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是個初入音響的初學者,不懂那些數據分析也還不太懂一些音響形容術語,但經過這個週末的試聽,搭配第31屆音響大展的試聽片曲目解說,大概初步明白音響的形容術語,小弟就以一個初學者的觀點,來分享試聽3天的心得.....收到貨時嚇一跳,箱體真的很大打開後,包裝保護的很完整,上面是配件盒喇叭又用2層塑膠套包封準備PK(左喇叭照)準備PK(右喇叭照)因為是客廳,所以我用SONY環擴(DE545)small_san 老闆送的角椎小弟的擴大機可接可切2組喇叭,為了準確的比較每首歌內的每一小段的音感,小弟我每播放每首曲目30秒,倒帶再切另一組喇叭聽這30秒,就可非常明顯感受到2組喇叭的不同『高音清晰響翠,低音Q彈不混濁』是我對這對喇叭的整體評語,分音器的切換非常的明顯,切上面高音較突出,整體動態的層次雖沒有切下面來的好,但較為柔和柔順,就像吃清燉牛肉麵..切下面動感變的很強.澎湃有勁,可讓這對不是以暖聲為主打的叭,稍微厚聲一點,就像吃紅燒牛肉麵..切上切下明顯到,我覺得切上像陳綺貞,切下就變張惠妹....其實一開始二對喇叭PK的聽,個人覺得很奇怪,明明大大的喇叭不論在鋼琴琴鍵的迴盪聲或鼓棒敲木邊Q彈聲或背景三角鐡樂器的清翠聲種種細節豐富度都優於小弟這對應該有10年歷史的B&W MONITOR SERIES II,但唯獨一向輸它的,就是不論大大喇叭再怎麼聽,就是沒有B&W MONITOR SERIES II 暖和,我想這就是聲底的不同,非常非常的明顯二叭聲底的不同,喜歡偏冷聲底且要求細節豐富的,大大喇叭算不錯!喜歡偏暖聲底的,用大大喇叭可能要透過擴大機調一下囉...總之很開心終於能測出我這對喇叭的特性,再次謝謝大大推出的測試方案,我想大大應該是個很大器的老闆,回信態度誠懇務實,相信以這種態度,未來公司前景不差,祝未來新品上市銷售長紅...PS:未來上市,盼能針對曾經借測過的網友,給予折扣,那就更棒了...哈哈哈
木統豬 wrote:小弟是個初入音響的初...(恕刪) 切上切下明顯到,我覺得切上像陳綺貞,切下就變張惠妹....用這種方式來形容,小弟還真是想都沒想過..有你的!分音器就像是喇叭的靈魂,可以左右喇叭的表現甚多,RANGE也很大,一般買家都只注意音箱或單體的外觀或材質,其實分音器的配置也佔相當大的因素。換而言之,所謂"原廠分音器"並非"絕對"值,應說是該廠家對該商品所作的定位。因此我們不想拘泥於以往呆板的作法,期能給玩家多一種不同的感受。其實我們借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兩組分音器可以在玩家心目中達到"不分上下",說不出來那一個比較好或是哪一個比較差,但又非常容易感覺到明顯的差異,也同時都能滿足玩家的聽覺。玩家如果能輕易選擇出兩組分音器的優劣,那我們就必須再改進,希望玩家們能了解我們的意思!
small_san wrote:這個不得不誇讚一下...(恕刪) 小老闆您過講了....小弟要補充一下我所形容的”分音器切上切下明顯到,我覺得切上像陳綺貞,切下就變張惠妹”並非說明分音器的優劣,陳綺貞與張惠妹各有不同風格,切上切下確實能滿足玩家的聽覺,真是好樣的一對喇叭設計!
