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音響系統中的數位和類比部份初解

李政新 wrote:
越好的演算法頂多就只是越接近原始的電流波形,
永遠都沒辦法完全等同於原始波形...(恕刪)

印象中有看過一個說法,當類比訊號用384k錄製再用384K DAC回放已經是很接近人耳能聽到的類比訊號.(現行的CD才只有44K)
和目前我們看到的影片也是類似的原理,fps在作祟.

DAC的重點在於clock時基,板上有人在玩也就不多說了.
和"演算法"似乎關連性沒那麼大.

以上還只是談訊源,
就算是"純真"類比訊號,還是要再放大(前級+後級)再經過揚聲器(耳機/喇叭)這裡就有音染和失真了.
同一片膠片經過不同的器材出來的聲音就有不同.
同一片膠片,相同的器材,但是不同的人聽起來的音感又不同,why?

那,那個才是正確的聲音? 類比一定Hifi? 數位流比較差?
或許人耳能接受的才是正確的聲音吧.

就像是目前最新的4K影像雖然清晰,但是看起來假假的...3D看似立體也是覺得假假的.
~~抓住指縫的風,就能抓住緣分~~
>>但聲音的純真度我認為是數位系統,因為現在的DAC機子D/A都很精確
>>類比系統可調成自己偏愛的聲音,故失去了精確性

不管是數位或類比錄音, 錄下時都算是 raw data,
撇開錄音器材本身的問題, 我們可以說這些資料都是沒加料過的.
而之所以會加料...都是從讀取 -> 擴大機 -> 喇叭 開始產生各種調音的,
所以不管是類比或數位, 都一樣會面對這些問題,
說是問題...但其實也是音響系統的可玩性~ XD
Purpledew wrote:
印象中有看過一個說...(恕刪)


嗯, 其實只要在人耳辨別不出的範圍內,
講數位或類比就已經都無所謂了,
因為音響是要給人聽的,
不是給某些動物聽的,
也不是給某些儀器聽的,
所以就算用各種方法證明它們差異很大,
只要人耳聽不出來, 那這些差異就都沒意義了~

至於說 DAC 的演算法, 這本來應該是很重要的一環,
但當取樣率夠高, 就更不需要運算去補插值,
所以當取樣率高到某個程度, 真的是沒有演算法也不要緊了,
本來需要運算來得到結果, 但因為資料夠多, 所以都不需要了~

如果講時基...其實 DAC 裡只要用精密振盪器,
產生的 Clock 誤差一定是小於人耳能辨示的範圍.
所以問題不大.

李政新 wrote:
有鑑於一些版友對於...(恕刪)


如果是數位

採樣頻率如果是2X你的音頻最高頻率 那就不會有失真 (奈奎斯特频率)

而且Bits是影響SNR跟SQNR, 跟失真沒關係

李政新 wrote:
有鑑於一些版友對於...(恕刪)


網友 LukeLo 的「漫談數位音樂」:

http://www.dearhoney.idv.tw/?p=29

這一篇講得不錯!!~~
寧與同好爭高下,勿與傻瓜論長短...

BlackMatrixZero wrote:
如果是數位採樣頻率...(恕刪)


如果都是以數位訊號來比較, 您說的可能沒錯,
但如果是數位訊號和類比訊號比(因為聲音原本就是類比訊號),
比如一個標準 sine wave, 振幅 0.512V, 頻率 10 KHz,
如果我們用 8 bits / 20 KHz 去取樣,
會發現取樣出來的資料的確是 10 KHz,
但波形變成三角波而不是正弦波, 為什麼?
因為資料取樣太少, 所以波形被改變了.

那如果來看振幅, 正負 0.512V 用 8 bits 去取樣,
所以 1.024V 分成 256 階, 每一階是 0.004V 的變化.
那麼本來那些更細微的 0.001V, 0.002V 的變化就沒了?
因為數位取樣, 強迫取樣到的點每次最少的變化量就是 0.004V.

當然, 雖然會有這些失真的情形,
但只要用更高解析度, 比如 16 bits, 24 bits, 甚至 32 bits,
更高的取樣率, 比如前面板友說的 384 KHz,
那麼基本上得到的資料對人耳來說, 已經和原始的類比訊號一樣了,
因為人耳根本分辯不出來.
話說小弟自己大概 16 bits, 48 KHz 以上就覺得聽感都一樣了~


以上若有誤請指正, 謝謝~ :D

fyl0206 wrote:
網友 LukeLo...(恕刪)


真的...這比小弟講得要清楚多了~
輸了~~

XD

李政新 wrote:
如果都是以數位訊號...(恕刪)


我們不是在說失真嗎?

就算是變成Triangle Wave, 我們還是有辦法把它變成一個Sine Wave

可是當你失真的時候, 之前Sampling的東西已經完全被破壞掉了


如果你沒有達成兩倍頻率, 這個Sine Wave估計已經變成不同頻率的Sine Wave了

fyl0206 wrote:
網友 LukeLo ...(恕刪)


看這篇受益良多,解開很多以前不懂的地方
本來就是一場戲,咱們繼續看下去。
BlackMatrixZero wrote:
我們不是在說失真嗎...(恕刪)


那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你有一系列取樣的資料, 每個波只取到四個點,
請問你怎麼由這四個點重建回原來的波形?
重建回 sine wave? 若它原本不是 sine wave 而是其它亂七八糟的波形呢?
重點就是, 你永遠不知道原來是怎樣的波形,
你所擁有的只是經過數位取樣後的資料,
也就是在取樣時, 就已經把類比訊號給破壞掉了.

板友 fyl0206 貼的連結:

網友 LukeLo 的「漫談數位音樂」

其中第二段 "音樂如何數位化?" 裡面有更詳盡的解說,
板兄可以參考看看.

至於您說的數位訊號不失真,
我想應該指的是數位訊號在保存和傳輸過程中不會失真(就算會也可以加上編碼糾錯的機制),
而不是從類比轉成數位時的失真.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