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超值青雲數位音效擴大卡 改裝PART2 改盒裝

呵...這麼剛好...我也是有些想法就自然的打字出來了..

有人是花錢去買器材來入門,有人是用DIY的方式來入門,如果玩音響這個東西有級別的話,從入門到高級,試問..要換過多少機器,聽過多少機器,投入多少金錢和時間等等....入門有點像從幼稚園<-- 適應團體生活和''玩''的階段開始的,不小心做錯了什麼事也沒什麼責罰,最多是罰站或被告誡一下....因為入門用玩的心態會比較容易讓人接受在這種狀況下就算是事情錯了也比較能輕鬆以對,這樣以後也才能勇於嚐試新的事物,再者將來如果要換器材時才會知道內部有什麼東西的機器聲音大致的走向,來作為購買的參考..因為以電腦為訊源的人越來越多,USB DAC這個產品才在近幾年有了極速的發展,相較於五,六年以前呢.....?我想那時應該是先有廠機的出現,越來越多人使用後感覺雖然不錯但在廠機太貴的情形下<--供需和稀有性,於是套件出現了....既然要玩套件就可能需要一些基本的知識,那時我不認為有多少直接購買廠機的朋友會對自己使用的廠機去拆機做更進一步的了解,反正就是買了一部機器,這部機器可靠,穩當,聲音好<--有點像電腦初學者.....這樣而已.....等有些認識後就知道用AMD和用Intel架構的差別,等級,可以做些什麼事?無法達成什麼事?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有一部歐美知名的耳擴,售價上萬元,直等到有人拆開機器一看.內部線路和零件簡單的驚人,這時克隆版的套件出現了,但不管怎麼的仿它的電路,零件就是無法仿出超越或和它一樣好的聲音,為什麼?因為廠機Know how...零件是配對過的,所有的鍚可能很不一樣,用的是搭棚的方式 等等....但以C/P值來說也許在以聲論價的音響世界就是有人認為有那個價值...
個人不想用太嚴肅的角度去看待音響這件事情,把一件事情搞的太認真時就很有可能失去了它的趣味性了...

不輸5000千元的廠機這個部份是單指已改的卡''音色''來論定,完全沒有談到其它解析,動態,音場等部份[個人配備為噴火2 USB DAC OPA2107SM,接莫邪2010數位音效卡同軸,JVC UX-2000主機當擴大機},以配備而言還蠻低階的,當然了每個人的喜好不同,我個人喜歡的音色其他人不見的會喜歡,超值的是以卡本身的價格網拍不到300元,如果拿來當電腦訊源的CP值來說是相當高的,如果拿來做為DIY改裝實驗就算壞了也不會心疼,至少在試的過程中可以親身體驗換了某些東西或改了某些東西的變化,個人是認為這也是一種花費少又有趣學習的途徑....換個角度看這件事就像對岸所說的 ''打磨就在於折騰 ''....

坦白說,我的口袋太淺,剛入門就要花錢去買知名廠機或二手發燒機,目前我捨不得花,寧可花些小錢先了解音響這東西.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人家廠機就算用料不怎麼樣但就是敢賣那個價格,我想是有他的原因的,第一,廠機至少比較可靠,每個焊點都實實在在的,第二 電路設計會比一般的DIY套件合理並恰當 第三 就是售後服務了 第四外觀強太多了 第五 不用去debug 第六 脫手容易 等等....

以cfw2214k大來說,他本人是玩真空管的機器的,應該也玩過一些機器,不會買不起廠機,但卻偏偏對這小玩意感到有趣而去改它,真的太爛的東西去改它也沒意思.......就像我以前透過改創巨CT4700這張100元的二手卡,那張卡是一張少見推力很大的聲卡,尤其是低音的部份真的是推的又重又沈,找到適用Win 7的驅動後.就只把貼片式的JRC5532改成可換OP座,從這裏我知道了某些OP的特色,音質,音色,解析力,方便我以後選用OP的參考方向也開始了解了所謂內建音效和另加音效卡的差異,還有所謂的SRC是什麼?...,就像這張音效擴大卡一樣的道理....''會去改它就是因為它還值得改''並透過改的方式可以學到一些經驗....至於改多大就是個人對這個東西的認知了....

