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請問如何改善人聲的聽感(Dynaudio X32)?

Antus wrote:
其實量歸量,但實際上(恕刪)

用車子來解釋,
重點在扭力的大增,不在馬力的增加,3000cc 如果扭力跟 500cc 一樣,那開起來就可笑了。
8 顆元件並聯或推挽跟兩顆並聯,真正造成聽感差異的是 推動力跟低頻動態的猛增,而不是最大功率的增加。

真空管的扭力,跟電晶体比較,很難比。用電晶体的功率來看 真空管的功率,就沒有看到扭力是完全不同的結構。
A, AB 類的晶体機,扭力也不同。並聯跟單顆,扭力又不同。
D 類又是很不同。
MiPiace wrote:
又做了一個實驗,把負...(恕刪)
晶體機一樣有這種現象,
晶體機一般放大20倍,
有一次我把他降低負回授改到40倍,
聲音就變寬鬆活潑暖火和,
但是低音控制力就變差了。
這只能看自己的取捨。
Levelzero wrote:
我個人會覺得只是機能(恕刪)

新發現! 只要把Dynamic EQ和Dynamic Volume都關掉,而只開啟Audyssey,則STEREO模式的音色就會比較接近DIRECT模式且「自然」許多,之前是我誤會Audyssey MultEQ XT32了!

有關音場自動校正的討論,請移駕到另發布的文章【「自動音場校正」在「2聲道系統」的效果?】討論,謝謝~
理想的喇叭設計是,其發出的「音壓」和「輸入電壓(不是功率!)」成正比,例如某喇叭的靈敏度(或效率)規格為2.83V/87db/1M,則只要入電壓2.83V不變,無論頻率是100Hz或10KHz、喇叭阻抗是18ohm或3ohm、電流相移是-30度或+45度、功率因素(PF)是1.0或0.7、消耗功率(P=V*V/R*PF)是大還是小,其輸音壓都應會維持在87db不變。

而理想的擴大機設計是,輸出電壓與輸入電壓成一定比例關係(gain),無論是空載或加載,也無論頻率如何變化,或負載(喇叭)的阻抗、電流和相移如何變化,也就是擴大機是電壓源。

依Mi大在其小管機輸出測試結果:
75Hz / 1.90V / 20ohm / -22度,換算P=VA*PF=V*V/R*cos角度= 0.17W
196Hz / 1.38V / 6ohm / -5度,換算P=VA*PF=V*V/R*cos角度= 0.32W

以上證明該擴大機的輸出阻抗很高、阻尼係數很低、負載效應很大、穩壓率很差、頻率響應很差。負載阻抗越低、電流越大、電壓越低、VA越大、功率越大,反之,負載阻抗越大、電流越小、電壓越高、VA越小、功率越小,這是典型的輸出阻抗造成,無論晶體機或管機都是電壓源,不可能負載阻抗變大時輸出功率會變大,另,後級設計不可能也不應該是定功率輸出。

擴大機阻尼係數 = 喇叭阻抗(一般以8ohm計)/擴大機輸出阻抗,擴大機阻尼係數越高表示輸出阻抗越低,越接近理想的電壓源或喇叭控制力越好,以上例子就是輸出阻抗極大,所以擴大機輸出電壓(與喇叭輸出音壓成正比)受喇叭阻抗變化影響很大,進而造成頻率響應曲線高低起伏很大不平坦,換一個喇叭其頻率/阻抗曲線不一樣時頻率響應曲線將跟著變,當然「音色」也會跟著變,不是理想的HiFi擴大機 .... 管機有輸出變壓器且小功率管機的輸出變壓器體積小繞線線徑很細,輸出阻抗自然很高,如果把終端(變壓器二次測)電壓負迴授取消,其真正的輸出阻抗其時更大,反之,增加終端電壓負迴授量將改善穩壓率(=提高阻尼係數),但效果有限,我的經驗是,當有輸出變壓器時,增加終端「電流正回受」可大幅改善低頻的穩壓率,等於降低阻尼係數和改善接喇叭時的頻率響應。

但就如同谷津音響fb的一段話「谷津做了一個盲聽實驗,大約65%以上的人選擇了低阻尼因數,有多低呢?不可置信的小於 1」,我現在才了解,所謂「管機就是在玩失真」這句話的道理,只要好聽順耳,管它諧波失真大、頻率響應不平或阻尼係數低,誰說一定要追求HiFi(高傳真) ...
TiiiT wrote:
理想的喇叭設計是,其(恕刪)

唉,太強大了,你一夜之間就全弄懂了。我搞了好幾年,都還覺得自已學藝不精,跟你這個天才比起來,差太遠了。
不用談了,不會有交集。我拿出一丁點數據,你就能看穿整個設計,真是天才。

沒有人愛失真,沒有人愛低阻尼係數。低阻尼就只是作虛功,浪費電罷了。
真空管設計,三極管阻尼係數也要 5左右。最知名的300B三極管,內阻700 歐,負載阻抗3.5K , 不加負回授阻尼係數是 5. (這個你也許難了解的,你會以為負載阻抗只有4-16 歐,輸出變壓器是個很巧妙的無源元件)
沒有擴大機一定要定電壓輸出,沒人這麼規定。
沒有人在玩失真,管機還是要壓低失真,只是管機偶次諧波失真影響不會像晶体機非線性失真奇次諧波刺耳。但管機玩家還是致力於降低失真。
我貼的那些圖,本來有一個目的是要量 2 次諧波失真用,但看數據,示波器第二根 channel 2 弦波輸出的上半波與下半年波波幅目視看不出差異, 二次諧波失真都沒辦法量,值很小,我也不可能花錢買其他設備來量,但總歸二次諧波我已經控制到最低了。諧波失真 前後級管是可以互補的,因為兩管反相,設計得當,是剛好可以互補,再加上負回授,諧波失真就很小了,

