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為什麼Mobile01的音響討論區做不起來??


tosca0222 wrote:
音響要討論啥=.=...(恕刪)


所以台灣的有錢人喜歡買一套的MBL或B&O。
很少自己搭的。

有玩音響的,感覺都有工程師或醫師性格。
這種性格對一般女性真的比較不討喜。

基本上一般女性都不喜歡男生太理性。
台灣經濟奇蹟的幕後無名小卒
yk42b2002 wrote:
Mcintosh自家擴大機型號多如牛毛

每一台之間最大的差異在輸出功率和聲道數,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理想擴大機就是完美的訊號放大,所有好的擴大機就是朝這個方向開發,所以到喇叭前的輸出訊號都忠於原始訊號,在同一對喇叭上當然應該要相同。
我去讀理論、去量去試,所以我覺得他的話具可信度。而且我提供的連結來自不只一人,Russell的文章也引用過其他AES上的paper。
你在懷疑我盲目相信這位工程師前,你有讀過文章了嗎?

yk42b2002 wrote:
所以不懂汽車機械原理的不能玩車也不能討論試乘心得

你扯太遠
不懂機械就不要談不同引擎缸壓差異的造成的優缺點
不懂顯卡架構就不要談架構所造成的效能差
音響工程是工程學,不是藝術鑑賞(甚至連藝術原理都是有心理學理論連結的)。
至於喜歡甚麼樣的音樂,那在"音樂鑑賞室"那區。

tosca0222 wrote:
難道電子錶是要討論機械原理

其實國外討論電子錶如何增加準度的很多,例如HFQ,溫度補償機制,甚至是準到不行的石英錶,比較年秒差,radio control的收訊能力的很多,甚至有人在比省電能力。
討論機械錶比較escape wheel設計和動力儲存的也不少,6向準確度的也大有人在。
音響不是玄學,是由電磁聲學原理堆砌的應用產品,是應該要依著原理來討論的。

cybastar wrote:
有玩音響的,感覺都有工程師或醫師性格

是不是醫師我不知道,但鐵定不是工程師,要不然不會不在乎背後原理。

===================================
只是發表購物感想沒不好,但是把死的說成活的就太扯了。
每一對喇叭都有各自的響應頻率,所以談論喇叭間中高低音的比較是沒問題的,甚至是某喇叭在某頻段的殘響特性造成聽感上獨特性。
但是很多事情明顯是不合理(例如符合設計規範的電源線和超高價電源線會造成天差地的聲音差異,至於喇叭線可能造成差異的原理前面連結的文章有)
其實那些文章沒有"艱深專業",都是能夠理解的"基礎知識、常識"
至於想砲我的,拜託好歹把那些文章看過再砲好嗎?
williepikachu wrote:
是不是醫師我不知道,但鐵定不是工程師,要不然不會不在乎背後原理。...(恕刪)


真的是工程師的命才會做的事情...

iphone5錄影, TECPEL331量測, 瑪丹娜阿根廷演唱會 曲目:music. 的截圖
thx相對音壓-10db而已...




考慮音樂版權問題, 沒辦法上傳影片跟大家討論...Orz

williepikachu大
分享那麼多資訊, 辛苦了
雖然您說破了, 但也沒幾個人會相信
這要理論跟實務結合過,才能體會 呵呵

喇叭線我是用ups賣的CANARE 4s8跟4s11, 能符合規格就好
看到這討論串,想分享一下家中設備。

一開始想買音響想以15萬內搞定
考量到財力有限,就把大部分預算買了喇叭:Dali opticon兩聲道
再買了一組擴大機cambridge cxa80,訊源我沒買,直接用海美迪播放我收集的flac檔案,以數位訊號透過光纖送入擴大機,這樣電影與音樂都有不錯的效果。

花15萬就提升爽度,我覺得很值得。

cybastar wrote:
所以台灣的有錢人喜...(恕刪)
為何興趣嗜好還要考慮異性呀?

williepikachu wrote:
玩音響的,究竟多少...(恕刪)


我也不是電子電機背景....

