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lliant wrote:
平常鮮少逛mobil...(恕刪)
這樣我就可以繼續接著講,不怕有人不懂.
cdp為何貴,
1970年代cdp沒有考量時基校正, 轉盤的原理 , sony fix , teac vrds , denon dsd-s1懸浮 , pioneer reverse,
philips cdm4 pro , 這些有日系高工藝規格,沒人敢說第一,
為的是何, 只為了抓對訊號. 機械誤差會甘擾讀取及輸送結果,電氣污染也會甘擾機謝讀取及內部輸送結果
=======================================================================
如今資訊當道.
你使用 cd-rom data 模式的 校正碼來配合eac之類的公評軟體抓音軌, 好整以暇的慢慢整理音軌資料
所得資訊不受機械及電氣污染, .幾乎等同高價位轉盤加外部時鐘加電源供應.
我把結果直送具有數碼接收端+ d/a + 功率放大的機體即可 ( 在此為"高價"環擴) c/p 值也是最高.........
我不認同 獨立的 dac,在以 接類比線給功率放大 因為 接來接去 不若同一機箱內來的最短路徑還有高價機要求的箱內電路訊號位準一致性,超低甘擾. 同時功能性不夠.
===========================================================
不過人是習慣的動物,萬一習慣背離原理,我門還是尊重個人的自由習慣為主.
那我該如何搭配我的電腦呢?~
喇叭先排除~
因為預算有限~麻煩請各位前被推薦一下~
我應該先求好的音效卡~還是綜擴呢?~
因為預算只有1W上下~
音效卡我是考慮ASUS STX~看板上蠻多人推的~
但是音效卡是不是不能直接街喇叭呢?~
那假如先求綜擴~有沒有推薦一W上下的牌子呢?~
感覺AV擴大機好像都比較好找資料~
大概就那幾個品牌跑來跑去~
但是綜擴好像就很難找到有比較一至推薦的品牌了~
除非爆貴的那種~
感謝各位前輩幫忙~
對十二樓大大的說法基本上是贊成的,
只是您說使用高級環擴,基本上就是這台環擴本身幫你做了dac應該做的工作,
絕大部分電腦onboard的音效卡所具備的dac功能,還是讓人覺得不大邁得入音響等級的。
至於dac獨立出來,多一個機器多一條線,當然就有可能多一個鬼,
隨便亂處理,確實可能把聲音弄得並不好聽,
只是放眼看目前很高級的CDP,也有不少是把轉盤與dac獨立成兩台機器來處理,
因為兩台機器中間多一條線,確實可能造成聲音惡化,
卻也可能因為每台機器只要專心做一件事情,因此可以把這件工作做到最好,
我個人的感覺,usb dac目前還少有能夠跟專業頂尖音響媲美的產品,
但是有越來越多國際大廠投入dac的生產(不一定是usb dac),
這或許也是電腦時代來臨,給音響界帶來的衝擊。
同樣地,在音樂來源的選擇上,這幾年也逐漸出現了比cd規格更高,
採樣率高出許多的檔案,這些檔案一張專輯大概就要3G左右,
跟500M左右的cd格式比較起來,當然在聲音的細膩程度,就有更高的表現。
對於還沒打算投資十數與數十萬來聽音樂的電腦用家來說,
聲音格式還是建議用EAC把您手裡的CD先轉檔成wav檔案,
播放的時候聲音會好很多,直接讀取cd,抖動(jitter)的情況可能蠻嚴重的。
如果是五萬以內建構一套基礎音響的電腦用家,我個人還是覺得,
有個入門等級的dac(這個level裡頭usb dac可能選擇會相對多一些),
搭配都是入門的綜擴與喇叭,聽音樂就很方便,聲音品質與類似預算的音響來比較,
不會差太多(請不要忘記cdp一台至少也是萬元左右),是可以好好享受音樂樂趣的一個option。
值得考慮的,就是電腦用家大致都有遊戲或者電影的需求,因此該使用dac(大部分是兩聲道),
還是找張高品質的音效卡(多半可以用光纖或同軸把多聲道訊號轉出去),就需要思考了。
當然,多聲道架構,連後續的擴大機跟喇叭的選購,都會有更多要傷腦筋的地方。
回到開版樓主的議題,我自己認為,如果在電腦外頭增加一個處理聲音的dac,
或者是在電腦裡面多一張高階音效卡(前提必須是避免得了內部訊號電流干擾),
並且把您要聽的音樂先把檔案處理好,儘可能取得最佳的讀取檔案。
那麼您已經可以把dac處理好的訊號,當做一個訊源,送出去給音響的擴大機,
那麼被動喇叭當然就可以把這些音樂唱得好聽。甚至於不一定輸給市面上入門等級的cdp。
(因為我每個月都有買CD的習慣,所以最後是因為檔案大小而選擇了MP3格式,如果樓主想有好一點的音質最好是轉成無損擋會比較好)。
基本上只要掌握好幾個點其實用電腦訊源去聆聽音樂與CD是沒有太大差別的。
第一個就是訊源的品質,最好是把CD轉成無損擋如要轉成MP3也轉成320K。
再來接上一台 dac 會比加裝音效卡來的有用多,最好不要直接用電腦的音效輸出。
最後好的喇叭也是必要的,別再用電腦的多媒體喇叭了,多上一些音響論壇去挑一個你喜歡的喇叭吧。
沒事多逛逛一些音響論壇你會發現有越來越多的大廠都開始注意數位訊源而推出許多的產品,也可以多瞭解一些資訊。
最後送你一個某音響論壇的文章分享。連MBL總工程師都開始使用電腦做為訊源了,就別再聽信那些"再好的喇叭用電腦放都無法發揮"的謠言了,因為這個喇叭可是要1200萬的。
http://blog.yam.com/hifihivi/article/29303120
agoodie wrote:
這位仁兄我不太知道你...(恕刪)
幹嘛那麼緊張?
"如果不是你心裡有鬼, 就是褲子裡有屎"-包龍星,九品芝麻官1994
我將重點段落複製貼上, 如下
接著,換個話題,我問他展覽正在使用中的USB界面是怎麼回事?他說那並不是一款獨立的產品,而是可以附加在MBL數位器材上使用的USB音樂界面。
Jurgen 說把音樂檔案儲存在電腦上是可以的,很方便、容量也大,但是若由電腦重播出來那就完了,因為電腦只能算是「傳送資料」的工具,在傳送資料的過程中,不但噪訊很大,而且時基不準,直接轉換成音訊音質會很糟,因此MBL才做出這麼一個小小的界面。它的主要功能是隔離從電腦傳來的各式噪訊,另一方面板子上自己也有一個Master Clock系統,電腦的Data經過這個界面整治後,就會變成是高水準的音樂數位訊源,再經由DAC轉換就可以獲得很高的音質。
Jurgen接著說明他使用電腦音樂檔的經驗,他說不同的數位儲存媒體會有不同的聲音,不同格式的檔案聲音也不同,連USB Cable都有影響。他的心得是若用Windows系統,Flac檔的音質會比較好,若是Apple,則AIFF較佳。除此外,存在固態記憶體中也比放在硬碟中好,這些都是音響迷們可以去注意的地方。
那個reclock是MBL特製的配件
我的問題也在這裡, 有了那個reclock(再經過DAC), 電腦聲音透過它都會變美聲?
扯上了1200萬的喇叭, 是配角還是主角?
接下來那段也很值得討論
不過在下目前不打算研究電腦訊源
不便多說了



我不想當男子漢, 我只想要我的小毛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