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純數字功放要普及了嗎?


570 wrote:
日本廠家的確是走在前端..... sharp & sony 都有量產"DSD AMP"


請問能解 DSD數位訊號的數位擴大機是哪一台?
蠻有興趣的。
1.符合本樓主旨條件的

sharp sm-sx1

sony s-master pro, da9x00es,da7000es, & 2ch hi-end amp with i-link input,

我十年前對歐美產品沒興趣研究.


2. 一條龍解碼, 到dac前都維持 DSD SIGNAL, 而非轉換PCM

採用德儀晶片組PCM 1795 '1796' 1791 等 環繞擴大器.

去看各家DAC 介面可支援DSD的都算。


3. 可以"發出聲音"的 D類放大器, 這個很多

=========================

你想知到那一個 ? 方向給你了.

570 wrote:
1.符合本樓主旨條件...(恕刪)


直接解 DSD訊號的,
不要i-link這種特殊介面的。
謝謝!
我覺得第三點理解有誤,純數碼放大器不需要經過DAC,直接把數碼信號通過PWM輸出,而傳統放大器都是模擬信號通過放大器輸出,這個是本質的區別。

模擬放大器由於是模擬放大,對電源要求很高,而且有較大發熱,因此產品的體積不能做小。傳統放大器因為數模轉換這一塊,燒友們追求線材/電源等。純數碼放大器對這一塊沒有特別要求,大家可以不必花大錢在這些配件上了,除了喇叭線還是走模擬信號。

不知道我的理解有沒有偏差。
DSD是不是針對的是AV系統?我主要還是聽音樂的,stero就可以了,聲音慢些,暖些。有朋友推薦比較成熟的是Nuforce DDA-100。沒聽過這個品牌,好像是美國的新品牌。個人目前還是等NAD的D3020。
leoph wrote:
我覺得第三點理解有誤...(恕刪)


我十二樓的回應單純是對樓上11樓的疑問,搞懂這一點,就不會搞不懂我講的
=========================================

應該是我習慣把dac名詞給擴大解釋讓你誤解了。

該"dac"的型態就是d/d+op, 其ic腳位電力能量經過修飾後(看要數位濾波還是類比)可以直驅喇叭

如同 s-master pro 技術搭載 某顆cxdxxxx泛家族晶片, 作為一個協調 前端的各式數位類比訊號來轉換成D類放大技術可以識別的中間者。

全數碼放大的擴大器不一定要吃DSD訊號,他只不過就是減少反覆的d/a a/d


你開頭提到的nad產品用了 icepower放大模組,那他一定需要一個翻譯者來處理 DSD signal


要不你dsd player 直接從 "i-link" out 與耳機 拉線對接,您覺得如何....



nad 現今才推出,晚了日本快十年


ju5888 wrote:
呵呵~NAD總算有一..至於日系品牌~好像沒有很支持.(恕刪)


非也,
Sony好像很早就開始用D類放大
pioneer 從LX-83開始使用,現在已經過好幾代到 LX-86了.
wkh2006 wrote:
非也,Sony好像很...(恕刪)


印象中全球最早推出數位(D類)擴大機的應該是SHARP
資料連結http://www.minidisc.org/part_Bookshelf_Sharp.html

此型號為2003年產品
至於歐美~誰最早採用數位(D類)擴大機就沒有印象了
然後我也知道Pioneer高階環繞AMP有用到Icepower放大模組
除此之外呢?

另外再補充數位(D類)擴大機的一些相關訊息
擴大機的核心價值一定是在放大部位
所以區分型態也一定是看這部份下去歸類
數位(D類)擴大機就是直接採用PWM(頻寬脈衝調變)的方式放大輸入的訊號
所以輸入數位訊號最理想~類比訊號就要再A/D一次
但這都是數位(D類)擴大機
T類是某放大晶片公司自行取名~放大原理跟D類擴大機差不多
而DAC+AMP(A/B/AB類)這種是一體機
不能歸類於數位(D類)擴大機的範圍
ICEpower 好像是 Bang & Olufsen 在1999年做的。

leoph wrote:
DSD是不是針對的是AV系統?我主要還是聽音樂的,stero就可以了,聲音慢些,暖些。有朋友推薦比較成熟的是Nuforce DDA-100。沒聽過這個品牌,好像是美國的新品牌。個人目前還是等NAD的D3020。


看了一下NAD的D3020好像推力不是很夠,標示上也沒很明確,感覺像是AVR的那種標示方式。
這一類的機子好像最近在歐美是Devialet的系列(110, 170, 240)比較熱門的樣子。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