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GMPOWER 2.1套件開工


ppastudio wrote:
不同於GMPOWER...(恕刪)

真是不錯的架構,尤其是那個機箱..............
這通常是DIY最弱的部分.
但是喇叭端子會不會小氣了點,如果玩Bi-Wire的就頭痛了.
代貼網兄後級試聽心得

某DIY GM後級 對上 DORA後級試聽比較。
說真的,我覺得這台DIY GM後級的聲音還真的是蠻不錯的,
只是DORA後級又更勝一番。
我覺得差距為一直可以遠遠的看到車尾燈的程度。

------------------------------------------------------------------------------------
小弟加註:

(借用網路圖片)
這台DIY GM後級在網路上的資訊還蠻多的
有興趣的網兄可自行搜尋

據另一位同時有kRELL ksa250,這台DIY GM後級& DORA後級的網兄表示
這台DIY GM後級的聲音表現是勝過 ksa250的


(借用網路圖片)
ksa250的放大模組
其實DIY是可以用較低的成本來達到高價廠機的聲音水準
但不可諱言的
DIY機器在二手市場的流通性較廠機差
所以我的想法是要DIY的話
就要一次攻頂,做到HiEnd等級
有這樣的聲音表現就不必經常換機
而機器也有長的使用年限
-----------------------------------------------------------------------------------


以下的結果,基本上就是我和我老婆的聽感,
因為個人不算太金耳朵,也沒有用過真的超貴的器材,
有時也聽得不是很認真,僅供參考。

環境:
台北小公寓,有做兩側的擴散和後側及上側的吸音
有用2mm的電源線從配電箱拉了兩條電源線
KEF Ref103.2 有加上灌小鋼珠的腳架
PPAstudio 前級
PPAstudio 1541 DAC
PPAstudio 普通版的數位線
訊號線UCC訊號線R-One
Shark 206 喇叭線


------------------------------------------------------------------------------------
小弟加註:

(借用網路圖片)
KEF Ref103.2使用KEF經典的喇叭單體
雖然這對喇叭的電氣規格比不上現代喇叭
不過規格高不代表聲音就會比較好

早期的英系喇叭之左右側板多半使用原木
前後上下才使用密集板
加上這對喇叭已RUN了多年
所以要不好聽也難
但早期的英系喇叭內部使用的配線較為普通
若能將喇叭內部的配線升級的話
會有不錯的改善幅度
------------------------------------------------------------------------------------
未完待續.....

比較一:
軟體: Lang Lang, Live in Vienna, Track 2-4

DORA後級 On 小黑電源線On 普通延長線 On 超老舊壁插 On 直接放地上==> 聽起來超級無力,証明差距並沒有可以打敗電源Source的程度。

DIY GM後級On 2mm電源線拉過來直入後級 On 黑金石 On 工業橡膠墊
==> 聽起來比上一組好,不過還是有點虛。

DIY GM後級 On 2mm電源線拉過來直入後級 On Vibropod+Cones On 黑金石 On 工業橡膠墊
==> 比上一組大有進步,密度感上升了,不過低音鍵會亂掉,會聽起來連成一片。

DORA後級 On 2mm電源線拉過來直入後級 On 直接放地上
==>和上一組比起來,明顯的是不同走向的聲音,不過還是比較優,
包括明顯的聽得出來"較低音鍵"在彈什麼,而且變成有兩個聲部互相輝映,
上一組聽起來,比較像是主角很強,配角弱了一點的感覺,配角會跑不見。
這一組較低音鍵的部分,每個顆粒,強弱的對比都很清楚。
不需要仔細聽,較弱的音就有躍於眼前的感覺。

--------------------------------------------------------------------------------

小弟加註:
朗朗這張是加盟索尼音樂(Sony Music)後發行的首張現場實況錄音
錄音地點是與紐約卡內基音樂廳齊名的維也納金色大廳

朗朗詮釋的貝多芬開朗流暢,神氣活現
呈現出不同風貌,相當值得一聽

Sony入主TriStar後
以Sony自身的硬體設備配合TriStar的錄音後製經驗
所以在影音的製作品質得到很大的提升
(電影的製作成本高,所以聲音的品質也普遍比一般的CD高)

這張CD的音樂性與音響性俱佳
除了好聽外,用來測試音響器材也很合適


這台DIY GM後級是以現成的機箱配合放大模組與變壓器裝配而成的
這樣對於機器的諧振是無法處理的
所以必須挑選合適的墊材下去配合使用才能得到較佳的效果
不過世面上的墊材百百種,每種的聲音特性都不同
Vibropod+Cones 已是市面上評價不錯的墊材
不過即便能使聲音的密度感上升,不過低音鍵會亂掉
所以還不是全面性的改善

事實上,世面上的墊材通常是有一好沒二好
所以DORA後級的腳墊與機箱是一體的設計
能將機器的諧振向下方導引透過六角形的腳墊接地
所以即便DORA後級僅是置於地上
也能展現出強大的動態範圍與有層次的聲音線條
所以較弱的音不會被強音遮蓋掉,低音也不會糊掉
------------------------------------------------------------------------------

未完待續.....

