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初學者~看上三台DAC,可否幫忙推薦一下...

SP2500我沒聽過, 但一般萬元內主動式電腦喇叭的箱音都比較重, 塑膠材質就有塑膠音,木質的就悶悶糊糊的.

有兩萬左右的預算, 其實已經可以組一套聽音樂專用USB DAC擴大機+被動喇叭的小型系統了, 音色不會像電腦喇叭那麼生冷, 聽音樂比較適合.

樓主也不用擔心SP2500浪費, 只要空間夠, 兩套系統擺在一起, 玩game看電影就sp2500, 聽音樂就切換driver到被動喇叭系統. 萬一新組出來的系統全面超過sp2500, 那sp2500退役也不可惜了.

看樓主DAC的價格,都可以被動喇叭加綜合擴大機了
pc 音效卡是個蠢的選擇
升級音效卡是更蠢的選擇。
音效卡怎麼升級都沒用,用pc 內部的電源跟gnd,怎麼搞都不可能好。

換個3-5000千元大陸製的usb dac (台製的也可以,但要會挑,騙錢貨不少),忘掉你的音效卡,這樣效果才會好,又省錢。

如果捨得花錢買 pci-300,那多花一點錢買一個高品質的dac 更好,純dac,不要加擴大機,你的主動式叭不適用加擴大機的產品。

dac 是一個獨立產品,不是附加卡,不要買任何附加卡的音效產品。
也不要買usb 供電式的外接式音效卡。
股海神經 wrote:
pc 音效卡是個蠢的...(恕刪)


我的想法,音色偏好與規格好壞是兩件事。二十年前蔡xx在Pc Magazine與他的網誌寫了那句話,結果全世界就台灣覺得音效卡一定輸外接的。他當年可是有強調因為成本考量,所以音效卡的電源很隨便,現在時空背景已大大不同了。

技術上,現在的音效卡都有濾波穩壓線路,過濾交換式電源的干擾也不是什麼高深技術。

實際上,錄音室都已電腦化,全都使用的音效卡。一般錄音室用的錄音卡也沒什麼想像中的神奇,不過就是幾千塊台幣的東西,不是動不動就兩三萬的發燒品。看看十年前的e-mu系列音效卡,那種規格有什麼能挑剔的? 更何況「這年代」的產品了。

USB介面的音效「盒」,就相關線路與chipset...

相關線路上,也不過是線性電源、或交換式電源,不一定做的比音效卡好。樓主的pc-200的電源可是下足重本設計的。

chipset上,usb介面一樣得經電腦作業系統走pcm架構(DSD亦是利用pcm架構),並沒有什麼高明的。
typist wrote:
我的想法,音色偏好與...(恕刪)


e-mu 不是音效卡,是數位midi 介面。
數位部分,我相信音效卡有優勢,但問題不在數位,在類比的供電跟濾波。
重本在那里? 一個音效ic 比不上一個變壓器,甚至一個電容都不值,那些數位ic,除了op amp,或高檔的dac ic 比較貴之外,其他都很便宜。

typist wrote:
我的想法,音色偏好與...(恕刪)


這個是經典的 usb DAC 電路,一半以上的重本全在電源,整流,跟濾波電路。


股海神經 wrote:
e-mu 不是音效卡,是數位midi 介面。
數位部分,我相信音效卡有優勢,但問題不在數位,在類比的供電跟濾波。
重本在那里? 一個音效ic 比不上一個變壓器,甚至一個電容都不值,那些數位ic,除了op amp,或高檔的dac ic 比較貴之外,其他都很便宜。


EMU,是不是數位midi介面? 這是在玩文字遊戲,它有完整的ADC與DAC,這哪裏不是一張音效卡? 而且,它只是眾多錄音卡的一張。

pci-200比emu重本太多了。去看看emu的照片吧,很簡單的線性電源,有誰說它實測的規格比不上高級的音響? pci-200的電源可是下了很多功夫去做的。還是你認為要看到很多零件才算?

