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iah.T wrote:
確實 音響界本來就是...(恕刪)
真羨慕您啊~對音樂的理解能力才是真正可貴的…
以前條件艱苦時,我拿著廉價耳機也能津津有味地聽歌。後來條件好了,買了好幾副高級耳機,卻沒辦法安心聽歌了,總是煩惱下一步該怎麼升級音質。我對音質的分析能力越來越強,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卻越來越差。
UTST20 wrote:
對了,除了以聲論價...(恕刪)
台灣的冶金工業哪一家拿得上國際檯面?
如果你意指「平價線材」V.S 「天價線材」...
我意指的是「同一個品牌商」在差不多「同樣一個時期」(For EX:Siltech 城市系列 V.S. SQ 系列,Tara Labs Prime 500 跟 Prime 1000 就差一大截了,不用跟Air,The One 還是 0.8 去比較..) ,那確實低價系列並沒有勝過高價系列的可能性...
唱片也一樣,RCA Gold Seal 要跟 Red Seal 比?大陸管比歐美管?那我可以拿一些現代高測值的曙光管跟你換古董低測值的德律風根..,GEC 大小金獅/TT21,有多少換多少...
寧與同好爭高下,勿與傻瓜論長短...
masonchen17639 wrote:
音響10大謊言,排...(恕刪)
最早的所謂cable tale是個老中創的Monster cable,已有30多年了,這家公司早不搞發燒了,那個時候才叫鬼話(大部分人都不信!) Noel Lee is the name of the guy.
但是為什麼線愈作愈貴,拿以價論聲來解釋是不足的,不是所有玩音響的都是儍子,為了不花冤枉錢,以聲論價是在下手前的最佳原則
, 相較於器材線當然顯得貴的不合理至於這網站上的其他....説實在的,是在安慰門外漢或不想花錢的人,
舉例speaker run-in,有些speaker的確要聽大半年以上,聲音才能寬鬆的出來,真空管更是眾所皆知,不能只看電氣規格,線材可以說,但其他就不值一提了
It does matter when you can hear the difference and it's really there. If you don't feel the difference, don't buy it. Just that simple!
ulimie wrote:
在下 '一直' 在...(恕刪)
我有一位父執輩朋友的 Acapella 喇叭..,就是交給江湖走路的赤腳郎中處理線材久了冷焊還是空焊的問題...
結果裡面德製的 Acapella 銅線全被調包台灣抽的(漆包顏色一模一樣,送 SGS 檢驗那不過幾千塊台票而已⋯⋯)。
如果有機會好好比較一下很多台灣私人製作的所謂的國產「升級線材」,我會說..,不要看不起當初那些像 Cello String,Acapella,Westlake 還是西電布線這種當初賣得超便宜,現代很多名不見經傳的舶來私人線廠開的芭樂價格..,那確實不知道在貴個什麼勁的..囧...
寧與同好爭高下,勿與傻瓜論長短...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