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就還滿喜歡聽音樂的所以很想組一套二聲道系統來聽聽。

感謝各位大大指教和回覆!!謝謝

補上:
目前空間約4坪多一點。

假設要做六面牆面話,預算只少要多少錢丫才做的起來??


那談談器材把。 目前試聽DYnaudio Focus 220 感覺還不賴滿好的。

剛好有套餐組合。不知這樣好嘛??
Cambridge Azur 851 A綜合擴大機+dynaudio Focus 220
可能在加Cambridge Azur 851C CDP

如果改起他組合但,超過約算了!!

另外請教一下,自己的想法??

(1) Focus 220如果用前後級會更好嘛?有沒有不錯的推見!! 用底價位前好級好還是用好還不錯綜合擴大機呢??
(2) 假設在往上跳一階 選dynaudio s3.4 是否更棒!! 預算要加到更多了 Orz...

(3)30萬整套系統用到 dynaudio那個系統 有更好的選擇呢??




還請各位大大、前輩、先進指教和(指點)小弟一下 謝謝!!


友站 Dynaudio 樂迷 供參考
Dynaudio 家族討論區

按預算比例法則,喇叭應該優先攻頂, 其次是前端

搭配綜擴 or 前後級 能請店家 換機試推 (瓦數是參考指標,越大越貴)
聽聽看 哪一個低頻推的最沉,
讓預算先破表 測試 & 知道 喇叭潛力,心裡有個譜
=> 粉重要唷,不會迷思在 3,4,5,6 one 機仔的微小差異
大跳 10 one 以上級距 抓聽感差異 更顯著


粉多樂迷 會先找暫代機 頂著
隔些時日 銀彈又足時,再來二次攻頂

畢竟 5 one vs 15 one 擴大機 級數大不同.

p.s
順便整理一下電源,弄幾個專用插座






隱藏角色 wrote:
用到 dynaudio那個系統 有更好的選擇呢??...(恕刪)
畢節望族後裔


呵呵, 說了一大串 邏輯其實粉簡單

聽剛好買不起的組合 A+, 確認它比 "買的起的" B+ 好聽許多
Then 拆批購入,Speaker first ,擴大機若有中古 也可考慮

眼光稍放遠, 幾年後 You're in A+ , 無悔於當時 B+ 的決策
就算變富了, 放掉 B+ 改入 A+ 損失較大

畢節望族後裔
剛好跟樓主需求幾乎一樣,
我也是想組一套二聲道,客廳也是大約4-5坪,預算希望在30W。
之前在朋友那聽過,預計要達到滿意的程度大約要有30-40W的預算,
朋友是採用數位音檔+DAC+iPad控制,我還在考慮要不要走傳統CDP播放,
上次有試聽過dynAudio的無線喇叭,不過古典音樂呈現上似乎不夠滿意,
最近會找時間到店家尋找試聽。

題外話,最近剛好也到店家試聽了耳罩系統,大約5-6w就可以組一套DAC+耳擴+耳罩,還蠻滿意的,
只是使用上還不太習慣常用耳罩...




隱藏角色 wrote:
感謝各位大大指教和回...(恕刪)


雖說以220低頻求精不求多的特性滿適合四坪空間

擴大機電流不夠大也是催不出較平衡的聲底

若不想屈就半吊子的聲音表現就只好往下修正喇叭預算

通常十萬的叭要推得平衡且質佳少說得動用二十萬的擴大機

而訊源線材預算得另計

寧可在總預算內求得聲音整體均衡先

日後要昇級全砍了重煉

三十萬.....建議再找找..再找找

海璟工坊


這個主題蠻經典的, 宅爸多分享一些看法

左/右兩種思維
> 對音樂的興趣 會延燒好幾年的 vs 一次搞定,有的聽就好
> 預算 30 以上,可慢慢追加 vs 20 以下,超過會降低生活品質

宅爸對 Dynaudio 沒深入研究, 但各廠產品定位大同小異
入門叫 Focus , 中高階 Contour
(新玩意 Xeo 算 Lifestyle 吧 ? 各廠也有類似產品,但尚未全面 wi-fi )

談談 "左邊一族"
網路有一個例子
學生時代,熱愛聽音樂,吃泡麵存錢, 敗入同學間人人稱羨的 夢幻 8 one 喇叭
開始工作後,存了點錢, 再補了 10 one 前端器材
升官後, 積蓄更多, 線材追加了 20 one
10 年後,高檔配備增加了更多,但是由那個當初 8 one 的"夢幻喇叭" 出聲

可否滿足入門系列 ? 要問自己 左邊 or 右邊
上例應否反過來投資 ?



畢節望族後裔
civic333333 wrote:
雖說以220低頻求精...(恕刪)


不知這怎大大說的,小弟可以考慮,但是否可推見不錯的組合,好讓小弟我直接找店家試聽看看如何!! 謝謝



ai_0301 wrote:



感謝宅爸的指教,很不錯見意!! 我想了很久小弟我會考慮清楚的!
宅爸爸你好


你要玩的不是器具


不是玩數位流

你要玩的應該是空間

宅爸線材的


你可以自已玩自已diy線


這樣就知道線貴不代表好

簡單來說你是被音響玩

不是在享受音樂如何溶入

貼膠代在訊號線那看敏不敏感

在拉叭中間放水杯看看

拿一顆鏍絲放在擴大機還是電視付近看看

拉叭移一下做記號有無差別

如果你花50萬有100萬的聲音這是很常有的

不要在大手筆花了

當器具有一定的水準的時後就別在一直換硬體了

金大大 wrote:
在拉叭中間放水杯...(恕刪)
喇叭中間放水杯這是作什測試用?..

Azoo366 wrote:
喇叭中間放水杯這是作...(恕刪)


也不是什麼神奇秘技啦^^

只要不是太粗的圓柱體

擺在兩支喇叭中間時

會讓兩支叭之間的高音聲波繞射干擾被打散

坐皇帝位聽時系統真正的高音質感與細節便會顯現出來

此時如果系統聲底原本就不夠厚實的話聽起來高音會變乾不夠潤澤

做為檢測調音方向還滿不錯的法子

樂音小林有在賣的高音單體側貼片也是相同作用
海璟工坊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