現在三千多的音效卡,規格就很猛了。外接的一點也沒強到哪裏去。
typist wrote:
EMU,是不是數位m...(恕刪)


emu mpu401, 20年前,全世界的midi 錄音,都是用這一張。
後來才慢慢被算簡單的midi 界面取代,公認的標準,現在用的還是很多,有單port,多port。
把midi 卡也算進來,當然覺得用音效卡的很多,這個"很多",大部分是midi 卡。

如果你要覺得現在的音效卡很強,那就很強吧,反正音效本來就主觀,沒聽過背景純黑的usb dac 之前,隨便一張音效卡都可以很強。
類比音樂,沒你想的那麼容易,光是接地,就已經大學問了,加上電源上的各種雜訊,不是一兩顆電容的就可以解決的。
還沒算放大失真,一個12v的pci 電源,作出失真小的放大訊號,那是有難度的。

+-24v 雙電源 比 +-12v 雙電源好, +-12v 又比12v單電源好。電壓大,放大失真才會比較小。

更何況每一台pc 的12v 供電,情況不同,有些足,有些不足,有些還加上吃電很兇的其他周邊或卡在耗電,有些電源供應器又先天不良,這種環境,就單單用了幾個小型電容就想濾波,談何容易。把一個對電源接地都很講究的音效產品,放在一個不良的環境里,又有不良的供電系統來供電,會好那是意外中的意外。




股海神經 wrote:
這個是經典的 usb...(恕刪)


我猜你是視覺系的吧。高級音響裏對線路設計的做法很多。你貼的只是三、四萬的audiolab的產品。十倍價格來到三、四十萬的mbl dac、或burmester dac,裏面也才三端穩壓與兩顆小小的濾波電容。

我想這應該已是常識:零件多少不代表設計好壞。

emu的產品電源相對onkyo的設計就是兩個極端;emu的很簡單、onkyo搞一堆零件。你可以說emu是數位好,但,它的類比數據也是一流,就獨立的dac也不一定是它的對手。

別再拿二十多年前蔡xx的話來延伸了,就連蔡xx現在也沒再那樣說。
股海神經 wrote:
emu mpu401, 20年前,全世界的midi 錄音,都是用這一張。
後來才慢慢被算簡單的midi 界面取代,公認的標準,現在用的還是很多,有單port,多port。
把midi 卡也算進來,當然覺得用音效卡的很多,這個"很多",大部分是midi 卡。

如果你要覺得現在的音效卡很強,那就很強吧,反正音效本來就主觀,沒聽過背景純黑的usb dac 之前,隨便一張音效卡都可以很強。
類比音樂,沒你想的那麼容易,光是接地,就已經大學問了,加上電源上的各種雜訊,不是一兩顆電容的就可以解決的。
還沒算放大失真,一個12v的pci 電源,作出失真小的放大訊號,那是有難度的。

+-24v 雙電源 比 +-12v 雙電源好, +-12v 又比12v單電源好。電壓大,放大失真才會比較小。

更何況每一台pc 的12v 供電,情況不同,有些足,有些不足,有些還加上吃電很兇的其他周邊或卡在耗電,有些電源供應器又先天不良,這種環境,就單單用了幾個小型電容就想濾波,談何容易。把一個對電源接地都很講究的音效產品,放在一個不良的環境里,又有不良的供電系統來供電,會好那是意外中的意外。


參考一下:

1) emu.....只是眾多錄音卡的一張。這邊要說的是現在的錄音室普遍使用電腦+內接音效卡來錄音。如果你真的這麼認為內接的卡不好,請回想一下錄製訊源的方式是用它們。不論是DDD、還是什麼規格,還是得經音效卡類比線路上的ADC去轉成digital。

2) 音效卡.....音效卡、錄音卡、mid卡(?)不是重點,它有多強也是它家的事。重點在於這些卡的規格已非昔日可比。

3) 電壓大小.....電源可以升壓、單電源也可以做虛擬地。對數位線路如DAC來說,該5V就5V、該3.3V就3.3V。對類比線路而言,放大線路的電壓大小與失真大小無關,與輸出動態大小有關。前級的輸出振幅有到2v,就夠讓幾十瓦、甚致上百瓦的後級全力工作了。

4) 電流.....不論是音效卡、或獨立的DAC,裏面不過就是穩壓、DAC晶片、OP與一些電阻。目前最秏電的DAC晶片應該就是ESS9018、PCM1794/1792、AD1955這種電流式的,消秏有多大? 幾十ma,小到一顆3號電池都可work好一陣子。OP有多秏電? 也是幾十ma。穩壓線路秏掉的電流都比這些東西大太多了,一台DAC或音效卡,其實沒秏多少電。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