不過,除了傳導外,線材屏敝的效果也會影響吧

包括擴大機、訊源,都有屏敝的問題
話說要從科學角度探討音響,變數應該是多如恆河沙...

我隨便想一下:器材的訊號輸出入失真;空間對各種頻率聲音的反射;空氣濕度、溫度、密度對聲音的傳遞;人耳生理的響應頻率;聆聽者的心理狀態.........

基本上我一點都不覺得有哪一個評論是真正有公信力的,所以個人覺得玩音響這在自己財力範圍玩得開心聽得愉快就好...
我很低調,所有好幾銘鏡在我手裡都看不出好在那兒...
mirthlin wrote:
我也不是電子電機背景...(恕刪)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 BNC 的線,100MHz 的示波器測棒用的線就像那樣,一層屏蔽,就可以量測到 100MHz 等級。
有些線材會做 double shielding,因為量測訊號可以跑到 GHz 等級。
音樂訊號沒有踏入MHz (有時候在談高頻訊號在線材中的傳遞產生的問題,其實這時候高頻指的是 MHz 起跳,skin effect 在音樂頻率可以無視)

1m 的 100MHz 測棒不用 1000元,你覺得音響訊號線"成本"需不需要數十萬 ?
所以不是說屏蔽不重要(我一開始也說過不要買太爛的線),只是要做好屏蔽不需要巨大成本。
當然如果刻意把干擾源黏在線旁邊...

還有,喇叭線因為本身乘載電流(其實不太怕干擾),如果做屏蔽沒處理好反而會變成高電容值的線,然後會造成訊號失真。

抗一般程度干擾的問題大廠都考慮過,所以房屋接地要確實接好比較重要。

--------------------
不是說一定要電機電子出身,要不然我也找不用誰都看得懂的連結來貼
(連結都是英文? 台灣人從國中讀英文到大學看原文書,懂一些英文不是太過分的要求吧?)
音響的東西 myth 和 snake oil 太多,有時候真的看不下去。

seanwu4220 wrote:
話說要從科學角度探討音響,變數應該是多如恆河沙

但是有些是可以控制跟量測的環節很多,所以也有很多工程成就逐一解決問題。
音響不是設計在極端溫溼度運作的機器,一般人會過得舒適的環境下至少在訊號輸出都能控制好,喇叭和空間至少能追求盡量以聆聽者所在位置盡量是 flat response。

聽者的生心理狀態和音樂內容會有關,這不是"音響工程"需要去討論的範疇。
但是不能因為變數很多就把 snake oil 說的煞有其事。
學電子的: 你們根本不懂電子原理,你們說的音響搭配根本毫無理由根據,試波器拿來,給我數據否則免談!

學音樂的: 你們說的百萬音響根本不值得一聽,樂器音色我最懂,喇叭出來那種鋼琴聲能叫鋼琴?

學電腦的:0就是0,1就是1,資料多少就是多少,哪來那麼多鬼話?到底是0還是1?

強迫症燒友:音響重播一定要原音重現,你這樣子不行不行,聲音哪有美成這樣?根本不像真的,給我極致純真,其他通通都不可以。

錄音師:⋯⋯你們聽到的罐頭音樂就是我想讓你們聽到的樣子,你們真以為直接現場收音不經過錄音混音設備,你們家裡音響可以完整播的出來?燒機器先吧。

有些人喜歡刺到耳朵快流血的高音,有些人喜歡像棉花糖的低音,有些人喜歡中頻細節超多但沒高沒低的聲音,聲音就是個人喜好,旁人如何能說怎樣是對怎樣是錯?又有什麼資格指點?別人買音響你又沒花錢。
大夥放輕鬆,願意的就多多分享開箱的喜悅,聽音樂很快樂,別壞了興致。

mastyx wrote:
學電子的: 你們根...(恕刪)


喇叭 前級 後級 DAC 訊源就算了

但是訊號線 喇叭線 電源線 目前還沒有任何的double blind test可以證明人耳真的聽出差別

但是很奇妙的 眼睛閉起來的時候分不出差異 眼睛一張開 看的到品牌 價位 外觀的時候 又可以說的天花亂墜
  • 2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