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紅人 wrote:
當一個品牌靠某些"有...(恕刪)
或許他們的銷售方式令人反感沒錯,畢竟任何業務對自家產品的闡述多會誇大
加上個人認為USHER會經常拿國外的講評、獎狀等等來證明自家產品的能力
普遍應該是認為很多人只要聽到台灣或大陸的產品就是"差"
有些網友們對於MADE IN XXX的情況似乎非常注重

通常國外月亮比較美的情況下,只要國外的人說好,那應該就是不錯
因為缺乏自信心,所以才會常常拿一些國外的資料來吸引人。
這種行為大多出現在台灣的品牌上面,如果早期有接觸音響的應該知道
台灣土炮常常打著媲美XXX或者超越價值XXX十萬的聲音等等
但是這種令人反感的字眼或銷售模式,只要產品沒有一定的實力去支撐下,終究會遭到淘汰。
這點可以靠時間來證明。
或許如郭大所言,只要扯到USHER就有很多奇怪的言論出現
但只能說有些人在討論上有些不理智,也可能有些支持者有些瘋狂
但這並不能去否定掉一個產品。
有時無心的一些話並不需要深刻銘記在心
不是任何有關B&W或者USHER的發言都是有目的性的
有單純,人與人之間就會減少猜忌與疏離
不在執著發現更多問題
不再彼此暗藏心機
不再偷偷啃蝕掉你我的真‧善‧美‧‧‧
如果對於真要深入玩音響而不是買一套漂亮的傢俱而言
不管有無人帶領,要繳一定的學費來學習是一定必須的
因為對於入門者而言,自己喜歡什麼聲音自己"一定不知道"
通常入門者只要聽到比199元(好啦!多一點1999元的)的電腦喇叭好的音響
就會覺得音質好好、低音好有力、高音好柔順、感覺好真實等等的形容詞
只要是音響,撇除價錢,入門者都會覺得聲音好棒好好聽。
其實玩音響的都知道,空間對聲音的影響非常之大
因為台灣多數的空間都是硬調空間,然而硬調空間對於聲音是很容易產生衰聲的
其實玩音響並不是一定要有專業音響室,當然有是最好的
不管任何品牌的喇叭,在沒有經過調整的空間而言,聲音實力百分百沒辦法發揮出來
所謂調整並不是要弄得東一塊吸音棉、西一塊擴散版
而是對於基本的擺位和選擇出空間中,中低頻段駐波最少,低頻的層次最好的位置
這時就是靠經驗加上努力的嘗試囉!所以只能一套聽過一套,一次嘗試過一次
個人認為音響這條路是經過經驗的累積而成的
越聽越多,所累積的經驗越多,對於聲音的想法也會隨之不同
對於音樂的品味、音響的音色、錄音的觀念也會一直再改善
逐漸的有能力能去區分怎樣的聲音是適合自己,怎樣的音樂是正確的錄音。
雅瑟的喇叭可以跟B&W比較嗎?我想是不可以的。
B&W是國際知名大廠牌,技術與行銷都行之有年,有他的地位,
看看國外的一些音響雜誌,如果要比較「入門級書架喇叭」,
B&W的都會被拿來當做「參考範本」,就可以知道這個品牌確實有他的優異之處。
雅瑟的S-520是不是好喇叭?當然每個人眼光耳力各異,也不必強求大家意見一致,
如果從國外雜誌的一些評論來看,大致說來,他們都認為S-520是一對表現中上左右的喇叭,
國外的一些音響雜誌我還蠻認同的,他們有提出s520低音的缺陷,也有提到中頻段的小問題,
但是整體來說,他們對這對小喇叭的評價並不是很差。
對我自己來說,雅瑟是一個從門外走入門內的絕佳品牌,
買了他的喇叭,就開始走入了聆聽音響的路,而且因為你身在台灣,
所以這個門檻跨得特別容易。
如果雅瑟的s520可以在美國與歐洲都賣得跟台灣的價格一樣,
那麼在國外雜誌上的推薦性可能還會增加。
這不是亂說的,所有入門等級的書架喇叭,在整體考量的時候,
價格絕對是一個因素。
或許雅瑟因為業務人員的訓練不足夠,讓某些朋友失望,
這是雅瑟要成長為國際品牌必須走的路,畢竟任何一個大品牌,
不是品質良好就可以,整體行銷搭配都是很重要的。
不過每次在這裡看見雅瑟的討論,我真的覺得不管是支持或是反對,
兩邊的意見有點太過頭,讓真正的新手很難以找到持平的評論與建議。
我把我的經驗說出來,或許也有像我當初一樣的新手可以參考,
單就S-520來說,如果你是個新手,以前只聽過大賣場或者一些平價的電腦喇叭,
那麼雅瑟是非常值得推薦的,這裡大家所說的「難推」確實是事實,
但是就算用mp5這台號稱前管後晶,出力只有十多瓦的綜擴來推,
聲音還是會比你以前聽到的都來得驚艷。
當你聽了一段時間,對於以前看不懂的什麼音場擺位頻段等等名詞,都有了些認識之後,
你應該就會找到其他品牌,會開始真正懂得比較,也或許會開始找到自己下一個升級的目標。
就我來說,我的S-520到目前還是在書房裡頭當小喇叭,
或許因為我對於音樂沒有那麼「絕對」與「堅持」,
當晚間可以在書房上網打字聽聽音樂的時候,從520傳來的蔡琴陳潔麗莫札特蕭邦,
甚至偶爾聽見Lady Gaga,我都還是可以聽下去。
當然,要聽馬勒的時候,我就自動跑去客廳找時間認真聽我的Elac了,
但是這不減少我對520的認可,在我的音響路上,他曾經,目前也還是一個現役機種,
我很高興台灣有這樣一個廠牌,可以走出規模音響廠商的路,
也同樣期待他可以不斷進步,讓更多國際專業雜誌繼續評價他的其他產品,
說什麼台灣之光實在無聊又沈重,但是雅瑟是一個我認為不會讓擁有他的人丟臉的好品牌。
peugeot206rc wrote:
不知道為什麼有一種感想...
