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價錢不是問題,Bose computer monitor 這對真是不錯,我是在書房接ipod及電腦,幾乎感覺不到他的存在,聽音樂真是享受.
喜歡的理由:
1. 很好擺,有遙控器,聲音討人喜歡.
2. 簡單,簡單,簡單 不用想太多.簡單最美.家中也是有幾對大傢伙(Spendor, KEF,Triangle...),不方便啦.哪有那麼多美國時間搞這個.
3. 科技含量高,內附擴大機不是傳統的AB類或A類,而是交換式,效率極高,連電源都是交換式的,主動式回授喇叭設計理論上對失真有正面幫助,使用的磁鐵比一般磁鐵強10倍,音量驚人.
4. 因為差不多每個月都須出差.重量輕,體積小,容易攜帶.我都帶著晚上解鄉愁.
5. 音質...夠棒了,在這種體積重量下,應該是地表冠軍,何況音樂的內涵及錄音對我來說比較重要.
因為使用比較複雜的技術,價格貴是應該的,以前傳統的版本只要199美元,但台灣bose的價格真的是太貴,我是出差帶回來的.
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我是很喜歡啦
參考參考就好
1.1kg,重量大約兩瓶600毫升的寶特瓶,對一般大學生而言不算相當大的負擔。
在台灣價格似乎比美國多了將近5000元新台幣,如過價格能減半或許能提高購買意願,各有各的考量。
雖然有人說它高音、中音、低音不好,但畢竟還是能播放聲音。
很多專家都有提出獨特的見解,在遇到BOSE之前,小弟都是用20元郵購買來的耳機在聽音樂,或許程度真的很低,但是聽到能起共鳴的音樂還是會起雞皮疙瘩、感動落淚。
遇到BOSE之後,當初的感動再次被喚醒,只因為小弟在音樂欣賞方面真的是井底之蛙。
當初會買QC2,是因為物理老師介紹過[反音波]技術,為了這個技術,砸下一萬二也甘願。
之後買了C5,被同學說過它是200元新台幣的價格,他聽完之後覺得很滿意;之後每次介紹給別人聽時,小弟都說他是200元的大陸貨,聽過的人都說物超所值(因為班上的人幾乎都不認識BOSE)。
BOSE要是不論價格,真的是好東西,缺點是有點貴。
目前計劃買computer music monitor,C5重量將近18公斤,每次背它都覺得有點重,經常扛著它來回奔波,辦戶外活動的時候又需要揚聲器,因此computer music monitor算是兼具機動性和方便性的小喇叭。
C5和computer music monitor原本就是為單人而設計(聽說的,有錯請指正),但是多人一起享受感覺也不賴,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介紹揚聲器時,就只讓他聽聽就好,不去強調價格,會有 "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 的效果。想不想買,就由他自己決定囉。
20元耳機和12000元耳機,在小弟內心中都佔有相當大的地位,他們都帶給我不同美好的回憶。
199元喇叭和18600元喇叭也是,美好的回憶不會因價格而抹滅。
st211206 wrote:
20元耳機和12000元耳機,在小弟內心中都佔有相當大的地位,他們都帶給我不同美好的回憶。
199元喇叭和18600元喇叭也是,美好的回憶不會因價格而抹滅。
這當然, 前提是你還沒發現同樣價錢有更好聽的..
除了台北的各家旗艦店外,bose在澳洲的點真的是多如牛毛。
自己的直銷點不算,在知名的百貨公司Myer內不論大小,一定會有bose的展示空間
而且這邊的百貨公司向來是沒有銷售業代在旁介紹(囉嗦!?),你可以看到bose的產品能用輕鬆無腦
的方式供消費者試聽(不懂英文也可以經由幾個按鈕,輕鬆取得bose的喇叭試聽),內容不外乎就是電影,
重金屬樂團。初次接觸到音響領域的消費者,如我們家女王大人,都為其表現出的好聲音(應該是震憾!?)
認為bose真是好音響。
人在國外,難免會想用匯率的差價(台灣的售價驚人!?)加上這邊近期又是耶誕新年出清假期(單價高更
可以退稅),努力抱回優質的被動式音響,爬文後目前中意altec 5021與JBL水母,改天上街希望能夠一親
芳澤壓!!
(若有國外購買更超值或是更優秀的選擇,也煩請各位大大不吝指教喇叭品牌及型號,謝謝)
另外想請問有過經驗的大大,大家是直接整箱抱上飛機還是選擇行李拖運的方式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