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拿到新的設備,才又機會真正瞭解很多細節,畢竟之前當 鍵盤車手,在網路上所收集的片段資訊還是遠遠不足的,看起來目前所選的設備還是對的選擇,整體的音質與使用經驗還是極佳的。
Spotify Connect,當電腦或IOS設備指向Spotify Connect設備播放音樂時,接下來就由Spotify Connect的設備直接由網路下載歌曲,所以如果此時把播放(遙控)設備斷掉網路訊號,音樂依然會照常播放,當然網路頻寬會直接影響音樂下載的品質,頻寬差就換下載低音質的音樂,甚至斷線;那是否有更好的撥方方法?就是將音樂以高音質串流的方式下載到電腦或IOS,然後利用AIRPLAY播放(通常有Spotify Connect支援的音響設備,也都有支持AIRPLAY),這樣而來效果會更好,播放的音樂就是之前已經下載好的音樂,透過家裡的內網(通常沒有頻寬問題與穩定)串流到播放設備。
這樣利用SPOTIFY的歌單,並選擇高音質串流的方式下載,彌補了網路頻寬不穩定的問題。
所以我之前覺得NA8005或NA11s1不支持Spotify Connect,所以沒有購買的價值,現在證明是錯的,單純播放音樂的人,這確實是一個極佳的DAC播放器,而喜歡透過AVR播放音樂的人,可以這在電視上看到封面,歌曲名稱,還有AVR遙控有附睡眠定時的功能,也是十分方便的方案。
那Spotify Connect的好處是,如果網路頻寬不是問題,當點選播放設備時,有支持Spotify Connect的設備第一時間與順位跳出來(很快很方便),但是如果不是用官方持的設備,那就要點選 更多裝置,然後去找你想要使用的藍芽或AIRPLAY等設備,反正就是故意造成使用不便(多幾秒),然後讓大家去買Spotify Connect的設備。
langusl wrote:
經過幾個月的分析自...(恕刪)

如同許多人不認同劉大鬍子寫器材評論那套,可是除了數據派之外,之前之後也沒看過有人提出比音響X要更淺顯易懂的器材評判原則...
只是光一個音場定位變成數青蛙、人頭,看蔡琴是櫻桃小嘴或血盆大口這就有點過度衍生了

langusl wrote:
台灣早期古典音樂發展初期 邵義強是延續日本音樂之友社那套論調 版權問題我不是很確定 但有些著作我認為他只是編者 也就是翻譯而已 而非全部原創 事實上在閱讀早期古典書及要留意很多論點現在有部分都逐一被否定和推翻 特別是日本音樂之友社那套 習慣給作曲家 作品起綽號和標題的 這些在現在新一代的有進步思想的古典樂迷觀點裡 都是很不專業的表現 早期或許為了推廣教導大眾可以這樣操作 可事現在資訊已經這麼發達的情況 google和wiki的準確率都比舊書籍還高 就不適用這套了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