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傳統前級在數位訊源音響系統所扮演的角色?

davidcche wrote:
玩任何嗜好相關的都有(恕刪)


真的~
想清楚自己需求或問題在哪
不是一直疊加就是好
啥都是調音?
花大把錢調什麼自己知道嗎?
componentbeggar wrote:
PO幾張廠機20KHz方波波形

請問C大都使用同一台訊號產生器嗎? 輸出阻抗/電流規格? 有幾個方波 "輸入" 已嚴重變形(MC60、MC240、MA6900,剛好都是McIntosh),為什麼? 例如這幾台擴大機 輸入對地並聯電容 或 串流交聯電容特別大 > 方波+-切換時 da/dt 太大 > 瞬間大電流+訊號產生器輸出阻抗太大 = 方波變形?

方波有很強的高次諧波算嚴苛的測試,實際上DAC和黑膠唱放並不會產生方波或這麼高的dv/dt波形,是否改用20K~100KHZ的正玄波較實際? 或用方波較易看出聽感? 關聯性為何? 或方波有助於調整回授電容值和增加線路穩定性?
componentbeggar wrote:
就我玩過的音量 IC:

感謝C大分享,DAC可用的音控種類選擇性比傳統前級多很多,即使同一種音控方式,依用料和周邊線路設計也有好壞差異,所以很難只依規格標示斷定哪一台前級的音控一定比哪一台DAC的音控好或壞,但我相信目前市售數萬元以上稍具水準的DAC,其音控應不至於比仍在使用 可變電阻或級進電阻(技術與成本都不高) 的老前級差吧?

無論如何,"多串(非取代)" 一台前級(主要指: 音控 + 10倍放大)多一個鬼聲音反而變好聽的案例很多,簡單講原因是: 雖多串接一台前級THD+N一定變差(稍後再解釋),但會多染上那個前級放大的獨特音色(改變波型以改變聲音,算一種失真美,稍後再解釋),如果此音染剛好符合用家聽感喜好,則「瑕不掩瑜」結果就是變好聽....
Levelzero wrote:
理論上數位音控會降低位元解析度,但實務上”影響不一定有感”,”為什麼你有問題別人沒有問題”這才是你需要思考的問題。現在也不是軟硬體都受限於16位元的時代,數位音控降低音質更多的時候就像虎姑婆的故事,嚇小朋友用的。

輸出電壓驅動後級的問題,事先可以避免,與其怪器材不如說是自己挑錯器材、搭配不良的結果。

傳統前級對發燒友的意義,玩調音(不管真實的還是心靈的)的需求可能還更大於對品質的要求。

L大說得好,個人完全理解與認同,但大部分燒友並非電子研發工程背景,可能需要進一步說明才能理解 ....
PY8888 wrote:
請問C大都使用同一台訊號產生器嗎?

是的,你看到的那些波形,都是用同一台信號產生器、同一台示波器、同一個 8ohm 負載所做的量測。我從退伍兩年後迄今都待 RD 部門,在找問題時,一次只改變一個變數,這是工程師在 debug 時的基本 SOP

儀器的 輸入/輸出 阻抗是有規範的,我曾看過一台信號產生器的電路圖,為完成輸出阻抗 600ohm 的規格,還真的就是在輸出端串一個 600ohm 電阻,此舉對音響而言並不適合,我去燒友家量他的後級,說真的是打擾人家,請想想,他要拆掉信號線、電源線、、、從音響架上搬下來,那些後級都很重,我去之前並不知道會有這麼奇怪的現象發生!也不太方便把信號產生器裏的 600ohm bypass 掉,再去量一次。

不過,既然是用相同的測試儀器,和相同的測試手法,還是可以歸納出一些結論(也許並不正確)

信號產生器 600ohm 的輸出阻抗,我直覺的反應,這是高阻抗輸出,很容易看出後級好不好推!