音響的東西以我入門粗淺的體驗真的是門大學問,每個人都有他的一套,若不是這樣,販售音響的商家要如何生存,高級的機器坦白說我聽過的真的不多,只有朋友的機器和去佑昇時在那間堆了近十對喇叭和管機的試聽室內聽的真空管的機器,如此而已,算是井底之蛙吧...

音響的機器 誠如您所說的 ""電源比你想像中的還要重要 "" 這個體認是我在把閒置的一對DIY喇叭售出時買家帶自己的機器來我家試聽時體認到的,原本我的機器推那對喇叭低頻在40hz時,小聲到像蚊子沒啥感覺,結果賣家用自己的USB DAC,超迷你的擴大機和比前兩樣加起來還大至少四倍體積專用的電源下輕輕鬆鬆把它給推到比人說話還大聲的量,底氣超足的感覺,買家還說沒想到4.5吋的單體喇叭低音還可以推到這麼好...所以喇叭賣出時有點小後悔......

單就對音響的認知來說,像我朋友用的機器是價格不菲的高檔機器,是他鄰居鴨片粉圓創始店的老闆過世之前全數送給他的,印象中有法國的和英國的機器.全是晶體機吧,其中還有一台YAMAHA的混音器,麥克風,專用電源等等....應該是那老闆以前有用機器唱卡拉OK的樣子..好吧...我朋友用了好機器,但CD碟片沒幾張,好大個又氣派放在電視矮櫃兩側的三音路書架喇叭也沒放腳錐,也不知道自己的機器好在哪?特色在哪?喇叭,機器,線材要Run in後才會有更好的表現等..就我的觀點來看,真的是可惜了那些機器....不敢說自己有多懂但我想....這就是對音響認知的差別........我想差距在於''有些東西是非必要但重要''這個觀念的建立.....這個就只有自己親身體驗過才知道....

認識音響這個未知的領域用什麼方式最好呢...個人以為是用''玩''的方式來入門做為途徑是蠻不錯的,如果能用花錢最少又可以用玩的方式來入門,來親身了解換了什麼電容會有什麼感覺,換了什麼焊鍚會給你什麼感受,換了什麼線材會有什麼體認,供電使用內接和外接時的差別,電路板上用了什麼晶片,和其它的比較是如何的,優缺點在哪?可能的限制在哪?用這種廉價到不行的小東西是很好的選擇,當然前提是要先有一對敏感度夠高的喇叭....

通常真的有玩音響的朋友都有專用壁插或電源再加上數套機器,數對喇叭,數條的發燒線,腳錐,喇叭架,,自己喜歡的發燒天碟..等等...這些配備有些是基本的有些我想也是在和其它機器比較過後知道它的優缺點才會購入的吧,這就是經驗累積.....除非他口袋深不可測,隨隨便便買個機器都不用考慮...

我想會看這篇文章的可能多半會對自己動手DIY有點興趣的朋友吧,DIY的樂趣在發現''可能性'',不諱言的當然也會有失敗的''可能性''如果是廠機一般人如果要入門可能不會這麼輕率去改吧,因為要顧慮的地方比較多,如喪失保固,失去原本的音色音質,轉手時只能賤價售出,改壞了就毀了...把這張卡姑且看成是半套件,在未改前聽個幾天,然後再動手去改,這樣才知道差別在哪?只是感覺要入門認識一個東西有一個不錯的方式,這個方式不是別人給你什麼你就去接受什麼,相反的經由自己動手的過程親身體驗其中的感受會比較深刻,這點是任何人都無法給你的



其實小弟上一篇發文只有一個重點..
就是將一個產品改造成..跟原本產品訴求點完全不同的東西..
有無所不用其極的DIY精神..就如此DIY精神..才讓我覺得本末倒置..

DIY電路小弟涉及未深..所有的心路歷程..跟大家的器材的變動更換..
雖然得到的經驗一定是不一樣..但是經驗累積的進步共通點是一致的..
所以上一篇我才會說器材這個手段需要如何去建設才能達到自己心中想要的音樂..
每個人都有一把尺..這把尺就是11樓大大所打的這一些心路歷程..這是大大的尺..