玩失真,那留給白目去玩。
玩低阻尼,也留給白目去玩。
我沒興趣。
阻尼係數大,效率比較高,但大到一個層度就夠了,太大了沒意義,但沒有人在追求低阻尼的。
禮貌上附上管機設計聖經給你參考,但看你似乎是完全不需要,你隨便看幾個數字就可以參透一切,聖經對你來說是多餘的。
value amplifier design

ps: 我樓上那個負回授對阻抗變化產生的影響,所得到的結論,應該是有問題的,我結論下太快了,忘記電壓增加時,電流是減少的,所以負回授去修正電壓,其實有時是對的,有時是錯的,我忘了電流也相對變化了。下一樓我會修正一下結論。
MiPiace wrote:
實驗結果有點意外,結論是負回授對阻抗偏差是有修正的作用。
看來有時負回授是必要之惡,可以提高 阻尼係數,降低底燥,降低內阻,降低諧波失真,現在又多了一樣,改善喇叭阻抗差異的影響。
看來是百利加一害,一害就是聲音變比較不活潑自然。(恕刪)

不好意思,這個結論是有點問題的。
我當時只注意電壓會因喇叭阻抗增加而增加,確忘了電流是變小了,所以負回授去修正電壓放大不一定是對的,有時對,有時錯,這要看整體電壓電流總功率是變大還是變小而定,但喇叭特性我也不熟,不理解喇叭對電壓電流和功率造成聲壓是怎麼反應,所以很抱歉,收回這個結論。
附上網路找的 6v6 不同的負載線,基本上喇叭阻抗變大,負載線阻抗就變大,就變平,電壓增大,但電流減小。但總效果怎麼算,我沒把握,不懂喇叭。所以必須回收上回的結論。

當擴大機以固定電壓驅動時喇叭的頻率響應是平的,換做有輸出變壓器的擴大機驅動時,頻率響應的高低兩端會上揚,所產生的聲音變化若正巧投用戶所好,就會有低音好高音美小聲聽也很棒諸如此類的印象。

另外請使用環擴的用戶參考看看,並針對自己的擴大機查證一下。

年後入手MK S150+DENON 4500+FV15HP小升級心得
環繞擴大機或平價的綜擴,阻抗的設定有可能是為了安規認證,低阻抗檔位限制電壓輸出以限制電流輸出,避免擴大機超載過熱。便宜的機種在低阻抗檔位時,性能會明顯低落許多。這提高對擴大機的保護,卻增加損害喇叭的風險,對聲音也沒有益處。建議先確認過,再決定您的擴大機有無必要切在低阻抗檔位。

劇院、雙聲道雙修請益!
環擴的阻抗設定,低阻抗那一檔通常是為了通過安規認證,限制電壓輸出以防低阻抗負載時相應需求的電流超過擴大機的能力,讓擴大機超載過熱。國外媒體做過實測,低阻抗檔位只會讓擴大機輸出能力受限、失真提早升高。在臺灣也有同好量過,低阻抗檔位也只是限壓而已。
Levelzero wrote:
當擴大機以定電壓驅動時喇叭的頻率響應是平的,換做有輸出變壓器的擴大機驅動時,頻率響應的高低兩端會上揚,所產生的聲音變化若正巧投用戶所好,就會有低音好高音美小聲聽也很棒諸如此類的印象。(恕刪)

天底下沒這麼好康的事情,輸出變壓器要做到頻響又寬又平,代價就是又重又贵,更不用談兩端還可以揚起,這麼很無聊的推論就不必再重複了。天底下沒有一個元件天生高低頻自然好的,都是用超高價去換的。
底下這個大陸貨,300B OPT, 頻響夠優秀了,我估差不多5公斤重,一對台幣5000元。台灣良好的,差不多兩倍價,國外的產品要三倍價。
MiPiace wrote:
唉,太強大了,你一夜之間就全弄懂了。我搞了好幾年,都還覺得自已學藝不精,跟你這個天才比起來,差太遠了。
不用談了,不會有交集。我拿出一丁點數據,你就能看穿整個設計,真是天才。(恕刪)


樓主從預算只有5-10萬 詢問管機晶體機如何改善聽感

半個多月的功夫 已經侃侃而談喇叭擴大機的設計

不可不謂是個天才
是我在做無聊的推論,還是您尚未理解或是根本搞錯我在講什麼?

喇叭的阻抗不是平的,以固定電壓驅動揚聲器時,阻抗高的部分從擴大獲取的電流和功率是低的,換成其他方式驅動時,輸出給喇叭的功率並不會因爲阻抗高而降低。相較來說,功率增加使得音壓提高。知道原因,用心算就可以求解了。
MiPiace wrote:
天底下沒這麼好康的事情,輸出變壓器要做到頻響又寬又平,代價就是又重又贵,更不用談兩端還可以揚起,這麼很無聊的推論就不必再重複了。天底下沒有一個元件天生高低頻自然好的,都是用超高價去換的。(恕刪)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