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B&W CM9 或 PM1?

CM9沒那麼不堪,假如CM系列還不能聽純音樂,那目前市場10萬以下的喇叭都可以收起來了

其實樓主遇到的問題很簡單,很多品牌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同樣價位內
買低一階的落地喇叭,犧牲一點更細膩的音質換取表現更完整延伸更好的低頻,或是買高一階的書架,用低頻換音質。

8坪空間,老實說PM1要聽大編制不會吃力但也不到游刃有餘的地步。
如果樓主對自己想要的音色還沒有定見,那建議在提供更多一些資訊,如環境描述的更詳細一點,常聽的音樂類型,想搭配的擴大機...這樣會更方便網友推薦。

Bear4212 wrote:
它不是差...而是產...(恕刪)


你這說法太僵化

評比的是stereo sound 不是hivi

拿8系列組劇院的是傻子?

其他的樓上說了就不再贅述
當然不是傻子..我10幾年前的客戶都可以拿鸚鵡螺來唱卡拉ok....你要拿8系列來做劇院當然也可以!!804D不就是常用的B&W頂級的AV喇叭之一嗎??只是他在音樂領域也有著不可否認的細膩....
我的意思是..所有產品都有定位性!!但消費者要拿它來做什麼應用...我想這因人而異不會有奇怪的地方吧!!都有人拿保時捷休旅噴農用爬爬走.......
我不覺得 CM 系列有多麼的廉價而被歸類於AV系列,否則市面大部分的SONY, BOSE av 組合都要降級成為電腦喇叭。

在有合適的前後級擴大機、線材、訊源以及中等的聆聽空間中,大部分的曲目都能有優美的表現。當然,大場景的交響樂曲等之氣勢稍嫌不足,而室內樂、人聲等都非常甜美。
Antus wrote:
加重低音, PM1會...(恕刪)

謝謝大家的分享:

店家寫的擴大機好像是MARANTZ PM-8005,這樣配PM1可以嗎? 如過再做2.1,感覺錢好像一直加上去了...

其實聽的曲目很雜,只有搖滾跟國樂沒聽外,其他都隨興了。

初聽PM1,感覺高音好尖利,一點點不習慣。
如果pm1配marantz你覺得尖, 那應該聽別牌的

試試moon或densen配Dynaudio new excite, 我覺得同價位比b&w好
給您一個建議..不管要買CM還是PM都不重要,搭對了都是好音色,重要的是您一定要帶自己常聽的幾張專輯去試聽,音色不喜歡別勉強自己去買!!也別聽店家鬼扯說要看擺位、要換線材等等...第一次最重要的聆聽就是要知道擴大機與喇叭所搭配出的聲底到底合不合自己胃口!!如果不合...換到專業視聽室也沒用,擴大機與喇叭都算是主聲底的主角兩者搭配性缺一不可...但兩者在目前台灣的音響界就像一對被指腹為婚的男女雙方!!沒得選...幾乎客人一進們搭配性就已經被定死了,除非你自己很有主見想要特定得喇叭或擴大機,然後再搬著自己的器材到處去試出最佳的搭配,或者曾在親友家聽過有經驗者所自己搭的好聲後給予方向去找器材,不然老實說就像很多前輩說的第一次買音響被宰是正常的...也算是繳學費!!宰過幾次後慢慢的你就會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往哪個方向去找自己心目中的寶!!

小弟簡述我的換器材經驗,最初是聽DENON AVR搭B&W DM601s3但缺點是音樂性差沒啥味道想說反正主要看電影忍著吧,AVR故障後找上了PM8004來推DM601s3 開聲後的那種感動無法言語,一切很有磁性感性,但前輩都知道當初英國製的DM601s3中低頻很棒但高音細節過少是個遺憾,所以小弟在這個遺憾中想入手805但自知能力不足更深知我的PM8004不可能餵飽它所以鎖定了CM1 & CM5,小弟搬著自己的PM8004前往店家試聽 但一開聲就得到相當失望的結果,人聲與樂器無立體感還感覺像貼平於牆上一樣,都已經是平了就更別說磁性感性了,小提琴更是刺耳 沒有一張專輯的曲目聽完,小弟頓時想起前輩說過不管什麼喇叭與擴大機只要刮耳就表示不搭..也就別試了,而後想說都來了..看到擺在視聽室中的PM1心中不自量力的想說試試吧!!結果可想而知與CM差不了多少,後來小弟在一次機會中於北部朋友家聽到PM-1搭Exposure 3010s2那天恰巧身上iPhone中有那天試聽的ALAC數位檔,借了條RCA轉3.5就給他試播看看原來在DM601s3的那種感動加上更好的空氣感與細節讓小弟整整聽了快兩小時,小弟終於懂了.....搭配性很重要喇叭與擴大機就像一對情投意合的夫妻,雙方個性不合又怎麼合作的出一曲天籟,這是小弟的經驗給您參考....



