聽過的有 dCS 上個世代機種最入門的的 P8i,他是把 CDA 的規格提升到跟 SACD 一樣的規格。

dCS 的濾波器非常神奇!如果有外接 10M 的銣時鐘,每一種濾波器(P8i 印象中有四種..)就是典型的 RCA/EMI/DECCA/DGG..etc 唱片大廠的錄音風格與性格的不同(或許可以強稱 LP 時代 RIAA 的 curve 不同..)。

我自己用也算是參考級的 LP 系統,dCS 的 FPGA 英國軍用演算法插件算是數位訊源裡老黑膠族群還聽得下去的數位訊號源主流品牌無愧⋯⋯

其他的參考級數位領導者,Emmlab 就可惜許多(小毛病不少..)。

我想我下一個十年計畫可能可以看 dCS 的高清電腦播放(with buffer 軟解..)solution + 現有 Antelope 整套的銣時鐘,應該就可以撐二三十年了。
寧與同好爭高下,勿與傻瓜論長短...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