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為何聽不出高品質電源線的聲音所產生的差異?

cheonglee wrote:
說實在還真相當勤力,又來做節後宣傳了。

來這裡做宣傳...還真不是個好主意..
這裡可不像某社團...只容許一種言論
總會有"正義人士"挺身而出來打臉...

不聰明!!!
電源線有沒有差異,不是盲測就見真章了嗎?
盲測如果聽不出來,不就代表根本沒有差異。
難道這麼多年都沒有人嘗試過盲測嗎?

把這個問題問Gemini:
挖洗不良中年

不完全正確,要先排除木耳,測試環境也要講究。在很多燒友家可以簡單測試差異,在某些人的系統可能分辨難度會提高。

2025-01-31 21:29
JohnTitor

自稱能聽出電源線區別的人很多,但那些人中能通過盲測(abx測試)的目前為0

2025-01-31 21:31
139140F

我分的清楚黑白,所以我就應該分的清楚紅橙黃綠藍靛紫;如果我沒辦法將紅橙黃綠藍靛紫完全分清楚,就等如我是分不出黑白。這是什麼邏輯?有那打嘴炮的時間不如好好鑽研DRC更有機會成為聲學一派宗師。

2025-02-01 13:18
JohnTitor

電源線是電源線,顏色是顏色,顏色好分,但是電源線難以分辨,目前還沒人能證明自己能區分電源線在音響上的區別

2025-02-01 20:34
JohnTitor wrote:
當然有人試過,不過從未有人成功
Can We Hear Differences Between A/C Power Cords? An ABX Blind Test

這個文章很長又是英文...我盡力的了解了一下...

我想我這樣講...一樣用這種測試
喇叭線反接...這應該差異很大吧...不然就其中一個反接....
自己試試...或是找家裡人試試....10次...看看命中率有多少

10首歌...又不一定是自己熟悉的曲子...最主要還不是自己的空間與系統...
先是A 再是B...接著A或是B 一首歌60秒...
加上換線的時間....時間挺長挺折磨人的....
毅力看來很重要,不亞於聽力.

其實...盲測...我自己想想...我常常在做啊...
想賣一條高級線....不是去客人家為他做盲測...就是請他自己帶回家做盲測...
就如有位網兄有提到的...他退過高價電源線...
退的理由...不外乎"沒差異"或是沒比較好...
這種真金白銀的測試不能算就是嗎?
挖洗不良中年

有的人木耳就以為全世界都應該木耳

2025-01-31 22:14


聽音樂玩音響,不能只靠鍵盤跟各種理論,親身實踐體驗最重要.

近期來去入手一條Siltech G9 Classic Legend 880P 1.5米來試試
用來對比手頭上看起來比較合規品質比較好的小黑線
兩者價差實在是大

分別接上Accuphase綜合擴大機及另一台算中高價位真空管擴大機來試試
自己用耳朵聽,聽平常常聽的音樂,多聽幾天分別去感受兩條線出來的聲音及音樂感是否差異

然後過年期間沒事,也讓耳朵更好,但是不玩音響的太太來聽,
過程中她玩手機根本沒抬頭,我就兩條線交換交換....等,讓她盲聽跟我說兩者是否差異及差異點,也用來印證我自己的聽感

所有的答案就在這些實際嚐試的過程中
有疑慮的朋友自己試試,不需要聽別人的觀點,相信自己的聽感感受

幾年前把超便宜DVD機器對比Roksan皮帶唱盤CD機,
有朋友覺得聽起來差不多,覺得幾乎是一樣的聲音
也有朋友甚至覺得DVD機撥起來更好聽,因為高低頻更突出更延伸
也有朋友覺得Roksan皮帶唱盤CD機好很多,因為立體感及背景深度帶出來的音樂性好DVD太多
不同朋友有不同的聽感見解

買一兩條不同品牌高價貴森森電源線回家試試,最多折價二手再賣出而已
不管答案是否聽得出差異
這些都是音響人生中最寶貴的點點滴滴回憶
只有自己試過才知道答案
李明益
李明益 樓主

重點要有ACCUPHASE...如果是中果買回來組裝的機器...那可真就不一定能聽得出來了.

2025-01-31 23:00
Sayaka0528

還不懂得判斷聲音好壞的人 也不一定能聽得出來了w

2025-01-31 23:36
李明益 wrote:
我想我這樣講...一樣用這種測試
喇叭線反接...這應該差異很大吧...不然就其中一個反接....
自己試試...或是找家裡人試試....10次...看看命中率有多少


太牽強了,明明討論的是電源線,卻用其他不相干的例子來質疑abx盲測本身

現代醫學的藥品都是經過臨床試驗,其中就會有用這種方式來排除心理作用,照這個道理,應該也要質疑醫院開的藥

李明益 wrote:
10首歌...又不一定是自己熟悉的曲子...最主要還不是自己的空間與系統...
先是A 再是B...接著A或是B 一首歌60秒...


8萬勞務費那個就用了測試者的空間,系統,電線,曲目,都是測試者自備
而且不管是家電論壇8萬勞務費或者hometheaterhifi,切換電源線都是"隨機",不會有先a再下一次一定是b的情形

李明益 wrote:
加上換線的時間....時間挺長挺折磨人的....
毅力看來很重要,不亞於聽力.


