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這三種格式先試壓幾個檔案比較看看, 若沒有儲存空間的限制,或可聽出非壓縮,非破壞性壓縮的差異, 就選擇WAV及AIFF, WAV 可選擇的Rip 軟體較多, AIFF 則要使用iTune, 但iTune 有個好處是其CD Tag 資料庫是UniCode 編碼, 不會像其它CDDB 資料庫會有ANSI 編碼與UniCode/UTF-8 編碼混雜的問題(影響東方語系文字顯示).
若有儲存容量限制或聽感差異不明顯, 則用FLAC格式即可. APE雖然也是非破壞性壓縮但不建議.
個人是採AIFF格式儲存於NAS, 但存記憶卡或USB隨身碟,會再轉其它壓縮/非破壞性壓縮格式
Zoset.Lin wrote:
我現在是用Synology DiskStation DS211+ 存放檔案 加 當SBT的Sever,
所有CD都轉成WAV和FLAC,FLAC丟一顆硬碟給SBT,WAV丟另一顆硬碟備份
謝謝指導。但您上述這段話我看不太懂。
Synology 看來是指 network file server, 同時當 SBT 的 server 嗎?(看來 SBT 自己需要一個 Server ? 但不能放PC 或外接硬碟嗎?)
所有CD都轉成 WAV和FLAC,但WAV不是不能存 TAG嗎?
FLAC丟一顆硬碟給SBT,WAV丟另一顆硬碟備份
這是指 Rip 下來的 FLAC檔交給 SBT 來播放,但是 Ripped WAV檔則存在另一顆硬碟裡,是嗎?
請問為何不兩顆都用相同格式?若FLAC毀了,WAV裡不是沒有 TAG資料嗎?若WAV毀了,FLAC也無法還原無壓縮檔啊?
另外,既然AIFF是無壓縮又可存 TAG資料,為何不Rip AIFF檔?是AP的原因嗎?
Sorry 一下問了許多問題。
至於DAC試聽後再決定,看來應該找一家兩種產品都賣的店家試聽(如果有的話)吧!不過短期內光搞 SBT 與 Rip CD 恐怕就會整死人了。
或是從有安裝Logitech Media Server的PC或是NAS 串流到SBT
現在有很多NAS(Network-attached storage )可以安裝Logitech Media Server
(也就是之前的 SqueezeCenter,Squeezebox Server)
PS.一年多來使用Synology DS211+算是更新蠻快的,安裝各式套件也很簡單,在此推薦!
我轉檔的次序是
1.用電腦+軟體EAC(Exact Audio Copy)先轉成WAV+CUE
(EAC可以自動連到freedb資料庫,所以CUE中就會有歌曲資料)
2.再用軟體foobar(foobar2000)將WAV+CUE轉成一個個分開的FLAC檔案
所以PC上會有WAV+CUE以及FLAC兩個資料夾的檔案
再由軟體自動定時同步檔案到NAS,我的NAS上有兩顆硬碟,一個裝FLAC,一個裝WAV
在Logitech Media Server上設定裝FLAC的硬碟為讀取檔案來源
這樣的好處是不用開電腦當Server...
轉成FLAC是有硬碟容量考量以及一個個檔案方便整理的好處
不轉AIFF...嗯?也沒有什麼原因,純粹是習慣
PS.多存一份WAV+CUE也只是純粹備份而已,沒有什麼其他用途
補充:用EAC轉檔時,可能太舊太新太冷門的專輯在freedb找不到,或是出來的資料有問題
但是google可以找到,此時用foobar編輯TAG很方便,
可以全部複製到foobar上,例如
01.XX
02.OO
03.AA
不需要一個個檔案去複製貼上,foobar有類似巨集的功能,
設定好tracknumber.title會自動分好,
之後的再全部一次貼上專輯,演唱者,年代,風格...就整理好了
轉檔之後也可以自動資料夾分類,例如 Artist 01\Album 01\01 XXX.flac
....
Artist 01\Album 02\01 XXX.flac
....
最後,
要一次處理大量的收藏其實很花時間,使用合適的軟體可以減少很多麻煩
如果要轉AIFF,用iTune可以自動抓資料加上封面一次轉好,它的資料庫也比較有料,至少編碼上沒有問題
http://zosetlin.blogspot.com/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