Bear4212 wrote:
以B&W這廠牌來說要...(恕刪)
Linda01 wrote:
初聽PM1,感覺高音好尖利,一點點不習慣。



這棟樓去年蓋的,到現在已經超過一年,不知樓主後來選哪一對?

去年我那個時候還在聽Klipsch,根本沒有想到B&W,但今年有機會聽了兩三對,同時也入手PM-1,自己有以下的感想:

1. 從2012年開始,版上在討論PM-1的時候,就有人提出PM-1的高音聽起來有毛邊,聽起來不是很習慣. 我剛開始入手時,也是覺得毛邊很明顯,高音的音質有點粗糙,有點失望. 因為我是買二手的,價格只有全新價的半價,前任主人我感覺保養似乎不好,兩個鋁合金高音體看起來都不乾淨,所以我決定跟B&W美國公司郵購兩個新的高音體,價格以這種昂貴的喇叭而言,其實它的高音體價格算是蠻便宜的. 等到寄來之後,我把原來的高音體拿下來(很好拿,後面金屬桿轉鬆之後就拿下來了,甚麼工具都不用),赫然發現新的高音體(2015年2月製造)後面的磁鐵部分多加了一層不銹鋼包覆(銀的金屬色),而不是舊的高音體是直接黑色的裸露磁鐵. 換上之後,乖乖,整個高音毛邊不見了,變得非常清新而亮麗,但是一點也不刺耳. 經過這兩,三個月的聆聽之後,高音越來越甜,讓人真是從心裡由衷的喜歡! 相比之下,我原來的Klipsch在播放古典小提琴時聽起來簡直像是電子音樂,不堪入耳. 這大概是中了B&W毒後嚴重的副作用吧?

2. PM-1的低音其實是令人驚訝的強,雖然我還是習慣性的為它加上了重低音在聽. 805D(第一代鑽石)是比PM-1還早上市的,以國外的測試報告,很喜歡把PM-1拿來跟805D來比. 總體而言,805D的細節比較好,高音鑽石體仍然勝過PM-1的鋁合金高音體,但測試報告很驚訝PM-1僅有五吋的中低音單體聽起來的低音甚至比805D的6.5吋單體的低音更雄厚,可能是當初B&W在音箱的設計上又有另外修改的緣故(805D音箱前方較方,PM-1音箱前方較圓). PM-1的敏感度不高,只有84dB,所以擴大機不容易推. 然而一旦把聲音推出來之後,PM-1雄壯的聲音真的跟它的小尺寸不成比例! 我很好奇全新805D3揚棄了B&W使用多年的Kevlar中低音單體,改用複合密實材料之後,中低音的表現不知如何?

3. 我只聽過CM5 S2, 沒機會聽過CM9 S2.我的印象是CM5 S2聲音非常純淨,鋼琴以及吉他鋼弦非常清脆與扎實. 在店裡頭聽,比起來也許乍聽之下沒有澎湃的Klipsch來得討好(Klipsch唯一的好處),但是CM5 S2非常耐聽,對耳朵非常舒服,只可惜我沒有機會跟PM-1放在一起聽,無法比較兩者的不同. 前不久Marantz的靈魂人物石渡健來訪,就是用PM11S3來推CM9 S2,可見CM9 S2絕非等閒之輩.只可惜我視聽室的擺設不適合落地形喇叭,否則我也會考慮的.

Anyway,如果樓主已經選定喇叭,也歡迎妳回來分享一下! 
PM1如果要加重低音

這樣也太本末倒置了吧....

推805D?
無窮迴圈的大學生 wrote:
PM1如果要加重低...(恕刪)


PM1的用家有的人喜歡2.0, 有的人喜歡2.1, 即使805D也是有人喜歡2.1加重低音, 我想這是個人喜好的問題, 無關乎本末倒置. 畢竟書架型的喇叭自然就會有人想加重低音, 落地型的喇叭就比較沒那麼必要(但還是有人會裝).

以下是B&W原廠805D的廣告照: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