比較二:
Tchaikovsky:1812 Overture (New DSD Recording)Kunzel
Track 2: Polonasise from Eugene Onegin, Op.49

DORA後級 On 2mm電源線拉過來直入後級 On 直接放地上
==>聽起來的話,音場是可以像兩邊的喇叭後方延伸蠻大的距離。
聽起來就是每個樂器都各司其職,到後半段的部分,音象也是很穩定。
音色聽來比較飽滿。

DIY GM後級 On 2mm電源線拉過來直入後級 On Vibropod+Cones On 黑金石 On 工業橡膠墊
==> 音場聽起來蠻寬廣,不過深度比上一組差蠻多的。
音色聽來比較亮,也比較薄一點點,不過感覺是蠻刺激的,聽感爽快。
但到後半段比較熱鬧的部分會聽起來百家爭鳴的感覺。

--------------------------------------------------------------------------------
小弟加註:
這張也是奇葩
從我讀書時的LP賣到現在的 DSD Recording
不過這張DSD Recording我沒聽過,
想必應該仍是維持Telarc一貫的大動,高音壓的風格
所以用來測試音響應該也很合適

DORA後級設計時即把擴大器的推動能力放在優先的考慮條件
擴大器的推動能力足
才能在樂團各聲部齊奏時
仍能保持音象的穩定度,各聲部的定位良好不會飄
同時還有厚實飽滿的音色

通常來說若是把機器的音色調的比較亮的話
聽起來音場會比較寬廣,乍聽之下會有比較討喜的聽感
但對我而言,我認為機器還是要有有自然平順的聲音表現
因為機器是不可能無中生有的
高頻突出的機器一定是靠著衰減中低頻才能達成
反之亦然
而不去刻意強調低頻或高頻,
而有著平順聲音表現的機器才能久聽不累
也才是一台好機器
------------------------------------------------------------------------------

未完待續.....

比較三:
AEON N. Paganini 24 Caprices Tedi Papavrami 現場版 Track 1,2
(這一片是新天新地買的,應該是可算標準錄音了)

DORA後級 On 2mm電源線拉過來直入後級 On 直接放地上
==>可以聽到錄音環境的空氣流動的感覺,和樂器和樂手的表情。
泛音明確,空氣感非常的飽滿,聽見了絃樂的細小動作,也聽見了空氣的共鳴感,
可以了解到為什麼別人說這家的錄音是個寶。

DIY GM後級 On 2mm電源線拉過來直入後級 On Vibropod+Cones On 黑金石 On 工業橡膠墊
==> 比較聽不到錄音環境的空氣流動的感覺,聲音聽起來比較刀光劍影,樂手表情較淡。
泛音不明確,聽感較利而硬,空氣感低。需要去想像,為什麼別人說這家的錄音是個寶。

以此首AB test,老婆在第二秒就說了一句,差超多的。



--------------------------------------------------------------------------------

小弟加註:
這片CD屬近距離收音錄製
聽起來小提琴的音像稍大一些,琴身的共鳴明顯
整體音色有那種酥麻的感覺,也就是一般說的有松香味

現場錄製CD的聲音豐富,包含許多有的沒有的雜音
這些雜音構成了完整的空間資訊
用好的機器播放音樂,能夠呈現出所有的訊源內容
這樣的話才可以感覺到音樂是充滿著整個空間
這種感覺與音樂會現場的感覺相同

DORA後級靠著機箱機械接地將機器的諧振抑制掉
所以能夠將訊源端完整的情報傳遞到喇叭
在播放這片CD時的松香味濃郁
音樂會隨著空氣自然地波動,而展現出豐富的音樂表情

一般來說古老錄音的音質會比近代錄音來的普通一些
所以播放古老錄音要好聽的先決條件就是
機器的頻率響應就不能有扭曲,必須要很平坦
同時也要能夠重播出古老錄音的所有細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czOB0uANHo
Uriah Heep擅長利用各種聲響來營造出歌曲的氣氛與意境
1971年SALISBURY專輯內的The Park (track2)尤其如此
不過這片CD聽起來的聲音乾澀,聲音的感覺與LP相較是比較差
所以播放這片CD就需要一台中性平衡,且能再生出訊源所有的聲音細節的後級
----------------------------------------------------------------------------------



Philips Great 50 Recordings
Listz SONATA in B Minor, Claudio Arrau
Track 1
這一首,充滿了強奏。
測試環境同上,只認真的聽了DORA後級的表現,鋼琴上的差異其實和之前差不多。
不過DORA後級在音象穩固性上的表現即使在這種超老又加味的錄音上依然領先。
DIY GM後級的低音會變成一片大海一般,高音也因為泛音較不足,生動感較差。
整體加起來,就變的氣勢很強,但是聽不太清楚細節。
DORA後級的低音鍵刻劃超級清楚,一個鍵不會壓過另一個鍵,強音不壓弱音。
而且強音也不壓強音,這點在GM後級上完全區分不出來。
高音的泛音漂亮,水分超足。

