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是花錢去買器材來入門,有人是用DIY的方式來入門,如果玩音響這個東西有級別的話,從入門到高級,試問..要換過多少機器,聽過多少機器,投入多少金錢和時間等等....入門有點像從幼稚園<-- 適應團體生活和''玩''的階段開始的,不小心做錯了什麼事也沒什麼責罰,最多是罰站或被告誡一下....因為入門用玩的心態會比較容易讓人接受在這種狀況下就算是事情錯了也比較能輕鬆以對,這樣以後也才能勇於嚐試新的事物,再者將來如果要換器材時才會知道內部有什麼東西的機器聲音大致的走向,來作為購買的參考..因為以電腦為訊源的人越來越多,USB DAC這個產品才在近幾年有了極速的發展,相較於五,六年以前呢.....?我想那時應該是先有廠機的出現,越來越多人使用後感覺雖然不錯但在廠機太貴的情形下<--供需和稀有性,於是套件出現了....既然要玩套件就可能需要一些基本的知識,那時我不認為有多少直接購買廠機的朋友會對自己使用的廠機去拆機做更進一步的了解,反正就是買了一部機器,這部機器可靠,穩當,聲音好<--有點像電腦初學者.....這樣而已.....等有些認識後就知道用AMD和用Intel架構的差別,等級,可以做些什麼事?無法達成什麼事?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有一部歐美知名的耳擴,售價上萬元,直等到有人拆開機器一看.內部線路和零件簡單的驚人,這時克隆版的套件出現了,但不管怎麼的仿它的電路,零件就是無法仿出超越或和它一樣好的聲音,為什麼?因為廠機Know how...零件是配對過的,所有的鍚可能很不一樣,用的是搭棚的方式 等等....但以C/P值來說也許在以聲論價的音響世界就是有人認為有那個價值...
個人不想用太嚴肅的角度去看待音響這件事情,把一件事情搞的太認真時就很有可能失去了它的趣味性了...
不輸5000千元的廠機這個部份是單指已改的卡''音色''來論定,完全沒有談到其它解析,動態,音場等部份[個人配備為噴火2 USB DAC OPA2107SM,接莫邪2010數位音效卡同軸,JVC UX-2000主機當擴大機},以配備而言還蠻低階的,當然了每個人的喜好不同,我個人喜歡的音色其他人不見的會喜歡,超值的是以卡本身的價格網拍不到300元,如果拿來當電腦訊源的CP值來說是相當高的,如果拿來做為DIY改裝實驗就算壞了也不會心疼,至少在試的過程中可以親身體驗換了某些東西或改了某些東西的變化,個人是認為這也是一種花費少又有趣學習的途徑....換個角度看這件事就像對岸所說的 ''打磨就在於折騰 ''....
坦白說,我的口袋太淺,剛入門就要花錢去買知名廠機或二手發燒機,目前我捨不得花,寧可花些小錢先了解音響這東西.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人家廠機就算用料不怎麼樣但就是敢賣那個價格,我想是有他的原因的,第一,廠機至少比較可靠,每個焊點都實實在在的,第二 電路設計會比一般的DIY套件合理並恰當 第三 就是售後服務了 第四外觀強太多了 第五 不用去debug 第六 脫手容易 等等....
以cfw2214k大來說,他本人是玩真空管的機器的,應該也玩過一些機器,不會買不起廠機,但卻偏偏對這小玩意感到有趣而去改它,真的太爛的東西去改它也沒意思.......就像我以前透過改創巨CT4700這張100元的二手卡,那張卡是一張少見推力很大的聲卡,尤其是低音的部份真的是推的又重又沈,找到適用Win 7的驅動後.就只把貼片式的JRC5532改成可換OP座,從這裏我知道了某些OP的特色,音質,音色,解析力,方便我以後選用OP的參考方向也開始了解了所謂內建音效和另加音效卡的差異,還有所謂的SRC是什麼?...,就像這張音效擴大卡一樣的道理....''會去改它就是因為它還值得改''並透過改的方式可以學到一些經驗....至於改多大就是個人對這個東西的認知了....
音響的東西以我入門粗淺的體驗真的是門大學問,每個人都有他的一套,若不是這樣,販售音響的商家要如何生存,高級的機器坦白說我聽過的真的不多,只有朋友的機器和去佑昇時在那間堆了近十對喇叭和管機的試聽室內聽的真空管的機器,如此而已,算是井底之蛙吧...
音響的機器 誠如您所說的 ""電源比你想像中的還要重要 "" 這個體認是我在把閒置的一對DIY喇叭售出時買家帶自己的機器來我家試聽時體認到的,原本我的機器推那對喇叭低頻在40hz時,小聲到像蚊子沒啥感覺,結果賣家用自己的USB DAC,超迷你的擴大機和比前兩樣加起來還大至少四倍體積專用的電源下輕輕鬆鬆把它給推到比人說話還大聲的量,底氣超足的感覺,買家還說沒想到4.5吋的單體喇叭低音還可以推到這麼好...所以喇叭賣出時有點小後悔......

單就對音響的認知來說,像我朋友用的機器是價格不菲的高檔機器,是他鄰居鴨片粉圓創始店的老闆過世之前全數送給他的,印象中有法國的和英國的機器.全是晶體機吧,其中還有一台YAMAHA的混音器,麥克風,專用電源等等....應該是那老闆以前有用機器唱卡拉OK的樣子..好吧...我朋友用了好機器,但CD碟片沒幾張,好大個又氣派放在電視矮櫃兩側的三音路書架喇叭也沒放腳錐,也不知道自己的機器好在哪?特色在哪?喇叭,機器,線材要Run in後才會有更好的表現等..就我的觀點來看,真的是可惜了那些機器....不敢說自己有多懂但我想....這就是對音響認知的差別........我想差距在於''有些東西是非必要但重要''這個觀念的建立.....這個就只有自己親身體驗過才知道....
認識音響這個未知的領域用什麼方式最好呢...個人以為是用''玩''的方式來入門做為途徑是蠻不錯的,如果能用花錢最少又可以用玩的方式來入門,來親身了解換了什麼電容會有什麼感覺,換了什麼焊鍚會給你什麼感受,換了什麼線材會有什麼體認,供電使用內接和外接時的差別,電路板上用了什麼晶片,和其它的比較是如何的,優缺點在哪?可能的限制在哪?用這種廉價到不行的小東西是很好的選擇,當然前提是要先有一對敏感度夠高的喇叭....
通常真的有玩音響的朋友都有專用壁插或電源再加上數套機器,數對喇叭,數條的發燒線,腳錐,喇叭架,,自己喜歡的發燒天碟..等等...這些配備有些是基本的有些我想也是在和其它機器比較過後知道它的優缺點才會購入的吧,這就是經驗累積.....除非他口袋深不可測,隨隨便便買個機器都不用考慮...
我想會看這篇文章的可能多半會對自己動手DIY有點興趣的朋友吧,DIY的樂趣在發現''可能性'',不諱言的當然也會有失敗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