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想要了解一下,為何 AV 環繞設備都把放大器做主機裡?

Steinway Lyngdorf就有做 Model D是你這個做法的,主機只負責傳送數位訊號,每個喇叭各有自己的DAC及擴大機。

但是這樣並沒有比較便宜或是效率。只是減少干擾而已,至於散熱也是要做五套。不會比較好的。

而且同意所有上面前輩的說法,無線被干擾的太嚴重,真的不合適。
散熱從來都不是問題

越高階的機器當然會更注重電路分配.
當然也有你提的前後級分離.

然後,近年的機器應該沒有想要做的特別耐用,過保固期就該壞了(?)
悠聆專業音響

KCLin0423 wrote:
數位的不會您可以看...(恕刪)


搞無線的木耳路過,其實無線電訊號干擾非常多,很容易發生資料錯誤,大家看到的數據傳輸不在乎時間問題,就用很大的緩衝與重傳把問題蓋掉。在多喇叭的環境中,時間同步變得困難重重,廠商沒有大錢開發可能不好完美解決。
因古往今來約定俗成,你的出發點

違反音質花費占比權重常態,違反廠商獲利曲線,違反科技不可知的預期性

倒也不能說你的想法不對

===================================


舉個最明顯的例子:

理光相機的感光元件模組化立意不錯,但消費嘗鮮昇級與同業科技進步太快,

反而成為無法跟上腳步的包袱,失敗收場......

AV的模組化從來只是在商言商的抬價考量,有看過英國M牌模組化始祖更新最長的時間有多久,
應該也是砍掉重練新型號最快吧
KCLin0423 wrote:
想要了解一下,為何...(恕刪)


散熱的方法很簡單
而不是像你提的
以複雜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這叫治絲愈棼!
這樣做也是可以,但是如果是七聲道,你就需要七組電源,主機還要一組,也就是一套環繞音響(還不包含聲源設備)需要八組電源
你覺的這樣的做法是否恰當?
另外,擴大機改到各個喇叭上,那熱源也是跑到喇叭上,喇叭不是也變成熱源嗎?電源會不會干擾到輸入的信號呢?這又是一個問題
你要聽的是很純淨聲音?還是拼湊的聲音呢?



KCLin0423 wrote:
恩,我的意思是(訊...(恕刪)
KCLin0423 wrote:
想要了解一下,為何 AV 環繞設備都把放大器做主機裡?...(恕刪)
所以我買主動式的,雖然可玩性就低很多,但省的搭配;但如前面有大大說到的就是,環繞壁插或延長線又要多設計...

我很好奇現在的無線做得如何耶!? 像大大舉例的Wifi我其實就遇到2.4GHz干擾的問題,所以現在都用雙頻,盡量用5GHz的訊號,穿太多牆才會用回2.4Ghz;我覺得無線或許是另一種提升音質的玩法,不過感覺這幾年才開始發展,不知道進展到哪了?

a277888 wrote:
所以我買主動式的,...(恕刪)


「我覺得無線或許是另一種提升音質的玩法,」

無線提昇音質?
如何提昇?
能接近音源的質量就阿彌陀佛了
還提昇音質!
樓主所說的有很大的矛盾點
1.發熱導致故障,所以壞掉很花錢?
2.為什麼不將DAC分散到每一顆喇叭裡面?

這兩件事情本身就是矛盾的,如果故障換一整台花錢? 那一開始把DAC裝在每棵喇叭裡面,難道就不花錢嗎?

光是想想7.1聲道,每一聲道都要獨立的,這樣要八套耶!
在劇院音響來說為什麼要做在一起? 當然是為了節省成本啊.
做成分開的,光是電線要買幾條? 訊號線要買幾條?
這通常只有頂級的系統才能這樣搞,例如:
Kharma 文鴻展示間

廠商如果一開始定價定很高,消費者買得下去嗎?
以下是樓主前幾篇所說的論點...
其實,不一定要高貴才能分開
如果不想高貴
用對岸的機器來實踐每個模組即可
杜比 AC3 解碼,DAC, 放大器 都買便宜的又有何不可?

你的想法跟本是矛盾的..
為何廠商做獨立的都是高檔貨或"旗艦機種",你都說便宜貨也能達成了?如果只想買便宜貨了你還會在乎他散不散熱?(已經不會是重點了吧?)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