多謝版大small_san帶來這對試聽喇叭來台南,本來預計6/22晚上去台南安平評鑑賞這對喇叭,但後來改為下午,聽過之後總該寫篇心得報告交卷。之前聯絡上版大之後,版大說他的CDP剛好故障,因此CDP由我自備,本來我想把自己的喇叭帶去做比對,但汽車在保養廠維修無法使用,所以騎機車僅帶了一台CDP.....其實是CDR。這次喇叭鑑賞的環境約4坪不完全密閉的空間,搭配的擴大機是版大自備的QUAD 99,播放機則是我自己的CDR,這台播放機是新竹市號角之家黃先生調音的作品,內建光碟機是一般電腦使用的CDR,外觀普普,但聲音表現不凡。如此搭配試聽之後,我的看法的與之前試聽者有些不同,我認為不同的原因可能在於前端器材對於聲音的影響。因為現場沒有比對的喇叭,加上小弟不夠專業,對於如此精細的測試評分是有點困難,所以僅將試聽結果未經整理,隨意以直覺的方式表達。首先就外觀來說,這對喇叭外觀蠻高大的,搬起來也蠻重的,我覺得它再高一些就能當落地喇叭了,以這種高度放在低矮的櫃子剛好,稍微高一點的櫃子就不理想。分音器切換搖桿在上:試聽的第一首是渡口,鼓聲敲下去的聲音很紮實有力道,反應速度快,鼓聲有尾韻,鋼弦吉他的聲音擬真度很不錯喔。會不會冷調?人聲會不會薄?會不會沒韻味?.....我認為不會,關於這點,與前端器材應該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我帶去的CDR音色類似LP,人聲調理的相當有韻味,這種味道直接被這對喇叭給播放出來,所以我認為這對喇叭聲音不是冷調,它的聲音中性,應該是很能反映前端器材的聲音。感覺不對勁的是,在4坪的空間裡低頻過多造成聲音通透度受影響,中低頻比較糊,此時我觀察該喇叭前後各有一個反射孔,我問版大是否可以把反射孔塞起來試看看,因為反射孔可以增加低頻,但也會影響聲音的通透度,於是他拿出海綿塞在喇叭後面的反射孔,結果情況改善不少,聲音聚焦度也比較好。樂器的測試:因它用了兩個金屬高音單體,我本來有點擔心小提琴聲會不會飆過頭,會不會刮耳,播放一首小提琴音樂試看看,結果沒有刮耳的不適感覺,可見喇叭的設計者在高頻的調整有注意這一點。再播放一首鋼琴獨奏曲試看看,果然不出所料,鋼琴音樂是金屬高音單體的拿手好戲,琴鍵敲下去那種重量感擬真度很高,聽起來就像大型樂器的形體,讓我覺得這才像是鋼琴的聲音。因為感覺它低頻蠻有實力的,播放鬼太鼓給它操看看.....不是開玩笑的,真的很猛,暫態反應表現優異,鼓聲飽滿有力甚是震撼,有拳拳到肉的感覺,這似乎不像是5.2吋低音單體發出來的聲音。再試試大編制交響樂,大編制音樂當然音量要足聽起來才會爽度十足,當播放魔戒時,中小尺寸單體的弱點立即顯現,首先就是低頻量足,但單體口徑不夠大就少了寬鬆度,大編制場面音場的開闊度受限,再者樂器齊鳴的高昂氣勢中,音場有點亂無法做到樂器層次分明的程度。隨後版大以其自備的音樂撥了幾首不同類型音樂讓我聽聽看,感覺聽爵士風格的音樂聽起來輕鬆還蠻對味的。人聲的測試:當場試過幾種不同的女聲,包括蔡琴、江美麗、潘越雲、夏川里美,人聲都不會有毛刺感,都能播出CDR的人聲味道。分音器選擇搖桿向下的聲音也試過,味道確實有些不同,稍微暖調一些,聲音更厚。如果要我選擇,以我的偏好會選搖桿向上的分音器,聲音比較鮮明一些,給它適當調音的前端器材也能播出有韻味的中頻人聲。以版大的擴大機搭配我的CDR試聽結果,這對喇叭聲音頗有高級貨色的質感,用料應該不差,QUAD 99擴大機的力水很足,在大約4坪的空間推動這喇叭游刃有餘,5.2吋單體的低頻能量與下潛度的表現出乎預料,甚至在小空間裡過量的低頻造成混濁,必須用海綿塞反射孔調音,以其聲音的走向是中性解析良好,形體刻畫強,容易反應前端器材的特性。試聽之後我提供的意見是測試時除了擴大機列入參考,訊源如CDP或以PC當訊源的播放軟體也應該列入參考,因為這種訊源的變數太大了,在聲音的調整方面,我覺得讓高音再柔細一些,小提琴的質感會更好,中頻人聲可以甜一些聽起來會更有fu。版大以提供試聽的方式接受批評指教,我是抱著肯定的態度,所以才會想去試聽看看,因為我很忙文章未整理所以內容有些亂,當時忘了用手機把鑑賞時的搭配器材拍下來,為了說明帶去的搭配器材,我把自備的CDR播放機拍照PO圖做個交代。
conika wrote:多謝版大small_...(恕刪) 感謝conika大大的批評與指教,小弟已經將借測評分表加入訊源的項目囉!我們將於本梯次借測結束後,綜合所有玩家的建議,並對商品作適當的調整,再進行第二梯次的借測活動,期待版上玩家不論資深、淺,都能不吝給予指教,謝謝!提昇借測風氣,對於廠家或買家都有實質上的幫助,還請大家踴躍報名!conika大我有拍啊...!不過沒拍到器材...