MC60 和 MC240 輸入波形嚴重變形,您有沒有注意到所謂的變形是 Ringing,而且 Ringing 是跟輸出同步、頻率相同,也許反相!

我不知道這個現象是不是原設計者的調音密技,如果是,就算了!
我比較不相信原始設計者會故意搞出這樣的波形,我打從內心懷疑是零件老化,畢竟 Marantz 9、McIntosh MC60、MC240 都將近是半世紀以前的東西,我們應該弄不到當初的測試波形,無法知道原始設計是什麼樣子?

但是,那天在網友家,我也聽了 McIntosh 老管機去推 ALTEC A-7,說實在的,聲音不錯,我一直認為那些玩古董音響的,他們聽到的聲音是零件老化的聲音,換個角度想:他們就是愛好 泡菜、臘肉嘛!

波形跟聲音的關係,坦白說我沒有能力回答,我現在的工作是設計 Class-D,我不會做任何推銷,因為業務不干我的事,我只知道大概平均每個月會出 40 尺貨櫃一貨櫃離開台灣就好(當然這不是我一人能力所及)!我只知道,影響特性的是電路本身,一般燒友應該只知道 Class-A、Class-AB、Class-D,每一種都有很多種不同的電路,說實話,一輩子都玩不完!

至於用方波測還是正弦波測,方波至少可以測出 Slew Rate,可是,McIntosh MC1000 的方波也不是 90 度啊,而且上升或下降的盡頭都被削圓,它是當年的旗艦耶!

Audio Precision 是用正弦波測 THD+N,只是 Audio Precision 一台數十萬,非專業大概也不會買吧!

至於在回授上加電容補償,我玩過一種叫 Fully Differential Audio OPA,真的超神奇,不用加任何補償電容,輸入波型跟輸出波形完全一樣,會讓你懷疑兩個示波器探棒是夾在同一點!

真的有興趣的話,何不嚐試 DIY,不用去買發燒零件,因為:改零件(值)比改零件(質)變化得更多!
PY8888 wrote:
L大說得好,個人完全理解與認同,但大部分燒友並非電子研發工程背景,可能需要進一步說明才能理解 ....
交直流 梁中鄂 是世新畢業,我也不是生下來就懂電子啊!
vicence wrote:
真的~想清楚自己需求(恕刪)


我早說過他們自己在玩什麼他們自己都不清楚 Orz
搞這麼複雜幹嘛,手機內建喇叭聽就好了,反正音染是什麼,連原始錄製母帶都沒聽過,何謂音染
SebastianT wrote:
我早說過他們自己在玩(恕刪)


拜託喔!。。。

不要說的太中肯,很多人在玩的總之是一筆糊塗帳

被安利、被帶風向根本是家常便飯
聽數位訊源時大部分的音響組合音量只在30~50或8~10點鐘方向,等於音控先將訊號大幅衰減數十倍~數百倍再放大10倍(=前級是對訊號進行衰減而非放大),這樣對失真和雜訊比都不是好事,越來越多人注意到此問題,所以有些人捨傳統前級而以無源前級(缺點是阻抗非固定、輸出組抗高)取代,Accuphase早已將音控和前級放大整合成AAVA,較新的Marantz於音量小時前級不做電壓放大 ..... 這些都是為了避免音樂訊號經衰減型音控大幅衰減所導致的音質惡化

音量 音控後% *10倍放大 = 放大倍數
---------------------------------------------------------
100 100% *10倍 = 10倍
80 33% *10倍 = 3.3倍
70 17% *10倍 = 1.7倍
61 10% *10倍 =1.0倍
50 4% *10倍 =0.4倍
40 1.2% *10倍 =0.12倍
30 0.36% *10倍 =0.036倍

旋鈕位置 音控後% *電壓放大 = 放大倍數
-----------------------------------------------------------
5點鐘 100% *10倍 =10倍
12點鐘 10% *10倍 = 1.0倍
9點鐘 2.5% *10倍 = 0.25倍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