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開箱】等到懷疑人生的TANNOY GOLD 8

PY8888 wrote:
「耳擴部分,比前級輸出(pre-out)好的綜擴」廠牌機型?

Hegel H190,應該說H190的pre-out不好(或不正常),而耳擴線路有講究(或正常),經實測H190 pre-out輸出最大約2V,耳擴約6V,都大於一般後級的輸入靈敏度(1V左右),都夠,要說6V比2V餘裕度高也講得通

H190主要賣點就是其後級的專利線路 ....等,所以應很少人會用其pre-out接其它後級(除非要玩bi-amp),其pre-out接重低音倒是沒問題,因低音放大過程較不易失真且人耳對超低頻失真較不敏感
PY8888

我原是回覆【phono,耳擴和一般前級有何不同?】,順便提醒若要接主動喇叭,部分綜擴的pre-out之質量和一般獨立前級可能不太對等,有些綜擴的耳擴輸出之質量比pre-out好,應非只是個案

2021-10-24 17:20
lingo1388
lingo1388 樓主

【最近計畫購入有耳擴的綜擴,請問「耳擴部分,比前級輸出(pre-out)好的綜擴」廠牌機型?】沒發覺這是引用您的內容,婉轉的表達,那段內容有點問題…

2021-10-24 23:15
有些人對「主動﹙鑑聽﹚喇叭」、「前級」誤解很深,觀察成因多是「新手」故,所以充斥訛傳與利益糾葛;「主動﹙鑑聽﹚喇叭、前級」過去說了很多都有點煩,但看到「新說法」:
綜擴=前級+後級 ⇉⇉ 耳擴=前級+耳機放大器
實在…,換個方式提供使用經驗給需要的人參考。

「前級」存在一甲子有餘,99.9%都內建6.35mm TRS耳機孔﹙視同耳擴﹚,也就是說【耳擴一直是前級的一部分,標配】,曾幾何時變成【前級是耳擴的一部分】!?誰是誰的一部分當然不是重點,是問題思考的起點。
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前級」,也不花點時間網路﹙要找對﹚爬文,更有沒用過「前級」,甚至沒見過「前級」的人,一切都靠「傳說」~
那來用圖片解釋吧,網路搜尋前級﹙綜擴亦可﹚圖片:
1.前級


2.綜擴


3.發燒級前級


外觀上它們的共通點是,機器面板和機背看得到的都是前級﹙綜擴喇叭輸出除外﹚,差別只在陽春機功能陽春,高級機功能琳瑯滿目到令人眼花撩亂,由此目視前級有「音量控制」「聲音調整」「訊源切換」《耳擴》…,千萬別再以為有「音量控制」就是前級了!
因此,訊源跳過前級直接後級,並不是訊源+前級,正確應稱之為「直入」,打從CD問市就有人主張﹙其實自帶音量控制的卡帶、盤座也能直入﹚,並非什麼新鮮事;小弟在買了A60自認音質夠水準所以也跟風「直入」﹙舊照﹚


但事隔2、30年後還有人如此「直入」嗎?跟大家打包票的說「沒有」,為何???值得看倌們思考!
﹙沒幾天後,小弟還是乖乖接回,舊照﹚


結論,給直入TANNOY GOLD主動喇叭的朋友衷心建議,「直入」的確是方便權宜,但要好聲及音響"系統"還是要挑部優質的前級,等你將多個訊源接上前級,就會明白「訊源+前級」不等於「訊源→前級」!
lingo1388 wrote:
有些人對「主動﹙鑑聽(恕刪)


很漂亮的機況,很完整的說明。
5分奉上。

如此棟17樓,像這種狀況(訊源:筆電)加個被動式前級有甚麼不妥?

談分手,結果...

純就事論事。
lingo1388
lingo1388 樓主

黑膠唱片。

2021-10-25 15:11
nikon_user

期待黑膠到手後的分享。

2021-10-25 15:20
lingo1388 wrote:
「前級」存在一甲子有餘,99.9%都內建6.35mm TRS耳機孔

完全看不懂,猜你沒DIY過前、後級擴大機更沒設計過線路,所以只能以你手上的設備去「揣測」前級和耳機擴大機的定義

【99.9%都內建6.35mm TRS耳機孔 ....耳擴一直是前級的一部分】
> 胡扯! 我用的綜擴品牌Hegel其所有前級機種就「都沒有」耳機孔,我學生時代所有同學DIY的各種前級也「都沒有」耳機放大器。前級的英文是Preamplifier,依維基百科:「前級主要實現電壓放大,即把音源輸出的微弱信號增幅到功放級輸入的線性範圍內」,至於耳機放大器、EQ、左右平衡、音量控制、loudness、訊源選擇開關、DAC等都屬附加功能,不能說沒有這些附加功能的Preamplifier就不是前級! 例如當今汽車大多標配各種舒適和安全配備,但汽車的定義和基本功能並沒有變,不能倒果為因說沒有這些附加配備的汽車就不叫汽車!

