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_0301 wrote:不敢當, dgg ...(恕刪) 數據是一回事聆聽是一回事調出你愛的個性才屌呀!數據接近完美,不一定是你所愛也不一定是美的因那空間是你獨有的是不?世界很多有名的音樂廰,也都各有特性但也不失其聲望
對 Lichtmond 系列的音響性描述 一個字 stunning !大腦也粉操勞,同時接受四面八方傳來的資訊再解碼成 轉圈,跳躍,快速移動,隨機發聲,漸近,漸遠 .....etc宅爸試著關掉幾個後級,切換成 3.1 or 改聽一般 BD 5.1 音樂片 大腦頓時輕鬆不少可知 Lichtmond 音樂資訊量已達飽和, 充份發揮 7.1 超寬頻段 獨立輸出的威力電影特效 不會長時間,密集以 7.1 超寬頻段 輸出, 故聽來輕鬆粉多.同理可證 Lichtmond series 製做到更多聲道 9.1 以上, 可能不適用 ? 聽感太複雜.固定前方音場(舞台)的音樂, 多點收音 應該 ok.(1)吸音良好 or 空間夠大 能消化眾多長短快慢音波及其反射音,不然會糊掉這種音樂,不要留念殘響帶來的韻味......快速擴散更重要(2)駐波被有效管理,減少遮蔽 土砲一定出局, 兩顆以上大尺寸土砲 ? (3)DTS-HD 7.1 只能靠現役 AVR or 多聲道前級 播放嚴苛的音響,空間測試片.
北美有許多 Anthem/Paradigm 用家分享 PBK measurements如下例 (凹陷大於 10 dB),須知 50~100 Hz 為低音樂器 drum,bass 主要頻段這是大宗格局 3~5m 邊長 空間的通病,前方 SW 打到背牆必然的波形Recall 宅爸的圖, 40~100 Hz 相對十分平坦,僅 +- 1 dB 起伏, 算是大空間的優點 聽感 .........錄製優的音樂,或用到 LFE, 低頻沉的深, 深到頓地,聲音往下50~100 Hz bass,drum punch 迎面而來,點到為止, 沒有反射波 加強 or 抵消即所謂駐波效應40 Hz 開始下沉,聽感漸弱 (SPL 沒變,超低頻進入人耳不靈敏頻段, 理同高頻)靠身體感受 30 ...20Hz 就頓地了20 Hz 以下耳朵完全聽不到,人體微感震波若目視低音盆 5~10 Hz 可見其劇烈起伏,非常誇張 !stranger4135 wrote:Anthem PBK...他調整後聽感與原本的差異為何呢?
這一戶 空間條件也罕見的優 (Sub25 user 選此款也暗示空間不小)40~100 Hz 起伏不大,猜測可能有用吸音材 如地毯, SPL 比 factory pattern 低按 : SW 超過 100 Hz 多已 x.over 不須計較.空間能有平滑低頻的特性後, 再大手筆加碼 大落地喇叭 or 怪獸後級 相得益彰 友站有店家替無 DSP 的兩聲道玩家, 配套販售 DRC or DIYers 用 Foobar 插件
ai_0301 wrote:玩家極為重視的一...(恕刪) 宅爸您好! 小弟的空間是屬於第一型(一般房間) 平常聽音樂喜歡把音量轉大,但每次都會影響到在客廳的家人,可以請問如果要貼吸音棉的要貼哪些位置呢?
中高階附 DSP 的 Subwoofer 是一個理想的空間測量工具宅爸叮嚀多次, 音響玩的兇 SW 不要省 !先看一張媒體專業評測的頻響圖, 淡藍色的 SW 曲線平滑漂亮當然這非一般居家空間可及上例的名叭為 Revel Salon 2 (紫色線) 在此種空間絕對優異發揮SW 的 DSP 可以量測空間特性 & 補償, 參考前文這是多聲道切入 的一大優勢, 能立刻了解空間特性空間不好,沒經過校正量測 尤其高價位的大落地,怪獸後級, 大口徑重低音 粉難發揮.通常都是 自爽的形容詞, 搥胸,低沉,有風 ...........商家語言,令人哭笑不得
空間,空間 還是空間宅爸聽著 Vivid Audio 刁鑽的音樂, 突發奇想 從 S8 切換到 SA-30平價叭,窄頻寬,普通線材 低頻表現比預期好 !空間對 一樣有好聲 ^^這種價位喇叭 市場一堆,不值得寫太多空間對, 聲音(尤其低頻) 就有一定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