平常試聽電源線,就算是盲聽,也要切換線的時間;盲聽還是有人幫忙換線,更輕鬆吧

李明益 wrote:
其實...盲測...我自己想想...我常常在做啊...
想賣一條高級線....不是去客人家為他做盲測...就是請他自己帶回家做盲測...


你做的時候,有做到讓被測者無法得知電源線的身分嗎?且切換是否是隨機的?
李明益
李明益 樓主

現代醫學的盲測...第一要素就是要找有這種病的人....

2025-01-31 23:13
steventsao.tw

我之前講過電熱水瓶的線,那可是等於把tremble 調到最低,bass 調最高勒。

2025-02-01 11:49
Eyou wrote:
電源線有沒有差異...(恕刪)

這個問題也可以問問DeepSeek~


再問一次~


但不信的人就會信了嗎?
藥物測試,首要是要藥物的效用有一定理論支持,然後才進行臨床的雙盲測試,不要說電源線,大部份所謂音響,連理論都過不到,而且很多越貴的音響,越名貴的機器,內部發揮主要零件,和便宜十倍的沒多大分別,大部份是只是賣好看賣磚頭。

如果只是指電源線,首先只要一條合格的電源線,不論要價十萬或只是一條五百的電源線,只要通過安驗電視AWG 夠小即電線直徑足夠超過放大器要求的電流值,是不可能有任何分別,差一些的銅線只可能增加一點電阻,最多增加一點發熱量,電源品質根本沒分別,否則台電如何保證用戶供電質素,賣電源線的商家請提出科學證據如何改善電源品質或者改變了甚麼,提出不到證據也沒有需要做甚麼測試了。

退一步,或者證明了科學理論,之後要證明經過放大器後能夠有測量上的改變,即能夠在儀器上測出任何改變,可惜的是放大器內部經過大量電感電容被動主動元件,只要任何有基礎電理的人都能指出是沒可能做成任何有意義的分別,除非這條電源線的品質差劣到有接點接觸不退,導致機器根本失靈,這樣可當心反而是電線會燒起。

好了,如果百萬音響線能證明做成機器在電學上有實際的改變,就能進行聲音輸出測試,能在專業錄音咪上看到任何分別,如果有人說儀器測不到請查一查聲納和地震探測儀器,這些研究百萬音響線的廠商,就算買不到,也可以找大學研究機構來測試,這可算是最好的廣告呢,為何宣稱用千萬研究的廠商不肯做這類測試呢。
人類科技能探測數千公里外的震動,我不明白為何不能探測一條音響電源線的改變。。。

能夠有證據證明聲音有改變,我們才能夠在理論上證明人類可能有機會聽出分別,這時做雙盲測試才有意義。

雙盲測試,就是要測試者和主持測試的人都要不知道詳細。以電源線為例,就是要把十條外觀相同的線,五條是A線,五條是B線,再把他們隨機混合再一起,給主持測試者D插電進行測試,測試組群A指出那條是A那條是B。
然後使用十條B線,給主持測試者E插電進行測試,測試組群B再指出那條是A那條是B。
再使用十條A線,給主持測試者F插電進行測試,測試組群C再指出那條是A那條是B。

要以上統計學上有任何有意義的分別,才能確定聲音是否有分別。

可惜是例如Sitech 說他們的線有 "meassureable" 的分別,但他們完全沒有數據指出有甚麼分別,如果在藥理開發上,其實連第一理論部份都通不過,根本不用做後面的雙盲測試了。

至於有人說聽得到分別,我也可以認為這 "蛇油路由器" 令我精力大十倍,這樣就根本不用討論了。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48&t=6689268
iceman9166

好方法,但即使測出來大部分的人跟隨機選的差不多,假設就有很少數人選對的比例高一點,那他就會覺得是聽的出來的,因為他會說聽不出來的是木耳,沒經過訓練,聽的出來的才是代表他們可以的人,這也是一種信仰

2025-02-01 12:52
sifon

不跟你說數據,也許是siltech的數據就像食物不跟你講配方一下,只有嘗嘗看聽聽看,是不是覺的好吃好聽。所以不跟你說不代表沒有數據,也不代表有數據。所以人家為什麼要跟你說? 消費者只能自已聽了。

2025-02-05 10:42
還有就是越貴的假貨多
小凡的凡凡

Siltech再強,為了符合安規還是須採用Furutech電源插頭.. 現在網上又有線材商打出廣告他的線材是委託古河Furukawa同工廠代工?...有時別想太多,不如去光華周邊電材行現選才是正格

2025-02-01 9:55
cheonglee wrote:
藥物測試,首...(恕刪)


市場機制會對產品、廠商起作用。

如果將來DRC強大到讓3萬的系統堪比300萬,那時候全地球大概只剩下能大量生產降低成本的音響廠商了。

做科研、做實驗都是要花錢、花大錢,音響這種小眾市場除了線材廠會花錢之外,你一個消費者會因為想撕破線材廠的臉皮去付實驗費用嗎?而線材廠更不可能把技術部分講到清楚,正如藥商就算專利到期也不會去公開他的製程吧。

誰都可以、必須捍衛自己的信仰,我是比較相信自由經濟市場不是太容易就可以操控。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