【新說法:耳擴=前級+耳機放大器】
> 那是你孤陋寡聞,Preamplifier(前級: 把微弱信號增幅到功放級輸入的線性範圍內)的電流或電壓還不足以驅動大部分的耳機,所以市面上的耳機擴大機(簡稱耳擴)內部架構基本上是Preamplifier(前級)+耳機放大器(也可能2者整合在1顆IC內),耳機放大器的功能類似後級(Poweramplifier)只是功率小很多。有耳機孔的綜擴線路架構一般為: 前級>耳機放大器>耳機孔; 前級>後級>喇叭輸出端子。因現代訊源電壓普遍較高,也有綜擴設計時直接將Preamplifier省略的,例如Audiolab 6000A(Gain前級: 0 dB/後級: 29 dB)。

【給直入TANNOY GOLD主動喇叭的朋友衷心建議 .... 要好聲及音響"系統"還是要挑部優質的前級】
> GOLD喇叭才多少錢? 優質獨立前級要多少錢? 這樣的預算配置比例顯不合理。雖實務上有很多案例是DAC前級再串一台前級聲音更好聽,但不能以一概全,也有人的經驗是DAC前級直入後級或主動式喇叭比較好聽,要看系統組合和個人聽感喜好。分析部分DAC前級再串一台獨立前級比較好聽的可能原因:
1. DAC前級的音量控制不好會影響音質,需bypass或開最大聲改由前級調整音量
2. DAC前級無味(或太中性)不符合用家口味,某獨立前級的調音剛好符合用家的口味

所以,如果DAC前級之音控品質和音色已符合用家需求,再串一台獨立前級只會增加失真、雜訊和成本,沒必要,因前級只能改變或修飾前端的音色,不可能改善前端的客觀音質(降低失真、雜訊)

有另一種說法: 某DAC前級的輸出不足以驅動好後級輸入但可以驅動好前級輸入,所以中間要再串一台前級當緩衝 .... 但目前沒有理論可以支撐此說法,因前級和後級同屬高輸入阻抗(大多10K~100K),不可能某DAC前級輸出推不好後級輸入卻可以推好前級輸入
nikon_user

大陸一堆山寨前級,真的沒見過有耳機孔的,直入後級網路上的文章很多,而且大陸山寨後級有的還真的有附類比音控,我貼要別人和CD分手,比對自己拿起CD當訊源,怪別人沒跟文,乾脆就說時光背景不同,不就得了。

2021-10-25 18:39
PY8888 wrote:
完全看不懂,猜你沒DIY...(恕刪)
吵這個話題!根本沒有必要,音響設備從類比年代到現在的後CD年代,概念早就產生質變!過去老機的確有附耳機設備,但未必是附屬在前級,以下老機或古董機供參!

ARC sp3前級沒有耳機設備
MCINTOSH MX-110 真空管收音前級沒有耳機設備
MARANTZ 4300 收音擴大機有耳機設備
PY8888 wrote:
完全看不懂,猜你沒DIY過前


【上網隨意搜尋市售商品不辯自明】,不要拿少數狀況說嘴,最後再"DIY"自慰﹙沒侮蔑哦~要搞什麼不都是自爽﹚,隨你吧!
lingo1388
lingo1388 樓主

比跟名叫NIKON﹙不懂為何要叫NIKON?是不會別的字了嗎?﹚不知道NIKON手磨鏡好非常多!!!

2021-10-26 16:19
nikon_user

沒話講了?01管理員都沒在管,就是你在管一些莫名其妙的?知道又怎樣?不知道又怎樣?會脫膜的超好鏡頭?就事論事很難嗎?對了,前面不是有人和你對賭退出01?怎沒後續了?不用講這些啦,請針對主題回覆。

2021-10-26 16:57
PY8888 wrote:
完全看不懂,猜你沒D...(恕刪)

完全贊同PY8888 所講的,這才是正解。不是以玩機器就自行歸納然後還自以為正確,當我們這些正統讀過 電子學,DIY 機器的人 是白活的嗎?不要看不懂還出言嘲諷,自以爲是的 以訛傳訛。
lingo1388
lingo1388 樓主

去看看國際知名廠牌吧﹙太多無法全面﹚,有人﹙前級+耳擴﹚這個類別嗎?拜託別再說DIY好嗎?市面沒有就算了,焊什麼誰知道?剛好有SPL耳擴,去逛官網便會瞭解。

2021-10-26 11:58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