因為熱愛DIY成就感..有無所不用其極的DIY精神..
重點都無關乎金錢多寡..窮人還是有窮人的玩法..
碰了音響幾年..還是會買些非常非常便宜的器材..
也不怕人笑..幾百元的器材拿來搭萬元的器材..
一樣都是花心思..廠機跟DIY不都一樣是在玩音響..
自得其樂是件好事..但千萬別因為這原因把其他的音響路程抹剎..
隨時觀察自己是不是變成畫地自限成一個小框框..而喪失掉許多經驗..是值得深思的..
不知不覺 ~ 這樓居然還有蓋到2樓的機會

嚇死我了~~ 可能是整個夏天都跑去釣魚 沒時間上01造成的結果

做啥事情都五分鐘熱度的我

找時間 把配方寫一寫好了

反正最近也沒再研究這卡了 ~ 等冬天 太冷沒辦法出去釣魚時 再來搞










巴菲特說過 : 你付出的是價格 你買到的是價值


至於 大家想要花 多少錢 在自己感興趣的地方 ~~ 獲得自己想要滿足的價值感

這個認定 ~ 就看個人了 自己高興就好了 ~~ 我覺得沒啥好鬥嘴的



這篇就 單純定為在 DIY 交流 ~ 討論如何精進 這塊小小卡的潛力



萬分感謝黑羊 等大大 把這麼詳細的 製作過程 PO上網

讓有心想玩DIY的朋友 有個明燈可循





這卡 倒是有個地方我一直無法突破 ~~ 算是這卡不明顯的缺點

我把問提~提出來 看有沒有高手大大 ~ 去突破吧


其實搞了這麼多 電容 玩來玩去 調整的都是音色 高低音 解析度 或是厚實度


而卡的音場定位能力 我認為是不怎樣 ~
對照組 同樣電腦(i2s同軸輸出)>shark dac(自再改)>5687真空管後級~~比對~~喇叭是同一組

基本上我聽的檔案是 原版CD轉apple lossless (M4A) 近乎原版的無音損格式(電腦撥放)

不過用了FOOBAR 怎麼調~ 這個搞~ 掛啥外掛~

音場怎麼廳都是 只有一個正面平面

左右當然是ok~~ 但就是聽不出遠近 ~的音場定位 ~

最常pk的一首歌 張惠妹 阿密特專輯 第5首 靈魂的重量

這首歌的尾巴 是一個阿妹跟族人唱歌的現場錄音 如果音響音場表定位的好

可以聽得出 彈吉他的人 跟張惠妹 其實有小段前後距離 中間穿插 有人走來走去

也可以表現出 音響 左右定位的準確度

但這張卡 我怎麼搞 都只有一個正面平面 ~ 遠近的定位 就真的我搞不定


================ 分隔線 =================
如果以一個電腦 撥放訊源的角度來說 是早就超越很多很多了

但好還要更好~~ 這才是DIYer 的精神

這張卡 改一改 然後配上不要太爛的木箱喇叭

基本上都可把人唬得一愣一愣 隨便說個不要太誇張的價格 他也信





ps 我猜應該會有人問說 我有原版CD 怎不用CD原版輸出來聽 ?? 發燒友就是要這樣搞呀

是的 我以前就是這樣搞 然後感冒了

當你在一個極度寒冷的夜晚 蓋著棉被 昏昏欲睡 聽到CD 結束了 或是想換一張CD

很痛苦地從棉被中爬起來 趕快找CD放進去 然後在躲進棉被中 多痛苦呀 又容易感冒

現在把CD轉成無音損 反正差異非常非常非常非常之小 然後用手機遙控FOOBAR點歌(我是IPHONE)

不用爬出棉被 又可以開心快速放歌 想聽哪首就聽哪首 這是多麼愉快又舒服的一件事呀

手機程式也會出現專輯照片歌單 炫給朋友看也開心
鏡頭 蔡斯 1.63 蓮花鍍膜 450度 可用ISO:1萬 人性化視網膜感光元件 機身機齡28年 記憶體 豆腐渣般的大腦 但容量還不小
cfw2214大大:

在youtube 看了 張惠妹 阿密特剪輯 靈魂的重量的MV 那段是在曲子最後加演和族人合唱的營火晚會吧,前面那段有人快速的從錄音者之前走過去接近小跑步的速度.再後面有聽到的腳步聲速度就比較慢些了.這樣嗎?