既然鍋大認為
USHER Be-718 + P-307A + R1.5 + CD-7.............................(1)
B&W CM1 + MARANTZ PM8003 + MARANTZ SA8003...........(2)
對2號餐很不公平,又提出下列鍋大覺得公平的兩種套餐
USHER CP-777II + USHER AU9500 + USHER CD-7...............(3)
B&W CM5 + MARANTZ CD5003 + MARANTZ PM-15S2..........(4)
明眼人一看便知3號餐是頭重腳輕,也不是很公平...
於是小弟覺得
何不拿1號餐來PK4號餐呢?也就是..
USHER Be-718 + P-307A + R1.5 + CD-7
B&W CM5 + MARANTZ CD5003 + MARANTZ PM-15S2
一樣10萬的預算讓大家自行去評斷孰優孰劣...也不用老是在那邊吵
不知道對這兩種組合的PK還有沒有人覺得不妥?
唉, 當時純粹是分享試聽心得, 被說成擋人才路, 真冤枉....
1. 為何一開始是搭配PM8003 + SA8003? 這個是朋友告訴老闆預算後, 老闆建議的套餐, 並非我刻意抹黑或是讓比較不公平. 沒開玩笑, 我朋友當下是真的要買音響, 不會拿自己的錢來開玩笑, 不信我也沒辦法.
2. 當天我就很想聽看看CM5的聲音, 但是老闆說缺貨, 只有CM1, 才作罷, 這我一開始文章就寫得很清楚了. 說我要擋人財路, 那可以問看看老闆這是不是實情, B&W的老闆總可以相信了吧....
3. 還是要再強調一點, 免得又被抹黑, 就是當天試聽B&W並非在視聽間, 但雅瑟是在視聽間, 所以聲音對B&W是很不公平的. 可是這也不是我亂搞, 而是那家店就真的沒有視聽間阿, 我總不可能抱著音響去雅瑟來要求視聽吧? 也不可能要雅瑟把整套音響搬去B&W店裡讓我們試聽阿....這若要怪消費者亂比較, 我能怎麼辦? 這一點我也在之前的心得文章中寫得很清楚....
以下價格來自露天拍賣, 我也不知道店面售價會是多少, 但多少可以參考
B&W CM5 ($56000) + Marantz pm15s2 ($52000) + Marantz CD5003 ($7490) = $115,500
以下價格全省統一
Usher Be-718 ($31900) + P307A ($32000) + R1.5 ($30000) + CD7 ($8900) = $102,800
我覺得在同價位帶可以PK看看....
甚至還可以加入Usher Mini Dancer One ($38,900, 總價格提升到$109,800)來比較, 純粹以同樣預算下得到最好的聲音來當做比較的出發點, 而不以"書架/落地"來討論, 同樣, B&W若也有同CM5價位的落地叭, 我也很有興趣搭起來比看看~
其實如同開版網友所言, 還有很多其他品牌, 有人有推薦的10萬雙聲道套餐嗎? 不說別人, 小弟我自己就很有興趣去聽聽看~ 最近有朋友強推focal, 有人推薦focal在這個價位的套餐嗎?
中了雅瑟的道,這真是見鬼了。難道台灣音響入門一定要從雅瑟開始嗎,不不不。
現在我會怪我當年閱讀的媒體以及沒有人帶我入門。
舉凡我周遭先進後輩會來請教我的,我會告訴他適合正確的做法,
那就是絕不是雅瑟,其它的慢慢來談,再次強調我影響的是我周遭的活人,
版上的朋友要如何做,那是你的自由。
有人會說,總有個理由吧,我說的就是效率差的喇叭又強調自己是美聲的喇叭
不適合新手,包括其他國外品牌也是,並非單指雅瑟。就像絕世武功要先打通任督二脈或先自宮,神功才能大成,那敢問有幾人能當上武林盟主,如同雅瑟視聽室一般。
喇叭如果一兩個難推就算了,雅瑟的喇叭是全系列九成(如果是眾人熱門指定的,那就是十成了)都強調要搭配自家東西。而那個amp可是數十年如一日的IT. (DIP SWITCH..........OH MY GOD.)
其它就不多說了.
至於郭紅人網友為何會造成 兩種品牌對立,個人認為原因很單純,郭紅人受了雅瑟的氣之後,只是後來就入手B&W而以,今天如果郭兄是買別的品牌,那他在這段日子中自然也是拿出自身使用的品牌來驗證雅瑟的產品,自然也是某種品牌來跟雅瑟對立。B&W只是躺著也中槍罷了..........
而郭友愛推馬牌綜擴,個人認為其來有自,非空穴來風.我自己也用馬牌。新手首重CP值
。而日系的音響產品(含AV)在價格性能比上是強壓過歐美品牌的。現在範圍縮小了,我們來非常粗淺談談日系綜擴,有錢當買愛克菲斯或是luxman,再來就是denon or 馬蘭士,這幾個牌子晶體擴大器比較有管味,雖然我個人對真空管一點興趣也沒有。我會買也並非管味,而是這些東西真的是好東西,用料,knowhow,設計質感等等。而馬蘭士在台灣市場能見度高,價格也尚稱合理,我會建議新手買馬牌綜擴,至於其他日系名機不是沒有,只是比較冷門,入手門檻高了一點,並非我故意遺漏。
至於有人說我以管窺天,那要看是那個天吧,沒興趣的我連頭都不想抬。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