聽音樂是快樂的,寫作業是痛苦的...不過人家黃先生遠從高雄開車專程把喇叭送到小弟家讓小弟欣賞如果不提供一些意見也未免說不過去了測試的時間是下午1:10至5:30空間大約6坪,擴大機瓦數120W測試時擴大機最大開到9:00鐘方向,推力足夠比較器材的喇叭有兩組一組是 RUARK ICON另一組是 Monitor Audio PMC-702RUARK 的喇叭調性是平衡,高音柔和不刺耳MA的喇叭是黃金高音(低音單體也是金色的)解析度很棒,管弦樂及琴聲表現突出,人聲偏冷本次實測的主角當然是版主帶來的大傢伙(不輕)低頻的部分就像前面幾位前輩分享的一樣量感十足,拳拳到肉,不贅述。差別在或許是因為小弟之前都是聽一個低音單體的喇叭所以感覺上這組喇叭的低音分離度不夠會有一種,閉上眼睛也可以感覺有兩個低音單體的錯覺高音的部分,剛開始測試的時候,以寶麗金的2V1G人聲測試在小弟原有的器材中表現的很中性,聽起來也很像真人的聲音但接到這次實測的主角時,有種"演唱者在緊張"的感覺加上昨天睡眠不足,讓小弟的聽感也緊張了起來此時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當我把這種感覺告知黃先生,他立刻拿起工具,現場就改了一顆電容這種壓迫感馬上消失了80-90的程度(還是有一點點..)蔡琴的月光小夜曲,人聲渾厚,蟬鳴蛙叫聲歷歷在目解析度相當不錯,但蔡琴的嘴巴好像比小弟在用原有喇叭來的大...了不少許茹芸的如果雲知道,這首歌曲是當年令小弟聽到雞皮疙瘩掉下來的曲目在此次測試中,應該是大約達到當年的8-9成的感動度"如果雲知道.."那一句飆上去的時候,人聲高音有點毛躁的現象或許是前端器材未能將意境達到至高境界,而未竟全功其他另外幾首大陸女歌手翻唱的歌曲,都能表現生動活潑,音樂性十足對於神奇切換開關的感覺是,往上切,音場變遼闊,但解析度降低,像是加了echo往下切,結像度增加,人聲表現時特別明顯。這次的測試除了黃先生本人外,還有另外一位鄭先生對高雄的音響廠商也蠻熟悉的,可惜話不多,測試的時候也鮮少發表感想(還是因為我話比較多,所以沒機會講呢)小弟對於喇叭的想法感覺是各種喇叭都有不同的調性,都有專長的領域所以會希望擁有較多組的喇叭來滿足不同類型的音樂而黃先生這次提供的喇叭有"調整"分音器的功能這算是提供了想要適應不同調性音樂的使用者一種相當方便的功能。如果能將分音器模組化,且接頭做在喇叭端子上方在享受不同類型的音樂時,配合不同設計的分音器模組那應該是蠻不錯的最後一點,也是之前網友提出的希望黃先生所屬的設計團隊能夠提供購買器材的優惠給予認真測試及發言的網友(像小弟就是啦)也祝黃先生早日測試完成,敲版定案,設計出貴公司理想的產品造福廣大的音響同好啦
小小毛4321 wrote:聽音樂是快樂的,寫作...(恕刪) 專業補土的來囉~~是圖!小弟覺得這次借測者>>毛兄的興趣應該是買喇叭,家裡小小視聽室就有四對,聽到一半突然不知道從哪裡又生出來一對,據本人猜測應該不只這些,應該還有.....對於毛兄的指教,先稍微解釋一下喇叭的低音分離度不夠:個人猜測是因為喇叭離聆聽的位置太近了,目測應該不到兩米吧!這麼近難免會有從兩個位置發出聲音的感覺,再往後一點應該能改善,不過您可能要坐到窗台上吧....!"如果雲知道.."那一句飆上去的時候,人聲高音有點毛躁的現象這小弟猜測是因為前面您說"緊張"所以把鋁帶高音修了,但沒有去修鈦高音的結果,以致於鋁帶高音蓋不住鈦高音的毛!今天沒帶電烙鐵,不然剪一剪就好囉!您的多分音器模組建議,正是小弟個人向我們公司及長官積極爭取的事項之一,應該沒問題,看小弟怎麼"盧"而已,有您這篇當靠背,應該在不久的將來.....會有希望!(這需要開模的...)至於說到優待,喉嚨卡住......<當然是有啊~數字大小的問題而已,這小弟會"儘量"爭取到能讓您們記得我很久很久的優惠><咳!喀..呸.!..>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相信這樣大家都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