總體而言黑盒子後級不容易亂掉,放古老錄音好聽,放近代錄音更能發揮近代錄音技術的好處。
--------------------------------------------------------------------------------------

小弟加註:
阿勞的演奏含蓄內斂
即便是如李斯特這般狂放不羈的作曲家
阿勞的詮釋聽起來仍是一貫的純正嚴謹
內斂的感情透過豐富的音色而呈現出金碧輝煌的古典風格
聽阿勞的演奏就好像欣賞一個完美的藝術品一樣







感謝網兄的測試心得
由測試心得看的出網兄是位資深的樂友
雖然文中是兩台後級的比較
不過其他的網兄們也可將內文的結果當做選擇後級的參考與條件

這位網兄最先是先使用6010E前級
基於前級的使用經驗尚可
所以繼續將DAC更換成DAC1541
因為效果不錯
爾後才有興趣進行DORA後級的試聽
或許一開始更換前級時,網兄並不能體會到6010E前級全部的優點
但隨著DAC & 後級的升級後
6010E前級的優點也會越發明顯
這時若再換回原本或其他的前級時
就可發覺6010E前級足以當成監聽級的器材

以網兄的環境來看,其實已有了相當的水準:

台北小公寓,有做兩側的擴散和後側及上側的吸音
有用2mm的電源線從配電箱拉了兩條電源線
KEF Ref103.2 有加上灌小鋼珠的腳架
PPAstudio 前級
PPAstudio 1541 DAC
PPAstudio 普通版的數位線
訊號線UCC訊號線R-One
Shark 206 喇叭線

對於空間方面我的建議是
喇叭的後側及上側改成吸音,不要做擴散
兩側及聆聽位置的後方均做擴散處理
這樣可以呈現出更完整的音場

對於器材方面我的建議是
CD訊源加裝超級時脈&銀線脈衝變壓器
線材部分也可再升級
同時DORA後級置放於黑金石+工業橡膠墊之上

經過這樣處理之後
DIY GM後級大概就會連DORA後級的車尾燈都看不到了

DORA後級的推動能力很強
市面上的喇叭只有極少數推不動
台南陳先生用DORA後級推4音路5單體 的主喇叭照樣虎虎生風,毫不軟腳
但Avalon就是屬於極少數難推的喇叭
所以應付Avalon就必須用上MONO版的DORA後級

圖中是使用四顆變壓器的MONO版DORA後級
可以傳送超過800W的優質輸出功率到喇叭
更可應付喇叭阻抗低到1ohm時
仍然維持高阻尼因素
堪稱中土DIY世界最強悍的後級

但功率大的先決條件是不可犧牲到機器的音質
所以MONO版DORA後級利用三塊超厚的T6鋁合金
將整個機箱格成四個chamber分別給放大模組,喇叭保護器及變壓器使用
機箱強度可以和JRD的磚铣全鋁機箱比擬
這個機箱除了能夠隔離四顆變壓器的強大磁場干擾外
同時也能抑制變壓器的震動
所有信號&電源路徑都是最簡短,合理且能抵抗干擾
所以MONO版DORA後級雖然有劍齒虎般的氣力
但也也保持如同小貓般的超低噪訊與寧靜度

有網兄問到使用四顆變壓器&八顆變壓器的 Mono DORA有何差異
(2+2共四顆,4+4共八顆)
因為推動喇叭主要靠的是後級的輸出電流
增加變壓器可以增加後級的輸出電流
以Avalon來說
在某些頻率時,喇叭的阻抗可能低於2ohm
此時後級要有四倍的輸出電流才可保持頻率響應的平坦
所以才設計了八顆變壓器的 Mono DORA

雖然加大輸出電流很好,
在聲音的溫暖,厚實與音像的穩固度上鬥會有提升
但是在實際的使用上是會有些限制的

因為八顆變壓器的 Mono DORA每台需要15A約1600W的供電迴路
兩台就要30A的供電迴路
而一般的排插只能供應15A的供電迴路
電源插頭,母頭,插座的最大承受電流也是在15-20A
所以使用八顆變壓器的 Mono DORA時
供電迴路必須特別配置以維性能&安全上無慮

八顆變壓器的 Mono DORA每台的最大輸出功率會超過1200W
此時若是喇叭承受功率不夠
又將音樂開的超級大聲時,喇叭就會有損壞的風險
所以除非是像極少數特別難推的喇叭外
四顆變壓器的 Mono DORA每台最大輸出的600W功率
已足以應付絕大多數喇叭的需求
而四顆變壓器的 Mono DORA每台需要7.3A約800W的供電迴路
一支排插就能供應兩台DORA的供電
供電迴路也就不需要特別去重新設置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