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些書,走了一些地方對音樂、音響想法越不一樣音響就是拿來聽音樂多數的歐洲品牌音響多半集中在德、法、義大利、英國、瑞士等國家翻開鼎鼎大名的錦繡出版社出版古典音樂400年16冊為什麼多數音樂家也是在這幾個國家巧合嗎?一定不是why?除了現代工藝技術外,這幾個地區受400年音樂的素養對聲音、對音樂表達不單是高音美、中頻飽、低音沈的要求而已因為音響就是拿來聽音樂音質只是其中一部份,多數臺灣器材目前僅止於製造音質好器材我只能說有音樂素養廠商才可能製造出可以聽好音樂的器材,而不單純只是好音質的器材
barettc wrote:外國的月亮比較圓,買比別人貴3-5倍的價錢也開心的要命,沒辨法這就是TW~...(恕刪) 如果不用花錢 送你一套音響 台灣音響 國外音響 你選哪一個??我選國外音響......
sycee2008 wrote:音響這種東西其實物料成本都很低的(毛利超超超高,上百萬的音響,政府抽的稅搞不好都比物料成本高...),因此價錢取決於品味和行銷 物料成本雖然低但是很多設計上的巧思或技術卻是遠高遠物料成本的
有某個不是很知名牌的台製品管機, 售價 $45,000.-結果, 該廠商為某國外知名品牌代工, 外型幾乎相同, 就是貼的 MARK 不一樣, 內臟完全相同.過了鹹水回售台灣, 價錢翻了幾翻變成是 $130,000.-這個要怎麼說?
以前常去同事家聽 hi-end 級的聲音,回家都會很鬱悶,也因此換過3組系統,唉...人家說有蝦米咖撐呷蝦米瀉藥...我認了....目前服役的是雅瑟的 CD+前後級+ 喇叭我很清楚她不是最好的聲音,我也很了解每昇一級需要數萬元到數十萬元來填補,但....我最明白的是..... 現在只能沉靜下來享受音樂給我的孤寂及快樂而不是一昧去追求架在金錢上而遙不可及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