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分享】Hi-End網路交換器-影音再進化

1. 這東西立意是要可以美化音色,討論到最後變成至少雜訊可以消除??

2.承樓上所言,1萬五的網路線確定是不能改變音色了,但是他卻可以濾除雜訊?!

或減少全套器材大地電位差影響,不然怎麼有感對吧........

(那個兩端的rj45資訊端子比淘寶3M cat.6遮蔽品相還要不如)

3.又為何自詡為音響迷還會放任使用或周邊連結 會產出雜訊以及無法抵抗雜訊 的 低劣產品?? 數位訊號都有磁

感隔離傳遞抗噪、浮動接地、法拉第籠、鍍銅機體機制商品不是嗎

4. 那用無線傳輸怎麼樣,可以解決一部分有線的"接地雜訊問題"?

亦或是再來一台"音響級無線路由器"
是有無線的HiEnd播放設備,效果也不錯。省了連這些線的麻煩。
我自己就有用,效果也很好。裡面的無線模組是有經過廠家修改,
直接用一般的公版確實會比有線差。
數位的世界還是有很多影響聲音的關鍵,量測EMI的尺度必須是
比一般數位設備標準小非常多。
這影片內容應該都有你要的答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Knx8kjXBtM&t=355s



570 wrote:
1. 這東西立意是要(恕刪)
音響神器神話太多
君不見號稱牆掛個小鈴鐺,高頻都可以延伸好幾K


發燒友也都這樣子,不可能說得動
每個耳朵都自比頻譜分析儀
講得出所以然,就讓他們去買吧
他們強迫症的心裡會好過點
高興就好,促進經濟

反正....
500摳的hub
與上萬的router
木耳我聽不出差別
也算是好事..
koffmanHuang wrote:
數位信號不會改變,這(恕刪)


那照這邏輯,用airplay是最好的!為何? 直接無線傳輸資料給機子(例如有支援airplay的dac)不是省最多路徑??走有線幹嘛?(線材與器材可能夾帶EMI與RFI)
中國網站文章,不喜勿入:HiFi十大騙局之首 https://zhuanlan.zhihu.com/p/93190523

音響發燒從來不是探討科學精神的地方,而是一個滿足心靈的地方,換而言之:情人眼裏出西施。

甚至生鏽鐵絲都是適合傳輸音響信號的材料,生鏽後別具韻味,聲音帶有滄桑感,適合用來聽老唱片。當鐵絲快要爛掉的時候,更有一種近乎絕望的美感。你們覺得呢?

來個盲測 AB TESTING 就會當場膨風炸掉了啦

總而言之,透過金錢與心靈所提升的相信我之術,能夠突破物理上的限制,世間唯有音響發燒友
我為了這樓去查了一下資料,有幾個想法
1.線材器材會受到EMI與RFI影響沒錯,但解數位封包資料的是DAC本身. 資料解出來傳給後端,跟你前端是甚麼情況並沒有影響!! 我舉個例子好了, 我在一張紙上寫了12345,然後塗鴉,將這張紙傳給你,你看到很亂的畫面沒錯但你只是要接收到12345這訊息,於是將12345寫在另一張紙傳給第三個人.我請問第三個人接收到的是12345(這資訊),還是塗鴉寫著12345的那張紙(這資訊)?
如果你要說所有器材(含線材)都有可能接收到EMI RFI(=塗鴉),那在DAC之前也根本不用考慮塗鴉問題,因為DAC只會接收解碼12345封包,不會去解碼塗鴉,塗鴉不會影響DAC的工作.至於DAC傳給前級時又會受到EMI RFI汙染,那是另一個問題!

分享器傳出12345+塗鴉--->(DAC接收到12345+塗鴉)DAC解封包12345--->DAC將12345+"新"塗鴉(DAC受到的新的EMI RFI汙染)傳給前級.

2.我們來看業界對於RFI與EMI,主要是CARE甚麼?
https://www.2cm.com.tw/2cm/zh-tw/tech/853C0E48FFCE4D148F971FC0E0410B56
https://archive.eettaiwan.com/www.eettaiwan.com/ART_8800663309_617723_TA_db3e43e4.HTM

以我查到的資料的解讀認知,在數位資料傳輸而言,只要是過程符合標準即可,接收訊號的IC端才是關鍵,但以第二篇文章所言,其實做好隔離與屏蔽,對於資料的解碼與訊號的放大影響也很小了. 以第一篇所言,業界是CARE有線與無線互相干擾問題.

我不是電子業界人士,也許我有所誤解.有錯請指正,感謝
Marimba wrote:
中國網站文章,不喜勿(恕刪)


感謝分享這文章,解了很多我多年來的疑惑
關鍵在你製作WIFI或Airplay部件有沒有考量這麼多。
一般的無線模組也會自己產生雜訊,不會少於透過Ethernet傳進來的。
今天有考量HiEnd Audio的無線裝置和有線HiEnd Router相比才有意義。
也有人為了隔離電氣,用了光纖,結果光纖本身也有光電轉換的過程也會產生雜訊。
有很多方法能傳資料,也不會出錯。但共通的是當你考量到HiEnd Audio時,
很多細節需要考量,都是成本或需要人力研發,絕對不是甚麼玄學,只是一般人沒有很深入,會覺得很荒唐。


poppo6656 wrote:
那照這邏輯,用airplay...(恕刪)
koffmanHuang wrote:
關鍵在你製作WIFI(恕刪)


那這要怎麼解釋我之前貼的文章?

文章內量測了使用這個產品前後的"類比輸出結果"
發現根本沒有差距
忘東忘西 wrote:
https://zhuanlan.zhihu.com/p/93190523


他們就不信不會騙人的數據,就信不斷欺騙自己的自身

裡面說的一句話很好

燒友的本質是一種精神疾病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