因為自己算是雜食性動物.所以除人聲和小品外也會想聽些像何訓田或交響樂之類大動態的曲子.以往改的電容音樂性較佳但音響性就沒那麼好.這次改的算是比較折衷了............

Philips bc 118 470uf

Philips bc 136 100uf

RCA端 Rifa PEG124 10uf 及 橘色的西門子 SIKOREL 125 10uF

如果音場的遠近還覺還的不夠.也許100uf那顆可以換成Philips bc 116 (緃深較佳)..........

Philips bc 118 各方面表現都非常很好,細節極多,高低頻控制力極佳,較軟性.低頻較不威

Philips bc 136 高音較小聲.中低頻厚實.音場寬濶且細膩.低頻很威,未Runa開時聲音悶悶的但Run後就
很不一樣了 (這顆要run比較久一點)

Rifa PEG124 中性,略薄聲,高音華麗.人聲有極佳感染力.大動態.空氣感.空間感佳但低頻鬆散

橘色西門子 SIKOREL 125 這顆蠻特別的.中頻和低頻很結實.尤其是低頻.聲音凝聚.解析及空間感佳.會突顯樂器的部份變的很有形體感.應該說是整個音樂變的很有立體感.另可能是因為大電流的關係.會讓人覺得唱的很給力,音量整個大了很多,像我那對不算好推的DIY alr jordan si (87dB)以往就算我用外接變壓器 12V 7A 不管我怎麼改.稍大聲點一樣當給我看,RCA端並了這顆以後.這個問題整個改善了,現在聲音可大到我已經受不了程度還不會當掉....

另..個人覺得大電容並小電容後雖改善了高音的響度.但用力點聽的話有些音場變小了而且有點不自然的感覺(這點也許是我並的小電容的容值不對吧)
玩了一些電容後.....初步感覺上日系電容(ELNA SILMIC II,Nichicon KZ,Panasonic FC,Sanyo綠色電容)還是比不過歐美的電容,不管是耐用性還是音色.也許我沒試過的black gate 是例外吧.........

** 我的噴火II內部電容換用過 ELNA SILMIC II 330uF 16V 結果用不到兩週其中一顆鼔包未爆才給我不耐用的印象 **




Cfw2214大:

一時忘了說,播放軟體如果 FOOBAR 2000 不能達成您的要求,我想 VISTA 和 Win 7 裏的 Media player因為有SRS音效也許能改善這個問題,如用XP系統也是可以在網路上另行下載SRS程式掛在Media player裏.....

黑羊3512 wrote:
cfw2214大大:...(恕刪)



在youtube 看了 張惠妹 阿密特剪輯 靈魂的重量的MV 那段是在曲子最後加演和族人合唱的營火晚會吧,前面那段有人快速的從錄音者之前走過去接近小跑步的速度.再後面有聽到的腳步聲速度就比較慢些了.這樣嗎?


比較建議你先載 無音損板 來聽看看吧

因為族人那段是現場錄音 同樣的播放軟體

我用電腦FOOBAR+DAC+管擴

聽起來像是下面的樣子



而用這張音效卡

聽起來就是平平的 沒啥遠近



弄了很多 後來也懶得弄了

有時候太認真也是很累的人

反正我把問題抓出來 看有哪位大大熱心來研究研究
鏡頭 蔡斯 1.63 蓮花鍍膜 450度 可用ISO:1萬 人性化視網膜感光元件 機身機齡28年 記憶體 豆腐渣般的大腦 但容量還不小
十分佩服.

不知有哪位知道這張卡如何接出 line out,這樣不是就可變成USB DAC,再用家用HI FI系統擴大.

順便請教一下,USB DAC,SPDIF,光纖這些輸出,都會經過作業系統的音量控制嗎?
小弟的作品:

用一個淘汰的IDE硬碟抽取盒DIY



前視 USB輸入 開關



後視 電源輸入 聲音輸出



打開盒子 前視



打開盒子 後視



打開盒子 俯視



搭配的12V7A電源供應器



謝謝收看
家中找到一片
改完外接卻發現
WIN10無法辨識
想請問大大
這張卡仍在服役嗎
如果確定WIN10不能用
我就不再試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